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渭敏
[摘 要] 中職階段數學具有邏輯性和連續(xù)性較為突出的特點,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往往決定了他們學習的效果,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推進“四重”策略,主張對重識數學系統學習思想,重構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重組教學組織形式,重設課堂評價標準與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學習思想,并結合中職學生“創(chuàng)業(yè)活動”課程等方法,以自身教學經驗為突破口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具體途徑。
[關 鍵 詞] 職業(yè)高中;數學學習;以生為本;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5-0072-03
浙江省新一輪中職選擇性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學習的必修課相應減少,如何使職業(yè)教育更高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如果把職業(yè)高中階段數學的學習過程比作是船,那么興趣就是帆,其導引著學生學習的方向,也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深入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享受職業(yè)高中的教學過程,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與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中職學生尤其是高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如何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數學課堂,掙扎在愛與痛的邊緣
中職數學課堂一直飽受爭議,有些教師及學生對數學課程的開設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所學的知識并不能直接用于生活與生產,因此對數學產生了厭煩的情緒,他們直接用“有沒有用”的標準來判斷數學學科的開設與否。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不夠”:
(一)學習基礎“不夠”扎實
長期以來,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或者本身對學習不感興趣,一些學生“無奈”選擇職業(yè)高中的教育。學生本身對學習的興趣相對而言較為單薄,學習主動性較弱,被動學習成為主流。而且很多學生本身對數學學習存在較大的畏難心理,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在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興趣愈加減弱,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持續(xù)學習的勁頭較差。據入學學生數學成績分析,筆者任教班級共45名學生,有70%的學生數學成績低于60分;30%的學生低于75分。總體來看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總體偏低。筆者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及訪談,發(fā)現在數學成績普遍不高的表象上有以下深層次的問題。
通過上圖發(fā)現,學生認為數學學習薄弱的原因主要有六方面的原因,其中談到學習無興趣的學生的數量最多,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可見,數學學習與興趣有直接的關系。
(二)教師教學方法“不夠”創(chuàng)新
過于簡單粗暴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最終會影響整體的教學過程。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仍舊是出題、念題、講題、結題等教學方法,“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學生?,F代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智慧課堂技術等新技術的產生,對于學生不再陌生。因此,達到教師與學生關系的緩和則顯得非常重要,而緩和關系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項有意思的活動。這樣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和教師一起完成整體的教學流程,教師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三)數學學習認識“不夠”到位
數學學科的學習一方面入門難,另一方面學習具有連續(xù)性,如果學生一旦掉隊就很難趕上來?,F今數學改革的現狀就是幫助學生在數學的靈活性以及技巧性中發(fā)現數學學習的特點,能夠對數學學習感興趣。數學學習很重要,然而,學生很難形成這一認識,往往會認為數學沒有用處,學不學無所謂。
二、“四重”共進:讓職教數學課堂興趣盎然
中職數學課堂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才能重現課堂生機與活力。新一輪浙江省選擇性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點燃學生心中的那盞“燈”。中職數學課堂同樣要點燃學生的“心燈”,讓學生心中激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基于生本課堂,推進“四重”策略,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數學學習。
(一)重識:數學學習思想系統化
生本課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新課改以來,教學的主體逐步轉為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新認識教材內容、學習思想、意義等,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重新建立學習的認識過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于數學學習而言,數學思想的具備對學生整體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筆者認為,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最為本質的認識,它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指導性的意義,也是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的基礎。要想根本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必須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為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對數學問題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從而學會對數學應用問題化繁為簡,逐步克服數學問題的畏難心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以高教社數學教材為例,涉及的數學思想有: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轉化與化歸思想、整體法思想、函數與方程思想、符號與對應思想、集合與映射思想和或然與必然等思想。教師在教授數學基本應用題的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灌輸數學基本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延伸,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對數學應用問題的解決都有一定的“套路”可言,讓學生逐步識破一個個復雜的問題,能夠融會貫通。
(二)重構:課程學習內容生活化
在生本課堂上,教師應該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對高二年級教學內容框架體系等方面進行重新建構,從而使整體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的天性,能夠幫助學生成長。
職業(y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在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教給學生更多生產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多注重開展“創(chuàng)業(yè)活動”等實戰(zhàn)性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將自身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學習到更多更新的知識,讓學生產生更大的興趣。當然,針對學生階段社會經驗不足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實戰(zhàn)性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
例如,在學習“創(chuàng)業(yè)中核算成本的問題”,筆者在實踐過程中就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形式,邀請創(chuàng)業(yè)者來到課堂上與學生交流相關的問題,從而使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對學生的幫助能夠更大。以下是基于成本核算的綜合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人員的選擇:處于創(chuàng)業(y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業(yè)者。
活動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暢談自身在所處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體會,對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成本核算的看法。
活動流程:首先讓受邀者講授經歷,分享自身的體會,然后讓學生自由提問,與創(chuàng)業(yè)者進行一定的交流,最后與學生分析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成本核算可能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去想象自己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會怎樣做。
