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巧莉
品味紹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 劉巧莉
對紹興的向往由來已久,于是在陽春三月來到了這里。最早認識紹興,自然是從魯迅的《朝花夕拾》開始的,百草園、三味書屋、社戲、孔已己……這些讓人耳熟能詳?shù)拿?,讓我一進入紹興就沒有陌生感。
紹興最負盛名的就是魯迅故里,現(xiàn)已成為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粉墻黛瓦、竹絲臺門,有魯迅祖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河上有烏篷船。
在清晨涌動的人潮中,我慕名走近魯迅故里,也走進了魯迅的一段生命。感受到周家老臺門曾經(jīng)有過的輝煌,了解了它的規(guī)模、格局以及魯迅家人的概況,我靜靜地打量著這座老宅子,在那略顯殘破的外表下,因為魯迅,似乎有了精神,魯迅從這個日漸沒落的舊宅子走了出去,卻打開了中國文學的一片新天地。
魯迅祖居,前后房屋共三進。典型的紹興建筑,白墻黑瓦。烏黑的大門前高高懸掛著紅燈籠,地上鋪著大塊的青磚,醒目的橫匾,素雅的瓷器,雕花桌椅,鏤空窗欞……祖居里糧倉和工人居住的房間是唯一保留完好沒來得及翻新的真實故居。當年房屋還沒完全翻新,便家道中落。但也正是由于魯迅家族的沒落,才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古跡。我不由得放慢腳步,沿著先生筆端去慢慢尋覓。
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位于東昌坊口西側,是一座大型的臺門建筑,其規(guī)模和結構與老臺門基本相同,也是磚木結構,共分六進,有大小房屋80余間,連同后面的百草園在內(nèi),占地4000余平方米。一直走到盡頭便是先生筆下令人神往的百草園,懷著期待的心情走進百草園,心里想到的隨風飄逝,但魯迅卻把他的那份樂趣記入了文中,留給我們的是雋永的回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孩童時代,又何嘗不曾有過一座屬于自己的百草園呢?是魯迅筆下的“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可以想象,百草園曾給年少的魯迅帶來了多么大的樂趣,可是百草園如今是一片開滿了油菜花的菜地,它沒有魯迅在文章中描寫的那么大,其實不過就是一個農(nóng)家菜園子。除了有一口井,一顆高大的皂角樹外及在一塊石頭上刻著“百草園”三個醒目的大字外,其他已難尋舊蹤。在魯迅的描述中,百草園是一個有著無限趣味的地方,對于看慣了高墻上四角天空的童年魯迅來說,百草園無疑是美妙的樂園,那些快樂童年時光雖然已
從魯迅祖居出來,走過一座小石橋,就是著名的“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壽鏡吾老先生開的私塾,在魯迅年少時紹興城內(nèi)頗負盛名,魯迅12歲到17歲在這兒求學。它北傍小河,有近35平方米。書屋基本上如魯迅文中描寫的那樣:屋正中上方懸掛“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末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書。下面是一幅《松鹿圖》,兩邊柱子上有“至樂無聲難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的對聯(lián)。中間陳列的方木桌和高背椅是壽鏡吾先生的講臺,兩排椅子專供來客歇坐,學生書桌放在兩邊墻角根。東北角的一張有兩只抽屜的硬木書桌是魯迅用過的,桌面右上角那個一寸見方的撛鐢字,是先生當年親手刻下的。那是有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先生批評,就在書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據(jù)說“三味書屋”先前叫“三余書屋”—“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教人要珍惜光陰、勤奮讀書的意思。壽鏡吾的祖父將“余”改為“味”,“三味”的意思為: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將知識比如美味,也體現(xiàn)了壽家塾師的良苦用心了?,F(xiàn)在的書屋,不僅供人們參觀,還被用來作為青少年讀書教育的場地,一群初中生穿著長布衫、頭戴瓜皮帽正在體驗魯迅當年求學的場景,于是我們耳邊不時地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從魯迅故里出來不遠處,很快就看到了咸亨酒店。這家被魯迅文化浸泡了一個多世紀的酒店,在很遠處似乎就能聞其飄出的陣陣酒香。來到這里,自然會想到那個說“茴”字有四種寫法的孔乙己,在店門外的空地上,有一座真人大小的孔乙己塑像,笑呵呵地站在門口迎客,店內(nèi)的紹興黃酒、茴香豆和種類繁多的小吃也成為游客們紹興之旅的重要內(nèi)容,咸亨酒店和孔乙己早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紹興是江南的水鄉(xiāng),水鄉(xiāng)自然是船的世界。烏篷船不能不提,它是水鄉(xiāng)紹興的獨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東漢史學家袁康、吳平的《越絕書》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這里便有了“以船為車,以揖為馬”的稚稱。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曾經(jīng)寫過多首有關紹興烏篷船的詩篇,其中“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兩句,就是對這一極富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交通工具最確切的描繪。對于烏篷船,在魯迅兄弟周作人先生筆下也被描寫得非常仔細:“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中央竹箬,上涂黑油;在兩扇‘定篷’之間放著一扇遮陽,也是半圓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魚鱗,徑約一寸,頗有點透明,略似玻璃而堅韌耐用,這就稱為明瓦?!?/p>
坐在烏篷船上,頭戴烏氈帽的船老大手搖腳蹬,烏篷船嘎吱嘎吱地在河面上游動起來,游人邊看景邊喝花雕吃茴香豆、臭豆腐,遠處傳來咿咿呀呀的紹興戲唱腔,歲月仿佛倒流。沿河過去,依稀可看到許多景致—茶花、桃花、垂柳,江南的風景此時最好。一條河、一艘烏篷船,紹興的韻味全都被裝在里面了。
游覽紹興魯迅故里,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場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烏篷船到紹興社戲,仿佛一切都那么熟悉,或許,從魯迅的那些文字被廣泛傳播的一刻起,他心中的紹興便不再屬于他一個人了,而是成了我們許多人的共同回憶,鼓舞著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作者單位:北京住總天津京城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