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俐穎
摘 要:尼古拉·斯捷潘諾維奇·古米廖夫是俄國“白銀時代”阿克梅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抒情詩《長頸鹿》充滿新穎的象征和奇特的比喻,語言凝練精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本文試從創(chuàng)作背景、故事情節(jié)、思想主題和藝術手法等方面對其進行賞析,以揭示古米廖夫的思想主張及創(chuàng)作特點。
關鍵詞:古米廖夫 阿克梅派 《長頸鹿》
尼古拉斯·斯捷潘諾維奇·古米廖夫(1886—1921),20世紀初俄羅斯杰出的詩人,女詩人阿赫瑪托娃的第一個丈夫。他從八歲就開始寫詩,初中畢業(yè)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征服者的道路》。以后的作品有詩集《浪漫之花》《箭袋》《篝火》《火柱》等,寫有著名組詩《蔚藍的星》。
古米廖夫酷愛冒險和獵奇,常常踏上“他鄉(xiāng)尋美”的征程,曾留學法國,漫游英國、意大利,三次深入非洲探險,早年游學的經(jīng)歷使他開闊了眼界。他曾在阿克梅派的文學宣言《象征主義的遺產(chǎn)和阿克梅主義》中提出了與象征主義彼岸性、神秘性等相悖的美學綱領,即四條美學原則的統(tǒng)一:莎士比亞式的“人的內(nèi)心世界”、拉伯雷式“人的肉體及其歡樂、睿智的情欲”、維永式的“無條件地接受一切生活”、戈蒂耶式的“完美的藝術形式”。[1]
作為較早將異域題材引進俄羅斯的詩人,古米廖夫曾將自己詩歌的靈感稱為“遠游的繆斯”。[2]一生不安分的游歷還為他的詩歌提供了大量新鮮、神奇的素材。非洲主題作為古米廖夫?qū)ΜF(xiàn)實獨特感受力的表現(xiàn)更是在其創(chuàng)作中占特殊地位,抒情詩《長頸鹿》正是取自該主題。《長頸鹿》雖為古米廖夫的早期詩作,但詩中對乍得湖畔、長頸鹿等具體景物的描寫體現(xiàn)出古米廖夫?qū)ΜF(xiàn)世生活和物質(zhì)世界的刻畫和追求,和他后來提出的阿克梅派主張相符。
一、耐人尋味的創(chuàng)作背景
抒情詩《長頸鹿》寫于1907年,次年發(fā)表于詩集《浪漫之花》中。該詩的誕生有著特定的背景,和這首詩本身一樣耐人尋味。
首先和詩人幼年經(jīng)歷緊密相關。如果說,索洛維約夫是“永恒女性”理念的代言人,那么古米廖夫則是“亞當主義”思想的踐行者,他主張要像人類的初人亞當那樣,勇敢地面對世界本身,正視這個三維空間和我們身邊的現(xiàn)實生活。古米廖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旅行者、征服者。他曾在詩歌中寫道:“我是身穿鎧甲的出征勇士,/ 我愉快地追蹤那顆戀慕的星,/ 我在重淵峽谷間穿行,/ 在充滿歡樂的花園中憩息。”[3]歐洲之行激發(fā)了他的征服欲,使他踏上非洲的征途。詩人于1907年首次探訪非洲,在游歷伊斯坦布爾、塞得港、開羅等地后,創(chuàng)作了這首著名的抒情詩《長頸鹿》。
這首詩也和詩人的戀愛史有關?!堕L頸鹿》最初正是古米廖夫獻給夢中情人阿赫瑪托娃的。1907年古米廖夫兩次向女詩人求婚,但均以失敗告終,令他沮喪不已。古米廖夫決心踏上遠赴非洲的征途,一來是為了擺脫失戀的陰影,二來則如前所述,為了實現(xiàn)自己非洲探險的夙愿,釋放追求自由的野性生命力。旅途結束后,古米廖夫一掃失戀的陰霾,重又投入詩歌創(chuàng)作中。“精美絕倫的長頸鹿”這一意象開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米廖夫的作品中。收錄詩歌《長頸鹿》的詩集《浪漫之花》出版于法國巴黎,封面上“獻給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連科”①一行字清晰可見。詩集出版兩年后,古米廖夫如愿以償?shù)睾妥约旱呐拾⒑宅斖型薏饺牖橐龅牡钐谩?/p>
