郭濤
(湖南加農正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湖南長沙410329)
脫霉劑的臨床使用效果評價
郭濤
(湖南加農正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湖南長沙410329)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不可避免。解決霉菌毒素問題除了控制原料,嚴格飼喂管理外,使用脫霉劑是最為常用的辦法。本文介紹了以體外吸附、體內臨床效果,包括采食量和日增重、疑似病例發(fā)病率、抗氧化指標、器官修復指標等多個指標去衡量脫霉劑的使用效果,來判斷一種脫霉劑是否優(yōu)質,希望為臨床合理選擇脫霉劑提供參考。
脫霉劑;體外吸附;抗氧化;器官修復;評價
有人說霉菌毒素是養(yǎng)殖業(yè)的隱形殺手,尤其最近幾年,霉菌毒素的危害變得越來越明顯。霉菌毒素分布廣泛,危害巨大,防控霉菌毒素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使用脫霉劑。但目前脫霉劑產品還沒有行業(yè)標準,市場上的脫霉劑產品良莠不齊,再加上不容易直觀評價效果,給用戶的選擇造成了很大不便,給畜牧業(yè)生產帶來了不良影響。本文對脫霉劑應具備的功能和效果評價應考慮的指標進行了介紹。
1.1 預防霉變
霉菌在作物生長、收割、飼料原料存儲運輸過程中均可以滋生。養(yǎng)殖企業(yè)除了對原料儲存和飼喂程序進行管理控制以減緩霉菌生長外,還可以使用防霉劑控制霉菌。優(yōu)質的脫霉劑應具有防霉功能,添加防霉劑能降低飼料中霉菌的數(shù)量、控制霉菌的代謝和生長、抑制霉菌毒素的產生,預防飼料貯存期營養(yǎng)成分的損失,延長貯存時間[1]。
1.2 高效脫毒
做好了預防管理措施,霉菌毒素依然不可避免。脫霉劑需要有清除飼料中已經產生霉菌毒素的能力?!袄硐氲拿咕舅匚絼钡亩x如下:在飼料中的用量小且有效、能吸附不同種類的霉菌毒素、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排出體外后可被生物降解[2]。
目前市面上霉菌毒素吸附劑產品主要的類型及其特點如表1所示。
表1 市面上脫霉劑主要脫毒方式及特點
從表1可以看出,吸附也有局限性,單一的脫毒劑很難把所有毒素全部脫掉,脫霉劑如何選擇和組合吸附成分是需要考慮的重點[3]。
1.3 解毒修復
脫霉劑不可能把毒素全部清除掉。它的使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霉菌毒素進入機體的比例,減小了對機體的危害,但是霉菌毒素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通過蓄積作用,最終對機體產生危害。霉菌毒素對機體造成的損傷可分為三類:氧化應激、免疫抑制、器官損傷。一種優(yōu)質的脫霉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全面地進行解毒修復[4]。①抗氧化:霉菌毒素對機體的氧化損傷是它的一個重要毒性作用機制。大多數(shù)霉菌毒素,如黃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會直接引起機體內氧自由基的形成,造成氧化應激,脫霉劑中添加天然或合成的抗氧化劑對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有一定的作用。②解除免疫抑制:微量的霉菌毒素有時不會造成明顯的中毒癥狀,但幾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會引起機體產生免疫抑制[5]。其作用機理包括影響腸道上皮細胞的正常更新,影響免疫細胞(如肺泡巨噬細胞)的產生,影響腸道健康及腸道免疫功能。免疫抑制產生后會影響機體的抗病能力,造成免疫失敗。因此脫霉劑中如果含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能解除免疫抑制的化合物,就能抵抗霉菌毒素給動物機體帶來的損傷。③修復器官損傷:肝臟、腎臟和免疫器官是霉菌毒素損傷的主要部位,這些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損傷直接導致動物機體生產性能的下降,給養(yǎng)殖場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6]。
2.1 體外吸附能力評價
體外吸附法評價是衡量脫霉劑脫毒效果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一種脫霉劑不能很好地在體外結合霉菌毒素,那么體內吸附脫毒的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常用體外評價有單一濃度分析和模擬胃腸道分析兩種方法。前者是指在特定的水環(huán)境中,定量的吸附劑和霉菌毒素作用,待體系充分反應后,檢測體系中剩余的毒素量來計算脫霉劑的吸附效果,這種方法較簡單,可以作初步快速的判斷。后者是模擬動物體內環(huán)境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將胃液與小腸液作為反應介質,模擬動物體內各種復雜酶活性、各種營養(yǎng)成份、內環(huán)境pH值等消化道環(huán)境,其實驗結果較接近動物體內的真實情況。如果通過模擬胃腸道分析,一種吸附劑對毒素有吸附效果,那么在實際生產中降低霉菌毒素毒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相反,一些吸附劑可能在水環(huán)境中吸附霉菌毒素,但在胃腸液環(huán)境中,其吸附性能得到抑制,則其在實際生產中也是沒有效果的。
2.2 體內臨床效果評價
體內評價即進行動物實驗,分為動物急性毒性試驗及動物飼養(yǎng)試驗。動物急性毒性試驗是選擇對毒素敏感的動物,進行攻毒后再使用脫霉劑觀察癥狀的緩解情況;動物飼養(yǎng)試驗是指在飼料中長期添加脫霉劑后,觀察其對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體內臨床試驗具體的觀測指標如下。
2.2.1 采食和增重、疑似病例發(fā)病率
