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摘 要:本文基于互動語言學視角,以媒體語言語料庫中的語料為研究對象,得出自然口語中的“是吧”具有建立即時聯(lián)盟、轉移話題、在辯論中征求對方肯定的應答以及推測評判作用的結論,并發(fā)現(xiàn)使用“是吧”的多是主導對話的人物。
關鍵詞:互動 “是吧” 會話
一、引言
互動語言學是近年來語言學者們較關心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強調語言的語義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當中出現(xiàn)并不斷發(fā)生變化的”?;诱Z言學吸收了功能語言學、會話分析和人類語言學的理論及其分析方法。Selting&Couper-Kuhlen(2001)在Studies in 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一書中正式提出了“互動語言學”這一術語。國外語言學近年來更關注語言中的人際互動關系,其代表人物有Ford(1993,2002)、Couper-Kuhlen&Selting(1996)、Ochsetal(2002)、Hayashi(2003)等。
“是吧”是現(xiàn)代漢語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個詞語,前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過細致的分析。虞海村(2011)的《作為話語標記語的“是吧”》分析了話語標記“是吧”的功能演變情況,并認為“是吧”從表示真值語義到語用上的情感功能再到連貫功能,體現(xiàn)的是“語言的互動性”。劉雯(2012)《自然口語中的話語標記“是吧”》認為自然口語中的話語標記“是吧”的語用功能表現(xiàn)在:“1.說話者實現(xiàn)言語交際的一種禮貌策略;2.用信息確認的形式,達成共識,凸顯新信息;3.是停頓的標記語;4.作符合、回應、增強語氣的語用義”①。本文試圖以互動語言學這一新視角對其進行分析,為互動語言學的個案研究提供一些啟發(fā),對現(xiàn)代漢語中及對外漢語教學中諸如“是吧”之類詞語的研究與教學提供些許啟示。
本文的語料來源是媒體語言語料庫(以下簡稱MLC)。
二、“是吧”的使用情況
本文研究對象是媒體語言語料庫“對話”項目中命中“是吧”頻次較高(參見附錄)的7個欄目(《魯豫有約》《行家》《名人面對面》《人物周刊》《1039都市調查組》《鏘鏘三人行》《對話》)中隨機抽取的各200句語料(不滿200句語料的以實際命中“是吧”語料總數(shù)為準)。
(一)“是吧”的位置
我們調查了媒體語料庫中7個欄目中“是吧”的位置,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是吧”最常出現(xiàn)的位置是句尾,但這并不是說它不能出現(xiàn)在其他位置上?!笆前伞钡奈恢幂^靈活,可以作為插入語出現(xiàn)在句首、句中,也可以獨立使用。
1.“是吧”位于句首以及作為獨立成分
“是吧”位于句首或是作為獨立成分都是對前一次話輪中說話人所說情況的承接。
(1)許戈輝:有沒有看過這個啊,走在路上,你看到有鑰匙遺落在地上了,那你覺得是哪種情況呢?ABC,A呢叫做一大串鑰匙,B是兩三把鑰匙,C是只有一把鑰匙。
倪妮:一把鑰匙。
許戈輝:這么肯定啊。
倪妮:我一閃念就是一把鑰匙,我不知道為什么。
許戈輝:【是吧】,你看你的答案多么的迅速和肯定,那如果你選A一大串鑰匙,就是對未來有無限的憧憬,有很遠大的目標,但是未免會留于眼高手低,如果選B兩三把鑰匙的話是,此時你正面臨著人生的岔口。
(2)許戈輝:我覺得老鑼是一個特別溫文爾雅的人,他怎么會跟別人吵架,他怎么爭執(zhí)的?有我不知道的那一面是嗎?
老鑼:我兩個都有,我有紅臉過,有白臉。
許戈輝:哦,【是吧】。你要是跟你岳母吵架的時候,肯定用中文了,你會說得很快,聲音大起來?
