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
摘要:現(xiàn)今,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語文界的熱門話題和關注焦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也已成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F(xiàn)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實踐,主要從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運用多種方法引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指導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四方面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一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024-01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任重而道遠,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點燃的火炬。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常新的課題,等待我們不斷尋覓,上下求索。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知識的關鍵。其一,讓知識回歸生活。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以學生感興趣的人和事為中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學,從而萌發(fā)其意識,進而真正地愛學。其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其三,讓學生學會觀察。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掌握規(guī)律,減少差錯的產(chǎn)生。首先要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有秩序地觀察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條理地思考,達到言之有序,思路清晰。二是要抓住事物的特點觀察。
2.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有效促進學生的最佳發(fā)展
小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個人的特點。如何正確處理好個別差異與最佳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呢?
首先,降低知識難度。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或者是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qū)別,順利的完成正遷移,使學生感到知識易學、會學而樂學。
其次,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教學的靈魂。因此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實際和教材特征,本著"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制定出具有整體性、差異性、層次性的目標。這樣設計目標,保證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yōu)等生"吃得飽",使知識、智力、能力同步增長。
再次,設計多層次練習。根據(jù)知識結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多層次練習,做到由淺入深,異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階梯形,讓學生順"梯"而練,達到各自的高度。
3.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其實,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要尊重學生,要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尤其要幫學生清掃心靈的障礙。古希臘散文家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點亮學生心靈之燈。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yè)優(yōu)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道,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4.運用多種方法引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chuàng)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都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fā)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游戲等活動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獲得各種認知本領,并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才能,創(chuàng)造出成績。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讀感悟遠遠好于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大講特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可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讀自悟,互讀交流,自查自講自練,與教師開展辯論。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為完成知識的學習會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動手操作,有助于發(fā)展其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5.有效指導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智力活動的核心是思維活動,高質量的思維活動,能使學生變得更聰明,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思維是看不見的,但語言卻可以表達、傳遞和觀察,這樣,思維就可以借助語言的工具來認識和指導。通過語言指導有三方面的策略:首先是傾聽策略。教師要留意學生說什么,因為傾聽不僅具有教學的意義,而且具有生活意義,所以傾聽是一種態(tài)度,又是一門藝術。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強調平等、尊重、移情;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等待、鼓勵和支持,不是簡單地用耳朵聽,而是用心去聽、去感受。其次是追問策略。追問可以達到一些目的:澄清和堅定現(xiàn)有的想法;更全面、更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更深入地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背景和前景;否定或修正現(xiàn)有認識……盡管在追問過程中不能排除教師提供結論,但能達到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目的。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在教學過程中,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多種語文活動的開展,都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如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語文教學登上另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