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娟
(安徽省懷遠縣荊山鎮(zhèn)新上小 安徽懷遠 233400)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都困擾著師生。教師害怕教作文,對作文教學束手無策,學生害怕寫作文,視習作為酷刑,對習作毫無興趣可言;教師迫于“考試”、“評比”等的壓力,又不得不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只好為應試而作文,為作文而造情,言不由衷,胡編亂造,敷衍湊數(shù)。以致學生想寫的教師不讓寫,教師想要的學生寫不了。其實,在教學中只要遵循以下幾點,就可以使習作教學之路順暢起來。
一、注重生活和閱讀積累,豐富學生習作素材
小學生為什么害怕寫作文?《再寄小讀者》一文中,針對學生寫作的困難做出這樣的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時提起筆來卻覺得無話可說,有時眼前閃爍著景色的色彩、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呢……”“無話可說”是指沒有生活的積累,“形容不出來”是指缺乏語言表達能力。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抓生活入手,抓閱讀的積累。
1.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入手,幫助學生解決“言之無物”的問題
我們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1)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小學生習作時,一個常見的心態(tài),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觀”,等待著“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場面的到來。但是,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他們經(jīng)歷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題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能脫離學生的認識和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寫反映社會生活、具有社會價值的大題材。
(2)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定向觀察,就是根據(jù)習作的要求,組織開展參觀、游覽、調(diào)查、訪問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定向觀察,通過定向觀察讓學生獲取寫作的素材。隨機觀察,就是要求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要求他們凡遇到新鮮的感受,及時地記在觀察本上。學生一旦養(yǎng)成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發(fā)現(xiàn)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會增強,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
(3)要引導學生進行歸類整理。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使零碎的變?yōu)橄到y(tǒng)的,分散的變?yōu)榧械?,陌生的變?yōu)槭煜さ?。同時,引導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相互補充,以強化對生活原型的再認識。
(4)引導學生將觀察與練筆結(jié)合起來。低年級重在引導寫想象日記,編寫童話集;中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重在寫觀察日記;高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寫自己的所見所感,寫心情日記。
2.引導學生從廣泛閱讀入手,幫助學生解決“有物不會言”的問題
相當一部分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但無法表達出來,或者表達得不夠確切,甚至思路紊亂,這與他們?nèi)狈ψ銐虻拈喿x積累有關(guān)。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和積累呢?
(1)激發(fā)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要經(jīng)常向?qū)W生推薦讀物,一是適合學生閱讀的兒童讀物,重在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二是“優(yōu)秀作文選”之類,讓學生在寫作上接受啟示;三是科普讀物、工具書之類的非文學讀物,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習作準備材料。
(2)定向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jié)合。定向閱讀,就要求學生閱讀的書籍(或文章)與語文教材的單元閱讀、單元作文的語體相協(xié)調(diào),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效率。自由閱讀,就是根據(jù)學生各自的興趣選定閱讀材料。
(3)使用“閱讀卡”或摘錄本,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并寫上簡要的閱讀批注或感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交流課,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
二、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拓寬習作訓練的空間
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加強作文教學與生活、學科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開辟多種習作訓練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學生習作訓練的空間。
1.充分挖掘閱讀課文中可供寫作的素材,指導學生進行縮寫、擴寫、仿寫、續(xù)寫等練習,為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
2.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寫作機會。如:小隊之間的挑戰(zhàn)、擂臺賽,班級開展的參觀、瀏覽活動,班級舉行的智力競賽活動、小記者采訪活動和文娛表演活動等。教師應抓住這些機會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這種活動類的習作,最受學生歡迎,學生也易于動筆、樂于動筆。
3.結(jié)合日常生活,加強應用文訓練。學生因故缺席要求能寫好請假條,暫時離開要求寫下留言條,至于表揚稿、通知、招領(lǐng)啟事、遺失啟事等文體在班級里隨時會用到的,教師應隨機引導學生進行練筆。
三、優(yōu)化教學流程,引導學生自主參與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gòu)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边@段話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思想,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作文的主人,突出了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1.自主擬題
一般來說,學生“自主擬題”需要經(jīng)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在開始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交流觀察素材入手,引導學生從自己觀察的素材中擬定習作的題目,然后組織班級評比,看誰擬定的題目新穎、有趣,讓學生初步掌握擬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觀察和自擬題目的良好習慣。
2.自我賞析
學生的文章寫好后,應引導他們像欣賞名家名篇一樣細細品讀自己作品,學會自我欣賞, 自我陶醉,只有打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在自我修改的基礎上,可進行小組合作,互相評改。
3.多樣批改
在習作批改的教學中,要講究批改形式的多樣性??刹捎眯〗M互批互改、同桌互批互改、教師批學生改、學生自批自改等多種批改形式。到了小學高年級,要把批改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批自改和合作批改上,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經(jīng)歷完整的習作訓練過程,又可以使學生享受到批改成功的快樂。
四、開展階段成果分享,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而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學生始終保持對寫作有足夠的熱情,才能樂于寫作,自覺寫作。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習作成果的評價,對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肯定、欣賞,開展階段性的成果分享,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最佳手段。
習作階段性成果展示還應跟評價機制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通過“積分卡”,進行階段性的總結(jié)及表彰,評選一批“寫作之星”“寫作小能手”。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熱情就會源源不斷,從而達到“我手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