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升
摘要: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注重于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它是研究物質運動一般規(guī)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學生正式接觸物理是在初二,從此物理將作為自然學科的帶頭學科貫穿于學生以后的學習中,因此學生在初接觸此學科時就要夯實基礎,做好入門工作,為以后的學習做好知識積累。
關鍵詞:初中物理;獨立自主;課前預習;學生主體
初中學生在進行了一年的學習實踐后,對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掌握還不夠熟練,學習能力也有待提高,進入初二就要接觸物理這么有難度的學科,對學生來說壓力很大,況且物理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理性思維,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參悟其中的奧妙。初中物理主要以力學和電學為主,這兩部分也是中考的重中之重,物理的應用題偏難,如若不是自己理清解題思路,教師講解千遍萬遍也是無用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一、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為課堂教學做準備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對于物理這一學科而言,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不少同學認為:反正老師都要在課堂上將課本知識講一遍,因此完全沒必要進行預習,有些同學甚至覺得預習就是在浪費時間,這些想法是錯誤的。預習是對課堂知識提前進行了解學習,不僅不會浪費時間反而會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生都有著較強的求知欲,在預習中肯定會遇到許多疑難問題,當學生僅靠自己瀏覽而無法解決問題時就會極度渴望老師的解答,這樣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對于老師在分析課文內容時,就可以分清主次,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仔細聆聽,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已經在課前預習中弄懂的問題,再一次聆聽有利于鞏固知識。如此不僅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一些沒有預習習慣的同學,教師可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使用一些方法加以引導。
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需要教師稍加引導,學生便可很快形成預習習慣,有時教師在一堂課結束后叮囑學生提前預習下節(jié)課內容,但很少有學生會照做,學生在課下是否預習教師無法監(jiān)督,但可把學生預習工作轉移到課堂上來。比如在“壓強與浮力”一課的學習中,講課前教師可留給學生十分鐘對課本進行簡單的預習,并叮囑學生自己理解,把不懂的地方重點標記出來。預習結束后,有的同學可能會對馬德保半球實驗有疑問;有的可能對壓強公式不理解。此時教師可對學生的疑問做系統(tǒng)的講解,讓全班同學都對比問題不再有疑問,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更是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預習,學生體會到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教師多利用幾堂課的時間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漸漸地學生就能形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二、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習是學生的學習,課堂學習應該是以學生為主,老師只在旁邊起到引導作用。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恰恰相反,老師處于主體地位,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并且記筆記,把老師說的話當作至理名言,而學生并沒有參與到課堂上來,也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這樣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就會大大降低。那么,怎樣才能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呢?
(一)把時間留給學生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往往不夠強,他們想問題看問題往往都很簡單,停留在問題表面,因此,他們在上文提到的預習階段會有非常多的問題,即使教師在課堂上把課文講解了一遍后,可能某些學生對一些疑難問題仍有疑問,這時教師不必馬上給學生釋疑,雖然直接給學生講解可以讓學生對問題一目了然,但這也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把問題留到課下,讓學生在課下自己討論解決問題,等到再次上課,與同學們一起分析他們討論的成果。學生互相之間已經交換了意見,從各方面各個角度全面分析這個問題,對問題的見解會更明朗,這時教師只需稍加總結便可完美地為這道題畫上句號。
(二)把發(fā)言權交給學生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工具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直接可以說是灌輸給學生,老師完全是整個課堂的主宰,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批判權,這樣的課堂沉悶無趣,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也沒有發(fā)言權對目前老師的教學做出正確的判斷。顯然這樣的課堂不是學生想要的,因此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權非常重要。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fā)言,有什么意見隨時提出,同時教師要在釋疑的過程中非常耐心,不能讓學生有壓力,而且教師要賦予學生批判權,一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學生可直接向老師提出,師生共同探討。把發(fā)言權留給學生不但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聲,還能糾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失誤,這也是實現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一步。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
現代教育制度要求課堂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平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需要處于引導地位,引導學生如何去學習,而不是完全去把知識機械性的灌輸給學生,學生僅被動地接受。這種傳統(tǒng)教育模式完全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上文提到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那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在課堂上先進行10—20分鐘的課本傳授,然后留幾個問題給學生,讓他們分組討論,把課堂時間完全交給學生,給他們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老師引導的情況下暢所欲言,不僅提高了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解決了問題,從而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并且完全處于主人翁的地位,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習慣的形成,進而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初中物理屬于理科學科,需要學生有極強的理性思維,因此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提前了解課本內容,提出相應問題,并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中占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和批判權,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