二、浪漫優(yōu)美的故事情節(jié)
抒情詩《長頸鹿》的敘述遵循兩條主線,一是抒情主人公為怨惆悵的女子講故事,采用第二人稱對話形式;二是描寫長頸鹿游蕩徘徊的情景,以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展開敘述。
詩的開篇已見精妙:“今天,我看見,你的眼神特別憂煩,/ 玉手特別纖細,抱著膝蓋惆悵。/ 請聽著:在遙遠的乍得湖畔,/ 有一只精美絕倫的長頸鹿在徘徊游蕩。/”[3]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無比惆悵的姑娘,抒情主人公為了安慰她而給她講故事,場面十分溫馨?!爸v故事”這一基調(diào)很符合古米廖夫的詩人氣質(zhì)。從童年起他就覺得自己“是個會魔法的小孩,想用話語止雨”。他認為,對于一個詩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永葆一顆童心和以想象來觀世的能力。
第二、三詩段中第三人稱全知視角聚焦于乍得湖畔精美絕倫的長頸鹿:“長頸鹿生就一副優(yōu)美的體態(tài),秀逸的風姿,/奇妙的斑紋把它打扮得更加俏麗,/ 敢同鹿紋媲美的惟有倒映的新月,那斑斑隨影在空濛的湖面搖曳。/”[3]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以水中的月影之虛來襯托長頸鹿的美,使其美得愈發(fā)突出。第三段描寫動態(tài)中的長頸鹿:“遠處長頸鹿像輪船的彩帆一樣,/它的奔跑平穩(wěn)得如同鳥兒快樂的飛翔:/我知道,蒼茫大地能看到許多奇異景象,/當日落時它跑進大理石般光滑的巖洞隱藏。/”[3]不同于象征主義模糊不清的意象,古米廖夫筆下的長頸鹿是活生生的,如輪船的彩帆一般奔跑,由此我們可以近距離感受它旺盛的生命力,而周圍大地、巖洞等也是具體可感的事物,符合阿克梅派追求大量清晰的物象來表現(xiàn)出具體人或物的浮雕感。
第四詩段回歸到講故事的情節(jié):“我知道不少神秘國度令人開心的故事,/講黑膚色的少女,講年輕酋長的熱戀,/可你太久地吸入了污濁的霧氣,/ 你不愿相信任何事物,除了冷雨冰霜/?!盵3]抒情主人公想為女孩排解憂愁,興致勃勃地想繼續(xù)為她講非洲少女及年輕酋長的戀愛故事,可女孩寧愿沉溺在自己憂傷的世界里,對世外之事不感興趣。女孩為何這般憂傷呢?是因為“太久地吸入了污濁的霧氣”。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1907年,聯(lián)系當時俄國的背景,正值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日俄戰(zhàn)爭慘敗,社會動亂事件頻發(fā),處處充滿污濁的霧氣,俄羅斯知識分子看不到希望,再次面臨“誰在俄羅斯過得好”、“誰之罪”、“怎么辦”等世紀難題。因此,女孩不愿意相信任何事物也是情有可原的。
最后一詩段是全詩的總結升華:“我多么想給你講述那神奇的熱帶花園,/那挺秀的棕櫚,那奇花異卉的芳香……你哭了?請聽著……在遙遠的乍得湖畔,有一只精美絕倫的長頸鹿在徘徊游蕩。/”[3]前兩句中“熱帶的花園”,“挺秀的棕櫚”,“奇花異卉的芳香”等意象交織在一起,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不啻為一場非洲大自然風光的視覺盛宴。抒情主人公的講述愈加傳神,而女孩卻仍舊不為所動,甚至流淚。最后兩句詩“請聽著……在遙遠的乍得湖畔,有一只精美絕倫的長頸鹿在徘徊游蕩”是對第一詩段后兩句的重復,符合童話故事的結構。抒情主人公和女孩不一樣,他依然對未來懷揣著美好的憧憬,對美好而遙遠的國度心向往之,至此全文得到總結和升華。
三、欲語還休的思想主題
自抒情詩《長頸鹿》問世以來,人們一直對它要表達的思想主題存在多樣的解讀,各種各樣的評論紛至沓來,為詩歌增添了一層欲語還休的魅力。
