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
【摘 要】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教育界研究的一個熱門課題,也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倡導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更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本文以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出發(fā)點,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措施、方法、途徑等多個方面的闡述,研究如何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
【關 鍵 詞】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一、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初一學生是剛從小學進入初中的,他們的優(yōu)點是認真、努力,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但許多學生膽子小,不自信,不敢積極發(fā)言,這就需要教師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實施者,在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學習環(huán)境融洽與否,將直接關系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對教學效果好壞將產生直接的影響。
一是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小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簡單地把自己視作尊長、長者,為保持教師的尊嚴而故意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使學生望而生畏。這樣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逼著學生學,但從根本上來講,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教育,也不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應當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切實擺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情投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勵,使學生在老師偉大人格和親切情感的熏陶中,逐步強化對學習活動的情感,使學生真正熱愛學習、主動學習。
二是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學生成績有好有壞,作為教師,往往只將眼睛放在少數尖子生身上,對其寄予厚望,經常加油鼓勵,而對于普通生特別是“落后生”注意不夠,往往導致這部分學生特別是“落后生”缺乏學習動力,喪失學習興趣。
而實際上,每個學生包括所謂的“落后生”天天都在進步,只是有的進步快些,有的進步慢些,有的在這方面進步大,有的在那方面進步大。
因此,教師要認真地去觀察,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進步和優(yōu)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潛在能力,嘗到能力發(fā)揮的愉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吸引每一個學生投身于課堂教學之中,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樂學”“愿學”“喜歡學”。
三是要與學生經常性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作為教師,要充分地關心和愛護學生,通過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并千方百計地幫助解決,努力消除每一個不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心理和外在障礙,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人際關系和諧、學習風氣濃厚、生活輕松愉悅的最佳學習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能力、掌握知識技能。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制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搞好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再也不能“死教書”、“硬灌輸”,這樣做,學生只會覺得思想品德課不過是空洞說教,毫無興趣,甚至會產生厭惡和逆反心理。
因此,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若想使自己所教的學科為學生所“鐘愛”,就必須有情感的投入,想方設法地上好每一堂課,以自己獨特的教學魅力吸引學生,使學生對其所授的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此筆者認為,關鍵做好以下幾點:
(一)始終堅持啟發(fā)式教學
堅持啟發(fā)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啟發(fā)式教學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
近幾年,一些有責任感的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鉆研教材,發(fā)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fā)因素,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較好的啟發(fā)性問題,應該具備下列的條件:
1. 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
2. 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是他們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
3. 問題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于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品德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并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品德課的動機與興趣。
三、強化合作學習,養(yǎng)成學生的討論習慣
自主學習離不開合作,以討論為主要形式的合作學習,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角度講可以讓同學們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看法交融在一起,經過碰撞和討論,可以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不斷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習過程不僅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更成為學生發(fā)展能力的過程。從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角度看,討論式教學是通過相互論辯的形式來組織教學的,它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尊重與平等的態(tài)度來關注學生;它要求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競爭意識、責任意識,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培養(yǎng)健全人格,從而達到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合作討論,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但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有一個較長的訓練過程,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引導,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指導,也就是說離不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因此對于課堂討論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
如討論前教師應考慮好討論的題目或主題,提出討論的具體要求,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索有關信息與資料,進行一定的社會調查,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討論中,要對學生進行有序的組合,讓學生既分工又合作,并自由地發(fā)表意見,盡可能讓更多的同學參加討論,避免冷落少部分學生,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議題并聯(lián)系社會實際開展討論。討論結束時,教師要做好必要的歸納和小結。
作為政治教師,我們要有問題意識,更要有善于組織學生討論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平時注重加強對學生進行合作討論重要性的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課堂討論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們參與討論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在課堂上能夠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多向思維。在相互討論中,學生不僅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問題,而且還能生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并提出解決的辦法。
合作討論的學習氛圍,必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新教育學習研究機構主編. 高效學習方法全集 初中版[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