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徐芳
摘要:要提高農村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質量,必須大力開展科學教育,以靈活的方式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操作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科學;對策
科學課是少年兒童了解自然現象、探索自然科學規(guī)律的啟蒙學科。全面提高農村學生的素質,已成為農村教育深化的必然趨勢。開展科學教育能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意識、科學態(tài)度、啟蒙學生可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操作能力,為促進形成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與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質量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與探索:
一、教師要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
小學科學課涉及面廣,揭示的自然現象復雜,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自然科學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他們心中的一個個謎團需要教師去解決。教師只有扎扎實實地掌握知識,才能踏踏實實地教育學生,才不至于想當然主觀臆斷地去解釋自然現象和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將自己的教學建立在嚴謹的科學基礎,才能傳授給學生真知。由于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性,教師還應該不斷地給自己充電,獲取、掌握最新的科學信息,給學生一個圓滿的說法。例如:學生知道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但珠穆朗瑪峰每年仍在以1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若干年后,這個高度肯定會發(fā)生變化。
二、課堂教學要實際、靈活、多樣化。
1、在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向學生展示實物,出示直觀教具。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由于農村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有限,視野較狹窄,對許多自然界生物和一些科學現象不曾見到,從而對教學內容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向學生展示或再現實物加深第一感官印象。
2、小學科學教學由于它涉及的知識面廣,涉及的事物也繁雜多樣,不僅有事物表面的認識,更有對事物本質的探討。因此,小學科學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要想小學科學課教學富有成效,首先,在教學方法上要“活”。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比較熟悉的事例出發(fā),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地加以引導。如可以用玩游戲的方法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去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氣氛,感染學生。其次,教學的手段要“活”。小學生的思維是通過聲音色彩圖像等具體形象來感知的。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圖片、掛圖、實物、投影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去進行直觀教學和輔助教學。這樣做,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也容易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再次.科學課堂教學形式要“活”??茖W課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學科,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書面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自然科學實踐活動,如動員學生參加種植、養(yǎng)殖勞動,進行植物標本的手工制作,走出校門進行自然水域的污染調查等等。如在教學兩棲動物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真實的青蛙和蟾蜍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再通過幻燈了解它們在繁殖和生長發(fā)育方面的共同特征,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兩棲動物的共同特征。
3、以觀察分析、動手操作為教學切入點,以“問題法”為突破口。觀察是感知的過程,生動直觀的實驗,可以形成強化刺激,使大腦留下持久的印象。特別是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不明白的問題,總想問個究竟,看了以后又想去動一動,想知道是到底怎么回事。因此,作為科學課老師,要積極地引導他們去觀察,學會怎樣觀察?如何觀察?從觀察中進行分析綜合。去實驗,學會怎樣實驗設計?學會如何使用儀器?從實驗中比較概括,得出結論。用“提出問題”的方式作為教學突破口,既是一個教學策略,又是一個思維方式,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4、積極采取探究方式教學。以探究為核心,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和機會。“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碧骄啃詫W習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其過程與方法可概括為提出問題——做出猜測(或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搜集整理信息——分析處理信息——表達和交流等七個環(huán)節(jié)。每一次活動可以是多種環(huán)節(jié)形式的活動,也可以是某一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學生可加參與其中的某些方面、某些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也可以完整的參加探究活動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所要探究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由淺入深,由低到高。
三、重視實驗操作。
實驗或實驗探究是科學課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一方面,要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維、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認識自然規(guī)律。同時,也通過實驗操作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奮點,把注入式的教學變?yōu)閱l(fā)式的教學,把學生被動式的學習變?yōu)橹鲃尤ヌ剿?,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另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組織好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實驗,促使學生各種感官的協調一致,不僅使學生的技能得到訓練,強化了新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理解、記憶、創(chuàng)造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又為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在教學水的浮力時,讓學生通過在水中壓木塊和用橡皮筋吊石塊,認識到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在水中無論是上浮的還是下沉的物體,都要受到水的浮力。
四、注意講究評價藝術,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過程。
好的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學習之中,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地矯正,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科學課教師應在評價方式與方法上采用多種手段,以達到學習的最優(yōu)化,持續(xù)保持學習興趣。
總之,農村小學開展科學教育,要堅持素質教育的方向,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持與農村實實際的結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學生為家鄉(xiāng)的繁榮和發(fā)展、祖國的強盛而發(fā)奮學習,掌握知識和本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培養(yǎng)基礎人才作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