文學評論家巴維爾·福金認為,抒情主人公確實想為女孩排解憂愁,不過比起女孩來,他更愛自己講述的童話故事本身。[4]女孩從他口中聽到的不是安慰,而是責備。他甚至覺得,詩中影射了古米廖夫和阿赫瑪托娃之間的關系。和抒情詩《長頸鹿》里的男主人公一樣,古米廖夫向往遙遠的非洲,而阿赫瑪托娃正如詩中女孩,對古米廖夫異國旅行的故事不感興趣,這為古米廖夫和阿赫瑪托娃日后關系的破裂埋下伏筆。另外,女詩人阿赫瑪托娃也有著詩中女孩那樣的纖纖玉手,從她的肖像畫中可見一斑。
圣彼得堡大學教授伊戈爾·蘇西和則把關注點放在抒情主人公身上。[5]他本是一個勇敢無畏的旅行者,但在女主人公面前卻變成一位怯生生的愛人,他嘗試著參透女主人公的心思,安慰她,但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另外,詩中存在著兩條平行發(fā)展的主線,即女主人公的感受和非洲故事,二者形成極大的反差。如果說女主人公的眼神“特別憂煩”,那么與此相對的則是“如同鳥兒快樂的飛翔”的長頸鹿。女主人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抱著膝蓋惆悵”,而精美絕倫的長頸鹿卻在遙遠的乍得湖畔徘徊游蕩,沒有絲毫的感傷。
四、靈動精美的藝術譜系
古米廖夫富有浪漫主義激情,他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得到舉世公認。詩歌《長頸鹿》形式精美,比喻奇特,音韻和諧,形象富有動感,言語極顯表現(xiàn)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詩以五音步抑揚抑格(амфибрахий)寫成,體現(xiàn)出古米廖夫?qū)γ赖淖非?。詩格整齊如一,蘊含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符合阿克梅派的美學思想,同時也從側面襯托出長頸鹿的高貴、優(yōu)雅。另外,抑揚抑格的韻式有一種哀嘆的意味,和詩中女主人公的惆悵心境相契合。詩的韻腳上采用陽韻,重音都在最后一個音節(jié),尤其在描寫非洲自然風光的詩句上,飽含一股明麗、生動的感情色彩。
本詩還將聲與景完美融合起來。詩人在描寫長頸鹿時使用以“о”、“а”、“е”為中心的元音重復法, 令詩句顯得輕盈、平緩,寥寥數(shù)語便使體態(tài)優(yōu)美的長頸鹿形象躍然紙上。此外,大量元音的使用還令全詩樂感回旋,達到不用樂譜也能吟唱的神奇效果。詩人注意運用反復(повтор)的修辭手法,在篇幅不長中,“и”出現(xiàn)了六次,“про”出現(xiàn)了五次,給全詩增添一種一詠三嘆的聲情并茂之感。詞序倒置(инверсия)的現(xiàn)象在詩中隨處可見,使詞意明確,意境鮮明,音韻和諧。此外,在描寫憂愁的少女和快樂的長頸鹿時作者通過使用對比(антитеза)的手法,使全文主題得到升華。
詩中巧用比喻,在第二詩段中詩人將長頸鹿比作倒映在水中的新月,虛實相濟,更加襯托出長頸鹿的精妙絕倫之美。第四詩段中,詩人浮想聯(lián)翩,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fā)揮到極致。長頸鹿在他眼中竟似輪船的彩帆,無比絢麗,而當它奔跑起來,又如同鳥兒快樂的飛翔。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加之熱帶花園中奇花異香的渲染,使得整個詩歌成為一張融光、色、影、聲、味、動(цвет, тень, звук, запах, движение)為一體的藝術譜系[4]。
通感手法也是一大亮點。詩中,開篇通過聽覺可以判斷有一只長頸鹿在湖畔徘徊。通過嗅覺感知到的奇花異卉,仿佛也可以看到,聽到。各種感覺彼此相通,顯得格外新穎別致。俄國象征派詩人常運用通感來暗示性地展現(xiàn)與自然應和的精神世界,他們因為擁有這樣一種特殊的視力,能夠知聞彼岸的信息而被視作“半神”。古米廖夫作為阿克梅派代表人物,其詩作與象征主義詩歌有剪不斷的臍帶關系,但在他看來,詩人充其量不過是個“手藝人”。通感僅僅是一種技巧,在他筆下的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
