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杰
摘要:反思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持續(xù)不斷的思考過程,是勇于對自己的觀念、行為展開自我批評與總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不少教師促使自己改進教學策略,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智慧引領和核心因素。新課改背景下思品教師在課后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更高效,值得探究。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042-01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提出教師成長公式是:成長=經(jīng)驗+反思。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時下教師常規(guī)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少學校在期中期末要求每位老師進行教育教學的反思工作。教學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在課后寫好教學反思,以此不斷地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做法或策略。
1.反思對課堂教學的重新設計
一堂生動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歸功于其課前的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及課后的自我反思。在上課前,教師總是先對教材進行研讀,找出本課教學的目標、重點及難點,從而提出有效地教與學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從教材出發(fā),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實際,堅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生活事例出發(fā),結合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特點及其心理特征,來設計好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設計遵循著:探究--導航--實踐--情感熏陶這樣的教與學的過程,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動手的能力,培養(yǎng)其勇于探究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意識。在新課改的指導下,采取積極主動的互動式、參與式、合作式、探究討論和總結的教與學過程。
2.反思課堂教學失敗遺憾之處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不論多么精彩或成功的一節(jié)課,缺憾或不足總是在所難免的。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不足,或許也能"失而復得"。如每年的思品考試題,都是以時事材料為試題的載體,命題始終體現(xiàn)時代性。因此,在第二輪的復習中要緊扣熱點。考慮到第二輪復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基礎知識,會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識遺忘現(xiàn)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題代知識,特別注重解答后的反思。專題復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復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很難提高。以這樣一則材料為例: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誓詞共70個字:"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jiān)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在探究問題的設計時,可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立法權、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有法可依進行設計問題;也可從憲法宣誓制度,引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的最高行為準則"進行設計問題,也可從"依法治國、依法行政"進行設計問題等??傊x取的時政材料,就得用教材知識去多角度分析、解讀時政熱點,使教材知識活起來。
3.反思課堂教學成功得意之處
課堂教學凝聚著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結合生活實際的情境設計、奇思妙想的教學設計、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等都是成功教學的做法。課后及時將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進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推新出新,以供后期教學創(chuàng)精彩作一定參考,也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
如《走向小康》的教學時,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對新聞時事了解不多,他們對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事,很難與課本的理論點相聯(lián)系。全面小康與共同富裕,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何明確,一直成為困擾我的問題,教學時如何處理?實現(xiàn)的先后?既然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最終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那么2020年的全面小康的實現(xiàn)目標之一怎么又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這些問題都得從生活水平的提高去感悟"小康"就在身邊。在教法上,主要考慮采用以下教法:一是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二是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采用問題式教學法,通過學-導-學,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習積極性;三是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就是從播放《走進新時代》歌曲,呈現(xiàn)一組反映我國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變化的照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人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的,之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說說自己家庭近年來發(fā)生的變化以及家人的感受,初步感受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變化,體會我國經(jīng)濟建設取得的成就。在教學工作中始終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樹立學生為本的觀念,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家庭從衣食住行入手,從感受小康、解讀小康、為實現(xiàn)全面小康社會目標作出貢獻,注重體驗教學,也體現(xiàn)出由教程式向?qū)W轉化,真正實現(xiàn)教程和學程、教法和學法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