活動成果:在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創(chuàng)業(yè)講座”以后,學生基本明白了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如何進行成本核算以及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等,這些課程能夠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在本課完成后,筆者進行了課后調查,發(fā)現學生對本活動設計內容非常感興趣,也普遍反映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識,因此這一部分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升華,讓學生能夠將興趣轉化為自身學習的動力。
(三)重組:課堂學習形式多樣化
課堂是數學學習的主陣地。形式多樣、效果明顯的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們認為“重組”課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教學形式的重組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組織形式對學生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需求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發(fā)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如翻轉課堂,通過安排學生自主預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白自身學習的薄弱點與優(yōu)勢,在課堂上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去學習知識,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例如,筆者采用翻轉教學法教授職業(yè)高中數學應用題這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首先根據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然后將這一部分教學內容以導學案的形式提前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教學的要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基本的預習,在課堂上,讓學生先互相分享自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想法,再針對學生所分享的知識進行引導,讓學生獲得更深的體會,這樣就讓學生在充分發(fā)揮自身主動性的同時學到了知識。
在應用題的講述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更多的帶入感,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逐步學會依靠自身去探索數學知識,從而逐步懂得數學學習的方法,在對數學知識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才能讓自身的數學知識逐步積累,一步步提升數學知識的積累量,使其自身更加明白數學學習的方向,更進一步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克服遇到的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首先通過自身的體會獲得知識,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進一步深化知識,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學習主體意識,也為激發(fā)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興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習途徑的重組
目前,我們注重學生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方法的培養(yǎng)與培訓,教師想辦法幫助學生將心中所想的部分落實,將所學的內容轉化為真正的實際生產力,這樣學生的興趣才能有實質性的體現。
筆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實際的動手嘗試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的東西加深印象,這樣所獲得的知識也會更加牢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設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探究,針對這一點可以根據課本上的知識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去動手實踐。
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將把圓等分的教學模具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拼一拼,看看每一個小組最終能拼成什么圖形,結合那些拼成長方形的同學進行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看到自身動手實踐的成果,這種成果性的結果能夠鞏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興趣發(fā)展更為持久。
3.激勵形式的重組
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對學生興趣的進一步激發(fā)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重組,將課堂轉化為小社會的情景。這樣就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逐漸培養(yǎng)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在授課過程中,筆者經常開展具有競爭因素的小游戲,如算題比賽等來進行新的知識的學習與舊的知識的溫習。游戲競答對學生的求知欲與注意力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而且這種競爭的學習模式也是和學生進入社會以后所面對的社會壓力相類似,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競爭環(huán)境中如何把握自身的方向,如何通過競爭使自己更加優(yōu)秀。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學生,不要讓學生因為競爭中一時的不利而失去學習興趣,要幫助學生懂得如何在競爭中完成小組之內的合作進而達到雙贏,這種團隊精神也能使學生對整體學習的過程更加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這是單純的學習知識所不能學到的知識,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4.教學結構的重組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非常多的教學任務,這就要求學生在對所學知識有了基礎性的把握以后就要學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匯總,從而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反思的思維習慣,讓學生進一步提高數學問題解題的準確性,從不同方面去把握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思維更加靈活,創(chuàng)新能力更加提高。當然,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措施。
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反思本”,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較難解決或者容易錯的問題整理下來,讓學生時常去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此類問題,這樣就能逐步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問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重設:課堂評價生本化
教師在創(chuàng)立以生為本的課堂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評價標準。而這一課堂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設,應該注重情感溝通、體驗的評價方式,注意要區(qū)別于以往的考試檢測手段,從而使整體評價方式更適合學生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比如,在高二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對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和評價,如“某學生近段時間學習成績有進步,但更為值得贊賞的是他的學習態(tài)度和數學學習投入度較以往有很大提升,這些值得在座每位學生學習和贊賞”。接下來教師就敘述其最近所發(fā)現的這位學生的一些比較優(yōu)異的表現。經筆者評價之后,這位學生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會比較認真和更加投入,同時也會以教師的評價為標準努力往這方面靠攏,在發(fā)現這位學生的改變后,筆者也發(fā)現與該學生處于同階段學習的部分學生也會不自覺地努力學習,爭取獲得表揚和贊賞。筆者也經常采用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式展開課堂評價,讓學生體會共同進步的喜悅。
當然,要想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培養(yǎng)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以及職校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所在,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的能力,更加獨立自主地進行數學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成功,這樣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才是健康長久的。
參考文獻:
[1]康麗.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呂俊麗.職業(yè)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中學園地(教學指導),2012(1).
[3]王偉充.淺談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