老鑼:不需要,說得很清楚。
例(1)、例(2)都選自鳳凰衛(wèi)視《名人面對面》:例(1)中,主持人許戈輝使用句首“是吧”對嘉賓倪妮所說的情況進行應答和承接;例(2)中,許戈輝使用了獨立使用的“對吧”對嘉賓老鑼所說的“既有白臉又有紅臉”的情況進行應答。無論是位于句首亦或是獨立使用,“是吧”表明了說話人對于前面話輪中情況的知曉,并不需要聽話人再次作出應答,它在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的互動中起到一種潤滑劑的作用,使對話更加自然。
2.“是吧”位于句中及作為插入語
位于句中或作為插入語使用的“是吧”常常不具有實際的含義,是說話者為了使會話繼續(xù)下去的自然表達。
(3)嚴歌苓:……因為畢竟也有一些細節(jié)是他們可能能接受嗎,就是爺爺?shù)倪@種婚戀史,這種婚外戀【是吧】能接受嗎,所以這個都是我非常非常忐忑的。
(4)邢云:真是讓人羨慕,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父母不怎么管我們,是吧。
方老師:沒有心與心的交流。
邢云:對對對,現(xiàn)在有這么多的機會,而且這樣關注孩子的心情,【是吧】,所以說今天的孩子是幸運的,讓我們這些成年人會覺得很感慨。那說說袁佳,袁佳圓圓的臉,我真是覺得袁佳瘦了,漂亮了,兩個眼睛笑得像月牙一樣。
例(3)是作家嚴歌苓的一段獨白,句中使用的“是吧”看上去是希望得到聽話人的應答,但她并未作停頓,而是繼續(xù)往下說,所以,這個句中的“是吧”顯得無足輕重。如果去掉“是吧”,可能會使句子顯得生硬,使用“是吧”則使句子更加委婉。例(4)中,主持人邢云對嘉賓方老師所說的“關心孩子”現(xiàn)象持贊成態(tài)度,“是吧”雖然在句子中并無什么實際的意義,去掉“是吧”,句子仍然成立,但使用“是吧”能夠使聽話者(可能是嘉賓,也可能是聽眾)更加感同身受,使他們更能認同主持人的言語。使用“是吧”在句中或是作為插入語對于交際雙方的互動不具有直接顯示功能,但隱含著說話人期待與聽話人之間的互動。
3.“是吧”位于句尾
“是吧”位于句尾是MLC7個對話類欄目中出現(xiàn)最多的情況,同時也是自然口語中“是吧”出現(xiàn)最多的位置。據(jù)虞海村(2011)考察,“是吧”最初是表示真值表達的,擁有實際疑問意義的“是吧”位于句末。通過MLC的語料考察,證實了該現(xiàn)象。endprint
(5)騰格爾的母親:兒子啊,這是你愛吃的東西,媽媽已經(jīng)給你做好了,有你愛吃的奶皮和餅子,到了那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大家一起吃,給你了。
陳魯豫:您的老母親特別地熱情好客,給您做了那個叫奶皮【是吧】?
