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
(珠海市香洲區(qū)第二十一小學,廣東珠海,519000)
摘 要: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教育觀主張尊重學生,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傳統(tǒng)班級的弊端,參照人本主義教育觀,在當代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過程中要把學生當主體平等的人看待,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和潛能,把發(fā)展人作為班級管理的起點和歸宿,堅持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各個心理流派有各自的心理主張,將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的心理原理應用到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推動班級的建設,激勵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助力班級管理。
關鍵詞:人本主義 行為主義 班級管理
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大多是老師的嚴管,每日不變的跟堂,老師一轉頭,可能班級就會出現(xiàn)狀況。人本主義和行為主義的理論對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有較好的效果,把相應的心理學理論應用到日常班級管理,對于班級紀律、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有所助益。
一、行為主義與班級管理
華生曾說過他指出:“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并在我自己設定的特殊環(huán)境中養(yǎng)育他們。
那么我愿意擔保,可以隨便選擇其中一個嬰兒,把他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傾向、能力、天資和他祖先的種族。不過,請注意,當我從事這一實驗時,我要親自決定這些孩子的培養(yǎng)方法和環(huán)境。”華生片面夸大了環(huán)境和教育在個體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不過行為主義強化理論的確有助于個人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貓,迷宮中的老鼠,在刺激反應的聯(lián)結里,在強化與懲罰的規(guī)則下,行為主義對行為的養(yǎng)成提供了一個個成功的范例。
結合行為主義的強化理論,我列出了想讓孩子們遵守的規(guī)定,并且只要有做到的就予以獎勵。低年段的孩子對于物質(zhì)、直觀的獎勵更敏感,所以提供代幣紅花、獎狀、抽獎的獎勵。高年段的孩子對于認同、情感的需要更多,可以給予榮譽、作業(yè)選擇權等獎勵。比如說我想讓一年級的孩子入學一個月就逐漸養(yǎng)成中午到班級就拿出書午讀的習慣,需要這么做:首先,和學生確立規(guī)則,明確中午回班后,拿書,坐在座位上,安靜閱讀。其次,告知做到的同學會得到紅花一朵,集齊20朵可以參與抽獎。做不到,擾亂紀律的會得到提醒一次。再次,中午早早到班級,有做到的同學就全班點名表揚,并給予紅花一朵,樹立榜樣。最后,反復強化。也就是最開始每天都要去班級,而且要早早得到。之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可以做到了,可以轉為換不同時間到班級給獎勵,再換為一周隨機選兩三天到班級看看,隨機獎勵和提醒。總之,就是規(guī)則要明確,獎勵要及時,榜樣要醒目,強化要變頻。每次抓一個習慣或行為,抓好一個再做下一個。漸漸地學生就在班級管理中學會了你想讓形成的習慣。
二、人本主義與班級管理
人本主義大師愛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論被無數(shù)次引用,人類都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這五種需要,孩子也一樣。在班級的孩子家長已經(jīng)都解決了前兩種需要。根據(jù)家庭情況的不同,孩子們的需要也有不同的層次。親子關系好的家庭,給予該子很多關注的家庭,孩子處于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他們需要認可和展示的舞臺。親子關系良好,但是比較權威專制的家庭,孩子停留在尊重的需要,她們更加需要有展示自己的舞臺,被傾聽。家庭感情缺失的孩子,停留在歸屬和愛的需要,他們需要身邊人,比如同學、老師給他們溫暖,感覺被在乎。針對不同孩子的家庭情況,可以在班級管理中因材施教。比如在班級設置志愿者職務,每個孩子輪流擔任,在擔任的階段給孩子設置適宜的志愿者任務,滿足他們的需要。比如,自我實現(xiàn)的孩子給予鼓勵支持,讓他大膽做想做的事,如帶著大家讀故事,讓他叫大家一首歌等等。尊重需要的孩子讓他體會到被大家認可的感覺,能夠表達自己,比如讓他和大家發(fā)布學校的通知,說一說對通知的看法,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歸屬與愛需要的孩子安排完成書架管理員、節(jié)能衛(wèi)士等志愿活動,結束后讓大家知道他的付出,一起表示感謝,表達集體對他的喜愛。這樣,孩子們在班級里找到了自己的需要,班級管理不需要老師來督促,他們會自己為了需要,主動地管理好班級。不過在操作中也有困擾,比如說有人會做事的方法不對,或者做的活動不適宜。所以老師也要不時的關注,以防孩子的管理方式不當,及時指正處理。
刺激反應、強化懲罰、刺激頻率、需要理論,當年大學學習的術語被用在工作中,有成功,也有一些困擾,探索中前進,用心理大師們的理論,引導班級管理,把心理學應用到工作中。
參考文獻
[1]張素風,張兆興.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校班級管理目標分析[J]. 求知導刊,2016,(10):86-87.
[2]張敏.小學班級管理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3]米曉蓉.中小學生班級全員性自主管理探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