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詩
[摘 要] 根據(jù)課程具體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的教學途徑、方式,進而通過具體的實施,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是值得教學者永遠探究的問題。以人民版必修二的《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一課為例,圍繞讓學生“動”起來這個主題,從課前思研、課中實踐、課后反思三方面展開,闡述了以“動”促學,打造高效的中職歷史課堂的做法及意義。
[關 鍵 詞] 中職歷史課堂;以“動”促學;“動”手“動”腦;高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5-0112-02
在中職生眼中,歷史課程處于“副課”地位,大部分學生對此不重視,即使想學,也認為歷史已成過去,沒有什么值得鉆研,就以為只要接受老師講授就是了,教學歷史成了教師的一廂情愿或單邊任務。于是,其教學效果往往不佳。
為此,筆者進行了長期的探索。通過具體實踐,筆者深深感悟到:根據(jù)課程具體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情況,來確立教學目標,開展教學設計,讓學生“動”起來,以“動”促學,是打造高效中職歷史課堂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下面,筆者就以人民版必修二的《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一課為例,試作闡述。
一、以“動”促學教學前的思考與研究
人民版必修二《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是高中教材,筆者根據(jù)中職學生主動性不足、接受新知識能力較差的特點,對教材內(nèi)容作了刪繁就簡、深入淺出的處理,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了解五大文明區(qū)域,明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經(jīng)過、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體驗創(chuàng)新的情感,感悟進取的價值。
本堂課的核心內(nèi)容是“新航路的開辟”,課堂上可發(fā)掘的吸引學生的點有很多,如航海條件、航海目的、航海線路、航海家故事、冒險精神等。如何把這些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又讓學生感興趣呢?
一是考慮到教學內(nèi)容特點與學生喜歡制作的特點,筆者準備讓學生制作教學道具。二是聯(lián)系時下學生對網(wǎng)絡冒險闖關游戲的濃厚興趣,決定在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模式中嵌入游戲——把闖關游戲引入教學,讓教學的過程成為游戲的過程。三是考慮到本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喜好表演的特點,決定在課前就把有關航海家航海的故事提交給學生,讓學生改編成劇本,自導自演,做好準備,把情景劇引入教學。讓學生在制作道具、游戲闖關、表演情景劇前就能緊扣任務或自主或合作去鉆探學習內(nèi)容,預習知識,體驗情感,感悟價值。
這樣,筆者緊扣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形成了本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框架,有了“動”的目標、“動”的內(nèi)容、“動”的方式。
二、以“動”促學教學中的實踐
通過課前緊扣教材具體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各種思考研究,從而明確了引導學生“動”起來的具體目標、內(nèi)容、方式,教師就要對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各項具體的“動”,進行一一落實,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積極“動”手融入教學活動
讓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才能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積極動手,可以借此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歷史知識,鞏固歷史知識,同時提高學習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
1.讓學生積極“動”手參與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課堂環(huán)境不僅是學生享用的成果,同時也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成果。學生自己參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學生的作品在課堂環(huán)境中展示出來,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較好地調動起來。[1]
在教學《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一課時,筆者在課前就要求學生動手準備:一是把全班學生分為八個小組,各自選出組長,以學生自己喜歡的名稱給自己的小組命名,如魯濱遜隊、杰克船長隊、哥倫布隊、麥哲倫隊等,并制作組名桌牌,寫上組名和勵志的話。二是讓學生分工制作自己組的吉祥物,如海鷗、帆船、望遠鏡、羅盤針、地球儀等。三是鼓勵有能力的學生針對教材中涉及的人物進行裝扮。
這樣的課前準備,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情境的營造,并期盼上課的到來,以展示自己的精彩;這樣的課前安排,緊扣中職學生動手能力較強、好表現(xiàn)的特點,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長處得到發(fā)揮。
2.讓學生積極“動”手加強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
筆者在課前就讓繪畫能力強的學生動手繪制空白地圖(仿書上新航路開辟圖),并在小組合作競爭的游戲闖關式教學過程中,于黑板的一側張貼這張地圖,要求學生在這張空白地圖上找出世界五大文明區(qū)域:西亞兩河流域、北非尼羅河流域、南亞印度河流域、東亞黃河長江流域、南歐愛琴海沿岸地區(qū)。找好后,再讓幾位學生上來動手在地圖上做出標記。
在講到新航路的開辟時,仍然利用這張地圖,要求在圖中找出四條主要的航線,并讓學生到講臺上用彩筆畫出這四條航線,并歸納航線開辟的時間、人物、支持國、航行方向和到達地點。
