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麗
摘要: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也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小學美術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也應該使小學生的個性的得到發(fā)展。本文講述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方法。
關鍵詞:小學美術;學生個性;培養(yǎng)方法
引言:
個性是指一個人自身穩(wěn)定而又獨特的心理面貌,主要有個性的傾向以及特征和自我意識組成。而小學美術本身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對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應該有很大的助力。然而目前的美術課堂卻由于教師對小學生采取“要求式”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進行了制約,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利用更多元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個性。
一、提升課堂的氛圍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適合學生培養(yǎng)個性的課堂氛圍,只有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進行個體活動了,才能使小學生能放開的展示自己的個性。在美術課堂中,學生的個性展示除了自身的美術作品以外,還體現(xiàn)在對美術作品的評價以及認知上。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都是在進行被動的學習,使得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無法向外界表達,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1]。因此教師就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出良好寬松的課堂氛圍。例如,在繪畫課上,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素描繪畫,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創(chuàng)作,最終學生得出的物體形狀都不相同,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并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問題:是什么導致畫作大不相同?通過讓學生們廣泛的討論和回答,來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適合個性發(fā)展的課堂氛圍,利用此類問題也可以有效的讓學生養(yǎng)成愛動腦的好習慣,在使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的同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二、積極的參與到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當中
小學美術教材中有很多的作品都是有欣賞價值的,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欣賞,但不能僅局限到欣賞的層面,教師也需要和學生進行欣賞上的互動,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在對一副作品進行欣賞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畫做出簡單的評價,再讓學生繼續(xù)獨立的去欣賞,來完善最初評價中的不足。因此學生就會深入的去發(fā)現(xiàn)畫中其他的特點,之后再從其他角度來對同一副美術作品進行更細致的觀察,通過以此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當學生進行第二次評價時,教師可以先對第一名同學的發(fā)言給予肯定并加以表揚,其次再將主動權交給其他的學生,讓大家進行補充評價,最后自己再進行總結,通過對同一副作品進行評價來使得學生與教師能夠共同進步[2]。通過這種評價的做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培養(yǎng),有利于個性化培養(yǎng)。
三、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美術作品
通過學生的美術作品,教師可以進一步的了解到學生的個性,換而言之,學生的個性體現(xiàn)在自己的美術作品中。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個性的平臺,讓學生自主的進行美術繪畫,比如教師可以說我們今天的課題叫做我是小小藝術家,對美術作品的內(nèi)容不加限制,來鼓勵小學生盡情地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進行繪畫,當學生繪畫完成之后,最想得到的就是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表揚,然后讓學生在大家面前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對有的不能直觀看出其內(nèi)容的作品,教師可以先讓其他的同學來對作品進行講解,講解完之后讓原作者對其他學生的講解做出評價,最后再請原作者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讀,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通過互動也可以提升課堂的氛圍,使得大家都能夠暢所欲言,得到滿足感,也能使得個性得到最大的發(fā)揮[3]。
四、改進原有的教學示范,使得學生個性得到體現(xiàn)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具體的繪畫教學時,都是自己事先在黑板上畫出今天要完成的作品,然后小學生自己通過對老師在繪畫時的方式進行臨摹,來完成當天的美術學習,雖然每個同學都能按時間完成對美術作品的繪畫,但是對于學生自身來講,收獲是微乎其微的,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對原來的教學示范進行改進,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可以先畫一個動物的腳印,然后讓學生猜一下這是什么動物,再鼓勵學生自主的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來對腳印進行完善,畫出動物在做各式各樣的動作,最后上交以后,教師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一一的評價,最后再由大家互相對作品進行修改指導,以此可以將課堂的主導地位交給學生,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的同時,也不失美術教學的本意[4]。
五、張揚學生的個性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要意識到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是與學生自身特點分不開的。因此在教學當中,不僅要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自身創(chuàng)造力進行培養(yǎng),還要注重學生審美個性的發(fā)展。教師要順應當今多元的美術教育,多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以此來培養(yǎng)出他們的主動思考的能力,也會在日后的課堂上勇于提出自己對作品的看法,也可以更加形象地用繪畫語言來使得自身能力得到展示。另外小學生的個性需要得到張揚,就是要在美術的教學中能掌握美學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掌握美術學習的技巧,教師需要做的是在上完課后,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以及個性表達的能力,才意味著美術教學的成功。
六、結束語
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主要在于老師自身的教學觀念,通過老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可以更好的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揮,讓學生適應由自己進行主導的美術課堂,使其個性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佳.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yǎng)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14):171-171.
[2]劉超,崔加良.試論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8):100-100.
[3]王麗枝.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yǎng)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6):150-150.
[4]劉瓊.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yǎng)[J].福建教學研究,2015(5):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