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合肥工業(yè)大學 230000)
淺析《中古傳說》系列戰(zhàn)棋雕塑的鎧甲設計
鄭 偉 (合肥工業(yè)大學 230000)
奇幻風格雕塑是奇幻小說的實體化衍生品,是對奇幻小說的理解與再創(chuàng)造,它不僅尊重奇幻小說原著的情節(jié)、人物與場景的設定,更在雕塑家的加工下產生超越于文字層面的獨特藝術魅力。《中古戰(zhàn)錘》系列戰(zhàn)棋是英國Games Workshop的系列產品,其充滿想象力的人物鎧甲造型對于奇幻類人物雕塑的創(chuàng)作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中古戰(zhàn)錘;奇幻雕塑;鎧甲
奇幻風格雕塑作品既然來源于奇幻,其風格必然大異于其它雕塑。表現(xiàn)的主題多以現(xiàn)實生活中所不存在的、即藝術家的想象中的人或物為對象。奇幻文學的重要奠基人托爾金曾說過,奇幻文學就是描述“矮人、女巫、龍、自然萬物等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必須發(fā)生在“第二世界”,即基于對“第一世界”,即我們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觀察和再創(chuàng)造而產生的。“第二世界”有著和現(xiàn)實世界一樣的真實感與規(guī)則。
奇幻文學對于描述戰(zhàn)斗的熱忱從其發(fā)端便從未止歇,從《霍比特人》中的五軍之戰(zhàn);到《指環(huán)王》中洛汗國反抗白巫師的圣盔谷之戰(zhàn)、米納斯提蒂斯的保衛(wèi)戰(zhàn)、聯(lián)軍進攻黑門之戰(zhàn);到《黑暗精靈三部曲》中魔索布萊城的家族傾軋之戰(zhàn)等等。戰(zhàn)斗或戰(zhàn)爭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武者是奇幻風格的雕塑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古戰(zhàn)錘》系列是奇幻風格雕塑中的翹楚,它具有龐大的架構,多元的歷史,豐富的故事,多達十五個不同勢力,每個勢力有著獨特的英雄及兵種。如帝國的獅鷲騎士、蒸汽坦克、轉輪跑等;巴托尼亞的圣杯騎士、飛馬騎士;高等精靈的弓手、劍圣、白銀騎士、龍騎兵;木精靈的叢林弓手、弓騎士、遠古守衛(wèi)等。 而這些表現(xiàn)這些兵種特征的重要手段就是對鎧甲的塑造。
作為一切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基點,中古世界的建構非常完整和豐富,從它的地圖繪制便可看出。綿延的山脈、蜿蜒的河流,犬牙參互的海岸線、大陸之間的內海等等,描繪的極為詳備,而各個勢力的劃分又與地形緊密結合,如矮人勢力都處于山脈地形中,巴托尼亞騎士王國機內都是平原,帝國則幅員遼闊、河流縱橫、平原居多,綠皮部落多盤踞在地圖外圍的山地。
在地圖的繪制中,不同的色塊和紋章表示戰(zhàn)錘世界中的各個勢力,徽章中所描繪的物體對于該勢力有著特殊的意義,其繪制充滿想象力,如帝國的紋章是一只金色的獅鷲,表示獅鷲是帝國的重要武力,如著名的雙頭獅鷲“死亡之爪”,為卡爾.弗朗茲一世的坐騎,而帝國的半獅鷲騎士則是最重要的騎兵部隊。又如綠皮的徽章是一只野豬的面部,其首領哥巴德.鐵爪的坐騎就是一只有著兩支尖銳獠牙的戰(zhàn)豬。