騰格爾:對。
例(5)中“是吧”位于句尾,表達的是真值意義的疑問語義,所以,嘉賓騰格爾做出了應答,即“對”。類似這樣的例子在MLC語料庫7個對話欄目中占據(jù)大多數(shù),因此,現(xiàn)代漢語中“是吧”并未完全虛化為非真值意義的固化格式。盡管它不是固化格式,但它在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互動中仍然起著較重要的連接作用。如果不使用“是吧”,單用語調也能夠表達疑問語氣,但因為使用了“是吧”,整個句子變得更加委婉。馮勝利(2015)指出,“英文的語調往往與漢語的句末語氣詞相互對應”③,英文中用語調所表示的語氣,在漢語里則習慣用句末語氣詞來表示。
(二)“是吧”的使用者
通過大量語料發(fā)現(xiàn),喜歡使用“是吧”的經(jīng)常是主導整個對話的人物。具體說來,在MLC7個對話類欄目中,經(jīng)常使用“是吧”的角色是主持人。以《魯豫有約》為例,在隨機抽取的200個對話文本中,主持人陳魯豫使用“是吧”的文本有127個,占64%。由于在對話類欄目中,主持人需要主導整個節(jié)目的進程,即整個對話,所以他們習慣性地使用“是吧”。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使用“是吧”顯得更加委婉,在與嘉賓的互動中給足對方面子,使得嘉賓更樂意自愿地說出與該話題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則可能是由于職業(yè)的習慣,比起中央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來,鳳凰衛(wèi)視的主持人們更喜歡使用“是吧”,這也可能是地域的差異帶來的言語使用的差別。
三、“是吧”的互動作用
(一)建立“即時聯(lián)盟”的作用
“即時聯(lián)盟”(on-line alignment)指在“話語交際中暫時性地形成的一種共同立場”④。通過使用“是吧”,說話人和聽話人建立了一種短時的聯(lián)系,說話人通過使用“是吧”,使聽話人接受并自愿地站在說話人的立場上。
(6)陳魯豫:你剛才舉的那個,那個比喻特別逗,你說像一支爬上火車的蝸牛,你沒有說像一支爬上飛機的蝸牛,因為你怕坐飛機,【是吧】?
吳秀波:對。我不敢坐,害怕飛行以后,我會不停地看,好多飛行失事的節(jié)目,有一次看那個,空難的一個節(jié)目,讓我非常非常的受感動,就是所有人在講著他們,如何的崩潰,就有一個人,他說當時,如果我沒估計錯的話,那架飛機應該飛過我家的上邊,然后他說我當時想,我這一輩子真好啊,我的父母很愛我,有一個去世了,我有兩個孩子,我有愛我的家人,真好,就是現(xiàn)在死就死了吧。
例(6)是《魯豫有約》中的一段對話,主持人陳魯豫通過使用“是吧”與受訪者吳秀波建立了一種短時的聯(lián)系。通過巧妙地使用“是吧”,使受訪者吳秀波與主持人站在共同的立場上,自愿地說出“不敢坐飛機”的原因。如果不使用“是吧”,那么這個句子就達不到訪問的效果,會顯得比較生硬,恐怕也很難使聽話人認同并繼續(xù)話輪。
使用“是吧”,能夠在實際會話交際的互動中實現(xiàn)“在線聯(lián)盟”的作用,它的作用是設置雙方互動場景,運用“是吧”,必須有上下文具體語境,否則就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因此,“是吧”體現(xiàn)了交談雙方交際中的互動性。
(二)轉移話題作用
位于句首或獨立使用的“是吧”,能夠幫助說話人自然地轉移話題,開啟新一輪的話輪,在交際的互動性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7)邢云:我覺得真好,看老父親那時候參加閱兵的時候是農民方隊,到您孩子參加的時候已經(jīng)是預備役方隊了,希望你們家下一輩再參加檢閱的時候就是正式的軍人,英姿颯爽的走過天安門廣場。
張金龍:是,我也希望在當兵的時間能把閱兵過去。
邢云:【是吧】,而且我還知道那時候大叔參加閱兵的時候,我覺得那時候可能照相什么都會比較少。
張義田:沒有。
這個片段節(jié)選自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人物周刊》欄目,主持人邢云在嘉賓張金龍所說的“希望自己能參加閱兵”陳述后使用“是吧”表示承接、應答張金龍的話語,但主持人并沒有給嘉賓答話的機會,而是引出新的話題“那時候的照相比較少”。所以,位于句首的“是吧”具有開啟新話輪的作用,在語言的互動中起到了啟下的作用。
(三)辯論中的應答作用
