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林平+陳潔瓊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和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2月一2017年2月該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正常人為該次實驗參與者,所有參與者均采用血液生化檢驗、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測定,比較血液生化檢驗、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測定3種檢測結果。 結果 血液生化檢驗、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測定糖尿病患者檢出率分別為95.3%、94.2%、98.4%,糖尿病患者血液生活檢查中血清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血清葡萄糖含量均明顯高于正常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血液生化檢驗與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檢測相比,血液生化檢測糖尿病檢出率高。
[關鍵詞] 血液生化檢驗;糖尿病;臨床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a)-0075-03
糖尿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個體胰腺功能發(fā)生障礙,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含量高出正常水平,從而誘使個體出現食欲增加、飲食物攝入增加、尿液排泄量增加,短時間體重銳減為主要臨床癥狀的代謝系統障礙性疾病,長期血糖過高可誘使個體細胞、神經出現功能障礙,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2]。該次實驗對2016年2月—2017年2月該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正常人為該次實驗參與者均采用血液生化檢驗、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測定,通過比較血液生化檢驗、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測定3種檢測結果,論證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和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男54例,女32例,男女比例為27:16,患者年齡均在39歲以上,在68歲以下,糖尿病確診至參與該次實驗時間最短為4個月,糖尿病確診至參與該次實驗時間最長為11個月。選取該院收治的86名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正常人,男52名,女34名,男女比例為26:17,患者年齡均在35歲以上,在69歲以下。糖尿病患者與正常人在年齡、性別比例等一般資料上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2016年2月—2017年2月該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胸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①患者均出現食欲增加、飲食物攝入增加、尿液排泄量增加,短時間體重銳減。部分患者出現視力減退、足部皮膚潰爛等癥狀。②實驗室檢查: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均高出正常水平,部分患者肌酐、尿素氮以及酮體含量明顯高出正常值[3]。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②排除聽覺障礙、語言溝通障礙的患者。③排除患有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4]。
1.3 方法
①空腹血糖檢測:囑受檢人員檢測前2~3 d正常飲食,檢測前1 d夜晚禁食,可適當飲水,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3 mL利用氧化酶反應檢測法進行血糖檢測。②糖耐受檢測:患者檢測前1 d全天禁飲食,可適當飲水,次日取受檢者空腹靜脈血2~3 mL,而后將80 g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水中,分別在受檢者飲用0.5、1、2、3 h后取受檢者靜脈血進行血糖檢測。③血生化檢測:受檢者前1晚禁食,可適當飲水,避免劇烈運動以及抽煙喝酒,清晨抽取患者10 mL空腹靜脈血,將收集的血液進行血清分離后檢測受檢者糖化血紅蛋白、血清甘油三酯以及果糖胺含量。
1.4 觀察指標
比較血液生化檢驗、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測定3種檢測結果。空腹血糖正常值在在3.9~6.1 mmol/L,連續(xù)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空腹血糖檢測均在7.0 mmol/L,患者可確診為糖尿病[5];糖耐受檢測患者正常給糖0.5~1 h血糖濃度驟然上升,2 h后患者血糖恢復正常,若2 h后血糖未降至正常水平,則表示尿糖陽性,連續(xù)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糖耐受檢測陽性,患者可確診為糖尿病[6];血生化檢查中糖化血紅蛋白、血清甘油三酯以及果糖胺是主要檢測項目,其中糖化血紅蛋白4%~8%表示患者血糖控制在正產水平,患者連續(xù)2次或2次以上糖化血紅蛋白測量結果在8%以上,患者可確診為糖尿病。血清甘油三酯正產值在0.21~1.76 mmol/L,患者連續(xù)2次或2次以上血清甘油三酯濃度在1.76 mmol/L,患者可確診為糖尿病。血清中果糖胺濃度正常值在1.75~2.76 mmol/L,血漿中果糖胺濃度正常值在1.45~2.46 mmol/L,患者連續(xù)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果糖胺檢測顯示,血清中果糖胺濃度大于2.76 mmol/L,血漿中果糖胺濃度大于2.46 mmol/L,患者可確診為糖尿病[7]。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資料;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空腹血糖測量以及糖耐受測定對糖尿病患者檢出情況
空腹血糖監(jiān)測誤診率為9.3%,漏診率為4.7%。糖耐受測定誤診率為10.5%,漏診率為94.2%,見表1。
2.2 觀察比較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人血生化檢查中糖化血紅蛋白、血清甘油三酯以及果糖胺檢出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監(jiān)測誤診率為2.3%,漏診率為2.3%。血清甘油三酯誤診率為2.3%,漏診率為1.2%,果糖胺誤診率為1.2%,漏診率為2.3%,總體血生化糖尿病患者檢出率為98.4%,見表2。