可以說每一個勢力都有相應的背景故事,而這些背景也是人物雕塑創(chuàng)作尤其是鎧甲創(chuàng)作的重要依據(jù)。
在《中古戰(zhàn)錘》的設定中,高等精靈注重敏捷,力量較平庸,武技高超,因此對于人物鎧甲的設計也符合這一特色,藝術家并沒有給他們穿上全身金屬板甲,那樣雖然防護性更好,但是沉重的鎧甲會嚴重影響高等精靈的敏捷,使其武技無法充分發(fā)揮。
中式鎧甲造型的介入成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的武技歷史更悠久、傳承的種類也極為豐富。以騎兵的攻擊方式為例,西式騎兵的沖鋒往往借助馬匹沖力,騎士平舉騎士槍對準敵人,在馬匹的高速沖擊下,一旦命中便可產生巨大殺傷力,在沖鋒過程中,騎士會調整長槍的角度,但整體來說沒有大的動作變化;而中國的騎士則不同,會根據(jù)情況使用挑、崩、掃、刺、壓、蕩等武技動作,雙方交鋒時臨機變化更甚于西方。
高等精靈中的白獅護衛(wèi)所戴頭盔穹頂高聳,向下延伸護住兩耳和后腦,并有項頓護頸,只有面部露出,盔頂有白色盔纓;肩部鎧甲向外斜飛而出,小臂有臂護,腹部有類似中式盔甲的圓護,肩甲與圓護用帶或掛扣連接,胸甲在二者之下;裙甲為甲片編綴,分為左右兩片,腿部運動時略有交疊,小腿及膝部著小腿鎧甲。除頭盔外,其余部分的鎧甲設計都很接近東方鎧甲。
中國古代的鎧甲設計往往是防護性和靈活性并重,多是以皮革為底,編綴金屬甲片,少數(shù)精良鎧甲會在胸部、腹部、肩部等處用金屬加固,這種鎧甲的防御性能稍遜于西方的全金屬板甲,但卻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武者動作的流暢。很難想象身著全身板甲的西方騎士會做出鐙里藏身、鐵板橋等高難度規(guī)避動作,但這些在中國古代的武將身上卻比比皆是。
中古世界里的巴托尼亞以騎士聞名,其騎士造型取材于十三世紀左右的西方騎士,飾有各種動物造型的英式大頭盔是其最顯著的特點。這種頭盔造型如同一個鐵罐頭,眼睛處留一條窄縫用以觀察,其下有十數(shù)個小圓孔為呼吸之用,頭上的盔飾豐富多樣,有鹿角、天使、獅子、龍、石像鬼等等,一塊與罩衫顏色呼應的布塊披在腦后,由雙股彩繩編制的帶子固定。騎士身上內著鎖帷子甲,外披繪制圖案的罩袍,小腿著全金屬腿甲,一手持盾,盾上繪有紋章,一手持騎士槍,而騎士團長則手持方型三尾軍旗。不僅騎士衣甲鮮亮,胯下戰(zhàn)馬也全身罩在繪有紋章的特制外衣中。
帝國的半獅鷲騎士造型則取材于十五、十六世紀的西方騎士,人與坐騎都身著板甲。因為騎士鎧甲造型的華麗已臻化境,此時便再不流行外披罩袍,坐騎也有頭盔、胸甲和臀甲,防護嚴密,工匠還在盔甲表面刻上精美的花紋,用以彰顯盔甲所有者的高貴地位。頭盔作為最顯眼的部位,被當做彰顯騎士身份的重要部件,高階層的騎士往往會要求盔甲工具為他們在頭盔上雕飾精美的猛獸形象,一方面可以增加威武之感,另一方面也是區(qū)別于其他騎士的顯著標志。獅鷲手中騎士長槍與現(xiàn)實中的并無太大區(qū)別,只是在槍身加上了裝飾性的飾帶,獅鷲騎士的裝束與其精銳騎兵的身份非常相符。
混沌武士是北方邪惡陣營的步兵兵種,身體強壯,耐嚴寒,嗜殺戮。其鎧甲以黑色為基調,厚實而猙獰,寬大的護肩由前胸彎至后背,由圓軸連接,保護肩部到上臂的大部分面積,并使手臂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頭戴牛角頭盔,只雙眼留一道孔縫,胸甲與腿甲由活頁連接,腰系革帶。由于腿甲并不交疊,兩腿甲中間的部分則由連身鎖子甲的下垂保護。膝蓋、肩甲與胸甲相連處飾有骷髏,武器有巨劍、斧、釘頭錘等重武器。