詩的用詞也頗為講究。首先的大量修飾語(эпитет)。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竟包含二十一個修飾語,構成一個五彩斑斕而又具體可感的藝術世界。霍達謝維奇曾指出阿克梅主義的藝術特點就是感情的節(jié)制、準確、線條清晰、藝術均衡、無拘無束的口語化言詞。[5]“無拘無束的口語化言詞”在《長頸鹿》中亦得到體現(xiàn)。全詩以為女孩講故事而展開,一切從“послушай”這一口語化用詞開始?!哀乍学荮拽堙啵?далёко”也很符合民間講故事的口頭語。最后一詩段的后兩句和第一詩段的三四句構成回環(huán)(хиазм)重復,使故事情節(jié)完整,主題升華。
五、結語
一直以來,人們對古米廖夫早期作品的評價不一。象征派詩人勃留索夫曾高度評價刊有抒情詩《長頸鹿》的詩集《浪漫之花》寫得優(yōu)美,精致,形式格外有趣。而另有一些評論家卻認為古米廖夫刻意追求新奇。如尼古拉·普寧曾寫道:“長頸鹿,鸚鵡,乍得湖,韻腳奇怪,思想荒唐,這一切都令人感到驚悚?!焙笃冢瓦B古米廖夫本人也對早期的詩集不甚滿意,稱之為浪漫主義的老一套。然而,僅僅因為詩人自身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而否認其早期詩歌的藝術價值是有失偏頗的。正如不能因為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晚年廢棄科學,轉(zhuǎn)而信仰神學從而否定他早年的天才。
古米廖夫?qū)υ姼鑳A情投入到達忘我地步。他創(chuàng)作上孜孜不倦、高濃度的獻身精神為人敬仰,其現(xiàn)實主義詩風影響了一代青年。然而,由于政治因素,古米廖夫的詩歌同絕大多數(shù)俄國白銀時代詩歌一樣,在蘇聯(lián)時期一度被雪藏。直到古米廖夫誕辰一百周年(1986年),蘇聯(lián)文壇重新掀起了一股研究古米廖夫的熱潮,為詩人的命運蒙上一股“贏得生前身后名”的悲涼色彩。1991年9月17-19日,詩人古米廖夫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圣彼得堡的阿赫瑪托娃博物館舉行,來自各國的學者就古米廖夫的創(chuàng)作活動、美學思想等方面進行討論,把詩人的研究推向了新的一步。[6]作家西蒙諾夫曾說,不提及古米廖夫就無法寫二十世紀俄國文學史,足見古米廖夫的分量。與此相比,我國國內(nèi)學界對詩人古米廖夫的研究門庭冷落,這與大詩人在俄國文壇上的地位極不相稱,不得不說是一大有待填補的缺憾。
注釋
① 女詩人阿赫瑪托娃的原名.
參考文獻
[1] 張冰.白銀時代:俄國文學思潮與流派 [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2] 曾思藝.浪漫的靈魂 客觀的形式——試論古米廖夫的詩歌創(chuàng)作[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6):9-13.
[3] 古米廖夫.古米廖夫詩選[M].黎華,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立業(yè).詩歌、戲劇篇-俄羅斯文學名著賞析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5] 張建華,王宗琥.20世紀俄羅斯文學:思潮與流派(理論篇)[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6] 鄭濱.圣彼得堡舉行詩人古米廖夫國際學術討論會[J].蘇聯(lián)文學聯(lián)刊,19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