(二)讓學生積極“動”腦推動教學進程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情感體驗,這是學習有效性的靈魂。[2]因此,促使學生從被動動腦為主動動腦、樂意動腦,就成了順利推動課堂教學進程的關鍵。
1.以游戲方式展現(xiàn)學生動腦闖關
全班學生49人,6人一組共分8個小組,留下一人配合教師教學。每個小組就是一個探險團隊。結合新航路開辟過程中航海家的冒險精神,把課堂設計成探險游戲。筆者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若干不同分值的問題,一個問題就是一道需要闖的關卡,小組之間以輪答、搶答、抽答的方式展開競爭,哪些小組能達到預定分數(shù),就算完成了他們的冒險進程。
有的組在游戲接近尾聲的時候還沒有達到預定分數(shù),這時筆者又推出了加分游戲:每個小組根據(jù)本堂課的內(nèi)容出四道填空題。在《他是一個海盜》的音樂聲中,小組之間快速地傳遞紅、綠兩個小球,音樂停,紅球所在組提問,綠球所在組答題。每答對一題得一分。這樣,周而復始(游戲時間不宜過長)。這樣的生生對話模式是對所學知識的互補和鞏固。
2.以表演方式呈現(xiàn)學生動腦解答
本堂課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經(jīng)過。上課前學生排練《開辟新航路》情景劇,根據(jù)劇情需要自行選角色、找道具、找配樂等,發(fā)揮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上學生觀看情景劇后,教師提出下面的問題:
(1)這支船隊要到哪去?去的目的是什么?(2)為什么當時對黃金的需求這么大?(3)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新”在哪里?(4)船員能堅持的精神寄托是什么?(5)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航海家,具備了怎樣的條件,才能遠航?(6)請大家一起來探尋航海家們通往東方新航路的足跡。
演的學生惟妙惟肖,看的學生興致勃勃,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反應熱烈,積極搶答。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開辟新航路的原因、條件、經(jīng)過等問題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進行了很好的概括。
就這樣,學生積極“動”腦,不斷推進教學進程,教與學一直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著。在表演情景與解答問題中,學生得到進取情感的體驗與創(chuàng)新價值的感悟。
(三)以“動”促學教學中的增效措施
在倡導合作探究的課堂上,小組活動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的教學方式。小組活動的優(yōu)點是沒有固定的程序,非常活躍,學生可以公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等,但這些優(yōu)點也使得小組在活動過程中課堂紀律較難把控。[3]由于中職生的上課紀律觀念較為淡薄,所以在中職課堂上要使小組活動有趣而又有序地進行是難上加難?;诖耍處熢诮虒W實施前就應預見到這一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增效措施。
譬如對前面的探險游戲過程,筆者就制定了一些規(guī)則:
1.每個探險團隊以回答問題的方式來完成探險活動,積滿10分為完成任務。
2.回答問題的順序以小組座位排列的順時針方向“輪答”和老師抽簽的方式“抽答”[課前教師準備撲克牌(1~8的數(shù)字牌)]以及“搶答”的方式交替進行?;卮鹫_可分別獲得1分、2分、3分。
3.回答正確可獲得積分;若棄權不得積分并剝奪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若回答錯誤將倒扣一分。
“輪答”的問題難度最低,所以分值最低,設定每個組按順序輪,機會均等;“抽答”的問題難度中等,為了公平采取抽簽的方式,比如老師抽到撲克牌是“8”,就由第八組回答;“搶答”的問題難度最大,所以分值也最高。筆者安排了一個觀察員,除了給小組計分外,還負責和教師一起觀察小組搶答的先后,以哪位代表小組發(fā)言的學生最先站起來為先(這種方式比舉手顯眼)。三種答題方式既關注到對全體學生的公平性,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體作用,其中種種規(guī)則的制定,落實到細處,使整個過程動而不亂,有趣而又有序。
三、以“動”促學教學后的反思
筆者的這堂課,既有序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張弛有度地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原因在于圍繞讓學生“動”起來,改變了原有的靜聽模式:第一,學生處于競賽狀態(tài)中,學習情緒高漲;第二,問題的設置既分層次,又具有相當?shù)奶魬?zhàn)性,刺激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潛能;第三,游戲闖關與情景呈現(xiàn)等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進取與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在本堂課中所展現(xiàn)的活力,讓筆者深感中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感受力并不差,讓他們?nèi)硇娜谌胝n堂中,是完全能夠做到的,只要教師能抓住他們的興奮點、爆發(fā)點。所以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動”的目標、內(nèi)容和方式。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根基,歷史課程是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歷史科若無趣,再好的內(nèi)容也難以打動學生。若無嚴謹之方法,歷史科只能自娛自樂、玩物喪志。若不能沖擊學生的心靈,再好的形式亦不過煙云之過耳。[4]讓歷史學科變得有趣,成為吸引學生的源泉;讓學生“動”起來,從原有的僵化的中職歷史教學模式中走出來;讓學生“動”起來,以“動”促學,打造高效的中職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李金釗.基于腦的課堂教學:框架設計與實踐應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3:135.
[2]余文森.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03:158.
[3]丁步洲.課堂教學策略與藝術[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03:135.
[4]薛偉強.中學歷史學科特質述論[J].歷史教學,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