T2毒素、嘔吐毒素等霉菌毒素可造成動物拒食、嘔吐,出現(xiàn)消瘦、增重慢、出欄延遲和料肉比高。觀察使用脫霉劑后,動物是否有采食量明顯增加、增重加快的現(xiàn)象,從而判定脫霉劑的效果[7]。具體可以使用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和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為衡量指標。從試驗開始時,記錄動物每天群體采食量和動物數(shù)量,計算出ADFI值。每隔一段時間測定一次動物的空腹總體重,并做好記錄,直到停止試驗,然后計算ADG。將脫霉劑使用前后的這兩個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可部分判斷脫霉劑的效果。同時霉菌毒素蓄積造成機體損傷后會出現(xiàn)各種臨床癥狀,如表2所示。通過觀測這些疑似臨床癥狀的減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判定脫霉劑的效果。
2.2.2 抗氧化指標
霉菌毒素的重要作用機制之一是作用于細胞膜,引起細胞氧化反應的加劇,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危害機體。對此我們可以檢測動物體內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終極產物——丙二醛和參與氧化反應的酶來衡量脫霉劑對氧化損傷的減輕作用。具體檢測指標有丙二醛(MDA,一般正常豬體內MDA值約為2.2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8]。這些指標越高,證明霉菌毒素的侵害越嚴重。
表2 幾類霉菌毒素中毒的具體臨床癥狀
2.2.3 器官修復指標
肝臟、腎臟是霉菌毒素損傷的主要靶器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黃曲霉毒素和青霉酸,可引起肝功能障礙,嚴重的導致肝腫大、肝壞死。脫霉劑使得霉菌毒素減少,自然降低對肝腎組織的損傷,同時如果其中添加修復肝腎功能的一些植物提取物,那么解毒效果會更佳[9]。我們可以用肝腎外觀和相應的肝功能指標來衡量脫霉劑脫霉、器官修復的功效。檢測指標:病理組織學觀測,肝、腎、心等組織器官的外觀、肝重系數(shù)、病理組織切片等觀察;肝功能指標: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總蛋白(TP)、血清尿素氮(BUN)、血糖(GLU)、膽紅素的含量。通過器官的外觀和組織學的觀察、肝功能指標的檢測,可以定性判斷脫霉劑對肝腎的修復功能。
2.2.4 解除免疫抑制指標
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反應表現(xiàn)在造成胸腺等淋巴器官萎縮,T淋巴細胞和白細胞減少,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抗體效價下降,血清抗體濃度降低,大量使用疫苗后抗體仍達不到應有滴度[10]等。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來衡量脫霉劑對免疫抑制的解除作用:a)外觀指標:眼角淚痕、淚斑的嚴重程度,胸腺、脾臟、淋巴結等免疫器官的大小形狀,被毛粗亂程度,皮膚出血點。b)血液生化學指標: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水平,免疫因子(白細胞介素、干擾素),接種疫苗后的抗體水平。
霉菌毒素危害巨大,特別是和其他幾種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造成養(yǎng)豬業(yè)疫病變得復雜的主要原因,而且霉菌毒素還危及到與人類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處理飼料中霉菌及其毒素的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我們除了需要對作物的生產、糧食的儲存、飼料的加工進行嚴格的把關外,更需要選擇高效、優(yōu)質的脫霉劑。因此如何判斷一種脫霉劑是否優(yōu)質,如何量化使用脫霉劑后的效果顯得尤為重要,希望本文可以給同行帶來一些借鑒。
[1]王金勇.2011年全球霉菌毒素調查報告[J].中國畜牧雜志, 2012,48(14):49-52.
[2]Eriksen GS,Pettersson H.Toxicologica levaluation of trichothecenes in anima l feed[J].Animal Feed Science& Technology,2004,114(4):205-239.
[3]鄭曉琳,張杰,方慶.料槽中霉菌毒素污染和富集案例分析處理[J].中國豬業(yè),2016,11(1):54-55.
[4]蘇良科,舒暢.煙曲霉毒素——一個影響豬健康和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9,29(6):46-48.
[5]盧永紅.飼料霉菌毒素脫毒劑的應用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
[6]袁真芝.“百安明”脫霉劑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
[7]楊彥瓊.新型復合吸附劑對黃曲霉素B1的吸附脫毒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
[8]甘宗輝,張亞琴,田會,等.中草藥混合添加劑對生豬經濟性狀的影響[J].中國豬業(yè),2015(8):84-85.
[9]云會卿,陳巨清,張曉將.如何正確選擇與應用脫霉劑[J].獸醫(yī)導刊,2012(7):31-32.
[10]何健.自然霉變玉米對肉鴨生產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
S816.79
B
1673-4645(2017)06-0051-03
2017-03-09
郭濤(1989-),男,漢族,碩士,研究方向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霉菌毒素防控,E-m ail:5362034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