魔法是中古戰(zhàn)錘世界的另一個亮點,是眾多戰(zhàn)術得以實施的樞紐,中古戰(zhàn)錘的各族法師造型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但又有現(xiàn)實世界的依據(jù)。如高等精靈法師的造型不乏英武之氣,皆著與武者同樣的護肩、護臂,男性法師頭戴羽盔,造型來源于中式頭盔兩側的鳳翅型裝飾,身披法袍手持法杖,綬帶飛揚、胸甲皆有寶石鑲嵌,衣袂飄舉。女性法師一手持魔法書,一手高舉法杖,腳踩云團,腰系寶石飾帶,長袖迎風舞動。
帝國法師則為老人形像,無甲,衣著為長衣長袖,外披罩袍,頭戴各式冠帽,法杖隨法師特性而異,擅長火系魔法的法師,法杖則自帶火焰形狀,擅長詛咒系或毒系的則為蛇或骷髏等。
蜥蜴人法師除身著披風外,其余部分幾乎都裸露在外,頭上系著幾根羽毛作為裝飾,頸部、腰部、手臂都戴著金屬飾品,一手持鑲嵌利齒的劍型武器,一手持法杖,上有羊頭骨和骷髏,還有一只倒掛的蟾蜍,充滿詭異血腥的氣息。
邪惡種族的法師造型非常鮮明,如混沌人類的法師頭長犄角,身著重甲,腰配長劍,手中法杖也有長角,本應法杖鑲嵌寶石的地方卻是一顆邪眼,讓人見之生畏。
奇幻人物雕塑的創(chuàng)作并非僅僅是雕塑本身的創(chuàng)作問題,它是基于對 “第二世界”的構架而進行的。如果想將人物的外形、容貌、性格、裝備等刻畫的細致豐富,則必須了解或創(chuàng)造相應的故事背景。如中古世界的內容極為豐富,背景的細化已達到非常精微的程度,從山川、地理、國家、部族到種族、神祇、史詩、英雄,再到魔法、兵種、戰(zhàn)術、道具等等,幾乎每一個名目都有相應的解說,讓人在人為構建的奇幻世界里有強烈的代入感。欣賞每一件雕塑作品時都可以聯(lián)想到其所處世界的典故,人物的來歷、家族的歷史、史前的傳說、各個紀元的重大事件、對“現(xiàn)世”的影響等等,其內涵非常豐富。
欣賞《中古戰(zhàn)錘》的雕塑作品,可以感受到其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及基于現(xiàn)實世界種種要素加工創(chuàng)造而產生的強烈生命力?,F(xiàn)實是奇幻的源泉,而奇幻又是對現(xiàn)實的夸張,創(chuàng)作者必是對“第一世界”有著深刻豐富的理解,才能帶來這些精彩紛呈的作品。
鎧甲是奇幻人物雕塑的重要外部特征,對于鎧甲造型的塑造是奇幻人物雕塑設定的重要因素。學習對東西方古代鎧甲研究的著作,了解了東西方鎧甲的演變傳承及異同點,才能創(chuàng)作出符合人物個性的奇幻風格鎧甲。
[1]屈暢.巨龍的頌歌:世界奇幻小說簡史.蘇州:古昊軒出版社,2011.6.
[2]劉永華.中國古代軍戎服飾.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2016.1重?。?
[3]三浦權利著,謝志宇譯.圖說西洋甲胄武器事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5.
鄭偉(1978.9- ),男,漢族,上海,合肥工業(yè)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學雕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