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芬
所謂分層教學,指的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認知能力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制訂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對其實施分層教學,促使每名學生都能夠取得學習上的成功,能夠?qū)⒆约旱臐摿Πl(fā)揮到極致.本文將就如何實施分層教學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
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越來越難以適應當代教育的發(fā)展.故此新課改要求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進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樹立自信心.此外,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便教學效率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然而,在許多小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依舊在使用傳統(tǒng)的板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將所要講述的重點知識板書到黑板之上,促使課堂的氣氛非常沉悶,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熱情也就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二)未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現(xiàn)如今,在許多小學,教師都沒有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也未能去切實了解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特點、數(shù)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因此,也就沒有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如此,就導致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很難達到教師所制訂的教學目標,而如果教師的教學目標設置得過于簡單,又導致一些學優(yōu)生失去學習積極性,繼而導致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受到較大的制約.
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可以根據(jù)每一名學生的認知能力、數(shù)學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將他們分為若干小組,然后,針對每一小組的學生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手段.如此,就能夠?qū)⒁虿氖┙毯芎玫伢w現(xiàn)出來,促使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得到極大的提升.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主要方式
(一)學生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極其重要,需要教師切實了解每一名學生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成績.在分組分層之前,教師可以先對本班學生進行一次基本技能的測試,以便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以及對以往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劃分層次之前,教師要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要進行談心,要讓學生了解到開展分層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將他們進行類別劃分,而是讓他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了解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轉(zhuǎn)變當前的層次,要消除學生自卑的心理,消除他們的不平衡心理,如此,分層教學才能夠更加順利地實施.當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將班級作為一個集體,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A、B、C,所對應的學生分別為優(yōu)、中、差,然后,讓學生以自己的實際學習水平為基礎,選擇與自己更為適應的層次,但是這還需要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進行調(diào)整.如此一來,既能夠定位準確,也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保護.
(二)備課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實施備課分層是其中的關鍵.這需要教師對教材大綱有著深入的了解,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好相適應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加減乘除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對C組學生制訂先學習一些簡單的加減法的教學目標,例如,學習10+20=?30-20=?的整數(shù)加減法,這些加減法較為簡單,那么C組的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掌握,當他們對加減法有著進一步的掌握之后,再讓他們?nèi)ソ佑|乘法以及除法的運算.而對于A組學生,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較難的教學任務,例如,讓學生計算128+252=?325-287=?然后,等學生掌握了加減法之后,再去學習乘法以及除法的運算.總之,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與認知以及接受能力,制訂相適應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任務.
(三)課堂教學分層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與學本應該是雙向的交流,但是許多小學數(shù)學教師就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在課堂教學中扮演一言堂的角色,沒有給學生思考以及提問的機會,學生僅僅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點,進而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當然,也有許多教師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師生互動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也會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一些疑問讓學生來進行回答,進行交流討論.然而,這些回答問題以及討論問題的機會也僅僅是限于那些成績較好的學優(yōu)生,學困生或是因為教師的不重視而沒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或是因為問題太難而難以回答.總之,這都是教師未能充分地尊重每一名學生所造成的結(jié)果,因此,實施分層教學就需要教師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此方能讓每一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才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換句話說,在課堂提問時,可以以B類學生為基準,設計一些較難的問題來讓A類學生進行相互討論,但是同時也要設計一些較為容易的問題來讓C類學生參與到討論之中,如此,就能夠既滿足A層次的學生,又能夠滿足B層次的學生,此外,還能夠兼顧到C層次的學生.如此一來,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得到激發(fā),也就能進一步促進數(shù)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布置作業(yè)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分層設計習題是其中的一大重點.教師在講課結(jié)束之后,主要還是通過讓學生做習題的方法,來達到鞏固學生的知識點的目的.習題的設計可以以教材大綱為基礎,根據(jù)三組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目標,來設計相應的習題,將習題的難度對應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之中.例如,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較難的習題,設計一些拓展類型的習題,那么就能夠讓A層次的學生進一步內(nèi)化所講述的知識點,還能夠促進他們發(fā)散性思維的提升.而對于B層次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讓他們能夠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還能夠嘗試性地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概念性的題目,以及設計一些簡單的習題,旨在鞏固他們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要愛護并尊重每一名學生.因此,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法,如此,才能夠?qū)⒁虿氖┙痰姆椒ㄟM一步突顯出來.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每一層次的學生制訂相適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習題設計等,如此,才能夠進一步提升數(shù)學教學效率,提升他們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