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珍鳳+陳美霞
[摘要] 目的 對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進行分析,并探討個體化干預方法及影響。方法 將該院門診自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為患者分發(fā)調(diào)查問卷對其飲食自我管理和認知情況進行觀察,通過Logistic分析患者飲食控制的影響因素,并給予患者個體化干預措施,觀察措施實施前后患者不同時間點各項觀察指標的變化情況。 結果 接受過嚴格飲食教育和自我嚴格控制飲食患者分別占90%、58%,認為通過食物療法和運動療法有助于血糖控制患者占78%;Logistic分析顯示影響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年齡、文化程度、BMI、是否接受孕期教育、定期孕檢情況(P<0.05);與干預措施實施前比較,干預實施后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和總膽固醇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P<0.05)。 結論 年齡、體重、文化程度等多因素會影響妊娠期糖尿病飲食自我管理效果,因此醫(yī)護人員要通過孕檢、隨訪等多方式來強化干預效果,保證孕婦安全。
[關鍵詞] 妊娠糖尿?。伙嬍匙晕夜芾眍?;個體化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a)-0142-02
妊娠糖尿病是孕婦特有疾病,會對孕婦多個器官和系統(tǒng)造成嚴重威脅,同時會對母嬰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數(shù)據(jù)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婦女中占到3%~5%,而發(fā)展中國家在20年來,發(fā)病率更是由2.9%上升至8.8%[1]。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通過飲食干預和運動干預能夠有效控制妊娠期血糖水平,從而減少不良預后的發(fā)生,因此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情況進行觀察并采取針對性的個體化干預十分必要,筆者對該院近兩年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該院門診接受治療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9.65±3.12)歲,其中初產(chǎn)婦29例,經(jīng)產(chǎn)婦21例,孕周12-36周,平均(20.81± 2.55)周,均為單胎,排除肝腎功能異常、代謝性疾病、接受胰島素藥物治療和不愿參與研究孕婦,所有孕婦均滿足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主編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
1.2 方法
組織專業(yè)從業(yè)經(jīng)驗15年以上的醫(yī)生與護士各3名組成研究小組,經(jīng)過大量閱讀相關文獻,并與中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況結合,設計出調(diào)查問卷。主要內(nèi)容有患者對事物的描述、事物對血糖的影響、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事物描述。通過詢問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血糖水平、胎兒大小、孕周和飲食嗜好等綜合因素,來計算出患者每日需要的總能量,并對其每天三大營養(yǎng)素所占能量的比例以及食用的具體數(shù)值進行計算。分別在三餐中間進行1次加餐,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產(chǎn)婦,依照其血糖水平選擇合適的事物,以薯類、雜豆類碳水化合物和粗糧等含糖量較低的食物作為基礎飲食,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理想,在正常范圍內(nèi),可供給血糖指數(shù)較低的水果,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含量高的如魚肉蛋白、植物油等,患者每天主食重量不的超過350 g,加餐食物盡量以杏仁、核桃等堅果類為主,盡量使孕婦整個孕期體重增長在13 kg內(nèi),醫(yī)護人員可每星期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來對患者進行教育,對其存在的顧慮進行教育和引導。分別在患者接受干預前和接受干預后1星期對其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進行觀察。
1.3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χ2、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GDM 患者遵循飲食控制的因素,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飲食自我管理情況
該次研究共發(fā)放50份調(diào)查問卷,均回收且為有效問卷。從飲食認知來看,45例孕婦接受過嚴格飲食教育,占90%;39例孕婦認為通過嚴格的食物療法和運動療法有助于血糖控制,占78%,然而能夠真正進行嚴格的自我飲食控制孕婦僅有29例,占58%;事物對血糖的影響方面僅有8人回答正確,占16%,5例患者對食物描述完全正確,占10%。
2.2 Logistic分析影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因素
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年齡、文化程度、BMI、是否接受孕期教育、定期孕檢情況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主要影響因素,具體見表1。
2.3 個體化干預前后患者各項指標變化
個體化干預措施實施前、后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與妊娠時胰島素抵抗、胎盤分泌拮抗胰島素的激素過多、基因易感性和炎性反映因子等均有較大關系[3],目前臨床關于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的黃金指標、診療措施、孕期微量營養(yǎng)素的補充尚未形成統(tǒng)一,然而均認為通過嚴格的飲食控制和有效的運動干預能夠控制血糖水平,使孕婦和胎兒處于一個較為安全的狀態(tài),在采用飲食干預時,需要對孕婦的文化水平、宗教、經(jīng)濟條件等綜合考慮,而膳食熱量也需要根據(jù)胎兒大小、孕婦體質(zhì)量、孕周和具體的血糖水平來確定,因此筆者認為無論孕婦是否接受胰島素治療,均需要接受營養(yǎng)療法,避免飲食控制過于嚴格而導致的孕婦和胎兒營養(yǎng)不良[4]。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飲食教育的孕婦高達90%,然而關于食物描述回答正確的卻僅有10%,說明該次研究孕婦對于飲食知識掌握情況較差,急需要再次進行相關的飲食教育,雖然有78%的孕婦認為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對于血糖控制有效,然而真正能夠做到自我控制的僅有58%,說明孕婦的自我監(jiān)督能力較差,因此醫(yī)護人員可以加強對孕婦的宣傳教育和隨訪,除了孕婦的定期產(chǎn)檢外,可增加電話隨訪、上門隨訪等,提高孕婦的重視并定期進行血糖測量[5-6]。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年齡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定期接受孕期教育和孕檢的患者飲食自我控制能力較好,而BMI指數(shù)較高的患者飲食控制難度較大,這可能是由于患者飲食習慣形成時間較長,改變難度較大,因此醫(yī)護人員要適當增加教育的深度和內(nèi)容,從而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自我控制中來[7-9]。
在個體化干預實施后,患者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P<0.05),表明經(jīng)嚴格的飲食干預能夠?qū)颊叩难撬叫纬煽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干預主要目的是對其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和熱量進行干預,因此需要嚴格控制各餐的熱量,盡量減少糖類物質(zhì)的攝入,延緩血糖吸收,從而實現(xiàn)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隨著孕期進展,孕婦血糖水平會出現(xiàn)相應變化[10],因此醫(y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血糖水平的監(jiān)測,并對干預方案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終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10:47.
[3] 張小麗,安子薇,汪鳳蘭,等.應用自我效能理論對農(nóng)村Ⅱ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21):3887-3900.
[4] 蓋筱莉,王建敏,王秀梅.妊娠期糖尿病圍生期個體化飲食干預效果研究[J].山東醫(yī)藥,2011,51(28):82-84.
[5] 申娟茹,李俊玲.認知行為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負性情緒和血糖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6):864-866.
[6] 賈曉煒,趙鑫,賈賀堂.認知觀點、 飲食干預和運動指導對妊娠糖尿病的療效評價[J].武警醫(yī)學,2014,25(8):758-770.
[7] 賈曉煒,趙鑫,張穎,等.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與個體化干預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5,44(3):327-328,331.
[8] 馬立茹.飲食控制對 42 例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12):2614.
[9] 高少波,徐美玲,李欣.個性化飲食和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影響[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2,48(6): 534.
[10] 馬穎; 張彩芬.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干預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4,23(12):954-956.
(收稿日期: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