3 討論
近些年臨床研究發(fā)現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不斷增加,臨床研究認為根據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不同,糖尿病患者癥型不同,不同類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差異,目前臨床將糖尿病分為Ⅰ型糖尿病與Ⅱ型糖尿病,導致糖尿病患者發(fā)病原因主要分為遺傳因素以及環(huán)境因素,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遺傳因素主要是患者多個DNA位點出現顯性變化,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呈現多樣狀態(tài)具有緊密的聯系,Ⅰ型糖尿病患者所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患者多在發(fā)病前感染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病毒導致個體出現免疫反應,由于機體免疫系統紊亂,胰島素β細胞的細胞功能遭到一定的破壞,導致個體胰島素分泌不足,致使血液中血糖濃度含量過高。Ⅱ型糖尿病遺傳因素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線粒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等多種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致使胰腺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出現障礙。Ⅱ型糖尿病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患者暴飲暴食、活動量少,身體肥胖,血液中血脂含量增加,肝膽是消化油脂食物的主要臟器,血液中血脂含量過多,也代表著患者個體肝膽功能出現一定的障礙或者飲食物中油脂攝入已經完全超過肝膽正常承受范圍,肝膽與胰腺相連,長期肝膽高負荷工作,遷延日久可影響胰腺的正常功能,致使患者在高血脂的同時,出現高血糖表現。由糖尿病誘發(fā)的心血管疾病、肢體損傷性疾病人數在不斷攀升,據不完數在全統計,目前我國有36.9%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在糖尿病基礎上出現明顯的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經癥、糖尿病眼病等并發(fā)癥,患者生活質量降低[8]??偨Y該情況發(fā)生的原因與醫(yī)護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臨床診療依從性差有關,除此之外與患者未進行及時確診,接受及時的藥物治療具有緊密的聯系。
目前對于糖尿病患者臨床診斷主要依靠醫(yī)師經驗,以及臨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譜等患者數據進行確診,其檢查結果受患者飲食的影響大,血生化檢驗于糖耐受、血糖檢測相比對糖尿病患者檢出率高,誤診、漏診率低。血生化檢查主要涉及血糖、血脂、肝功以及尿素氮、肌酐等表現腎功的血液中微量元素進行檢查。血液生化檢查中對糖尿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的主要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總體控制情況反映敏感,同時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早期鑒別診斷能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對于妊娠期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患者,有助于醫(yī)師鑒別患者高血糖是應激性高血糖還是屬于妊娠期糖尿病。果糖胺主要放映患者短時間內血糖水平,對于評估糖尿病發(fā)患者血糖波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果糖胺檢測與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兩者之間相互補充,糖化血紅蛋白無法對個體短時間內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測,兩者合用,可以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波動較大的糖尿病患者提供較好的臨床觀測指標。該次實驗顯示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檢出率為95.3%,糖耐受糖尿病檢出率為94.2%,血生化糖尿病患者檢出率為98.4%。
綜上所述,醫(yī)師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并結合患者血生化檢測,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檢出率。
[參考文獻]
[1] 孫嬌杰.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和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7):132.
[2] 孫占江.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和價值[J].醫(yī)學信息,2016,29(2):210.
[3] 王世賢.臨床生化檢驗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1): 62-63.
[4] 孫春瓊.血液生化檢驗在臨床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6):61-62.
[5] 鄒遠芹.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價值分析[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1(2):95-96.
[6] 余樹增.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13(18):122-123.
[7] 錢建平.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臨床應用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16(32):108.
[8] 孫遜.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3(9):1209-1210.
(收稿日期: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