“是吧”常常出現(xiàn)在辯論的時候,說話人會在與聽話人意見不相同時使用“是吧”,潛移默化地使聽話人改變自己的立場。說話人使用“是吧”提出自己的觀點,但同時又把決定這個論斷是否正確的權力交給聽話人。由于這樣的判斷通常是簡單的,所以,聽話人肯定會按照說話人所期待的那樣做出肯定的答復,使雙方建立起互動的共同立場。
(8)竇文濤:……我從他們那兒學到一個理解,就是什么呢?這個是不是說現(xiàn)在的這個文學,是在從五四那個時候,一些激進派,硬生生提倡出來的,出來了這么樣的一種文體,出來了這么樣的一種白話文,比如說過去我們講到,說這個鴛鴦蝴蝶派,張恨水,《紅樓夢》,【是吧】,什么《西游記》,這也是一種白話呀。那么好像是不是說?這種白話包括到后來張愛玲,她延續(xù)了一種中國文字文化的一種味道?!?/p>
王蒙:這個問題我覺得也挺好玩的,因為白話首先就因為它是話。
由于對話類節(jié)目不是辯論類型的節(jié)目,所以,在隨機抽取的語料中并未發(fā)現(xiàn)“是吧”用于辯論。但例(8)中主持人竇文濤在使用“是吧”時明顯帶有一種負面的情緒,他希望嘉賓王蒙能夠在眾說紛紜下對“白話”做出解釋,而王蒙也確實根據(jù)主持人所期盼的那樣做出肯定的解釋,這使得雙方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使會話得以順利進行。
(四)推測評判作用
評判包括評價、判斷,而猜測和推斷又是判斷中的次類。“是吧”具有推測評判作用,同時這也是“是吧”多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的語義作用。在說話人和聽話人交際互動的過程中,使用“是吧”進行推測和評判是“說話者實現(xiàn)言語交際的一種禮貌策略?!雹輊ndprint
(9)教練: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學到一些東西,得到一些鍛煉。
邢云:其實鍛煉還是得到了【是吧】,我相信。
在該會話中,主持人用“是吧”表達了對隊員們在野外求生教練的指導下得到實際鍛煉的推測,同時,后面還用了“我相信”加深推測的程度。使用“是吧”進行推測和評判時是一種弱語氣,表達說話人推測聽話人在上一個話輪中所說的現(xiàn)象并進行自己的推測。由于該推測可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確的,所以,說話人使用語氣較弱的“是吧”完成自然口語的交際,使得雙方的互動即使在說話人推測不正確時仍可以得到順利進行。
四、結語
本文以互動語言學為研究視角,以媒體語言語料庫中的語料為研究對象,得出自然口語中的“是吧”具有建立即時聯(lián)盟、轉移話題、在辯論中征求對方肯定的應答以及推斷評測作用的結論,并發(fā)現(xiàn)使用“是吧”的多是主導對話的人物,在對話類欄目中經(jīng)常使用“是吧”的常常是控制欄目進程的主持人。
注釋:
①劉雯《自然口語中的話語標記“是吧”》,《群文天地》2012年第8期。
②“+2”表示有2句例句中既有作為插入語,又有位于句尾的情況。
③馮勝利《聲調、語調與漢語的句末語氣》,《語言學論叢》2015年第1期。
④轉引自:高增霞《從互動角度看“吧”的使用》,載《互動語言學與漢語研究》(第1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104頁。
⑤劉雯《自然口語中的話語標記“是吧”》,《群文天地》2012年8期。
參考文獻:
[1]Selting,M.&E.Couper-Kuhlen(eds).Studies in 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1.
[2]馮勝利.聲調、語調與漢語的句末語氣[J].語言學論叢,2015,(1):52-79.
[3]高增霞.從互動角度看“吧”的使用[A].方敏.互動語言學與漢語研究(第1輯)[C].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
[4]林大津,謝朝群.互動語言學的發(fā)展歷程及其背景[J].現(xiàn)代外語,2003,(4):410-418.
[5]劉雯.自然口語中的話語標記“是吧”[J].群文天地,2012,(8):291.
[6]虞海村.作為話語標記語的“是吧”[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3):5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