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運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中,要通過創(chuàng)設課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結合趣味游戲促進教學效率、在文化滲透中激發(fā)學生探究積極性、加強英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積極評價學生激發(fā)學習熱情等方面的策略來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 英語 教學 有效性
一、小學英語教學要符合學生的智力和心理發(fā)展狀況
小學生已經具有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對知識的學習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注意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并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經驗,并且能夠將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學習當中,運用自己獨有的認識周圍世界的方式,來了解新事物,探尋新知識。在這一時期,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對原有的漢語學習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這為英語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對認為有趣的事物會馬上產生極大的熱情,這種熱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探尋事物的熱情被點燃,小學生的探究欲望會顯得更加的強烈,并且小學生喜歡在問題的探尋中表現自己,喜歡展現自己非同尋常的一面,希望自己的卓越與不同能夠引發(fā)別人的關注,并且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充分肯定,甚至在具體的學習中,即便是有了一點點的成績也希望獲得別人的贊許,以此獲得內心的成就感。但是這一時期的小學生做事情的目標性不強,學習活動缺乏應有的規(guī)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容易虎頭蛇尾,缺乏毅力,經常要在外部引領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些小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具體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性,揚長避短推進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創(chuàng)設課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在快樂中不斷掌握英語知識,使學生打消英語學習的畏懼,充滿信心投入到知識探究中。在趣味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遠遠大于傳統教學中的被動學習,在學習中,他們能夠主動對新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使課堂教學在學生活躍的思維中進行,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創(chuàng)設的趣味性課堂情境要符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并和課文內容緊密相連,使課堂教學集教育和娛樂于一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讓學生學習有關animal的單詞時,教師在介紹單詞時用夸張的行為來模仿動物的動作,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參與興趣,讓他們也跟隨教師來一起模仿。在歡快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快理解和掌握各種動物的單詞,并印象深刻。教學實踐證明,在趣味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夠放松心情,主動進行英語學習和表達,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三、結合趣味游戲促進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把教學和游戲相結合,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互相合作,活躍思維,既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情感,又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進行游戲教學。一是比比誰的反應快。教師說出單詞,學生根據單詞的含義快速做出肢體動作。例如,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說出“big”,學生用動作表現出“大”的意思;教師說出“smile”,學生露出微笑。在游戲過程中,學生非常興奮,都爭先恐后地做出教師讀出單詞的意思,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對于做錯動作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進行再次記憶,并在游戲過程中加深印象,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二是比比誰的觀察力最強??焖俚卦谝唤M單詞中找到給出單詞的比較級、最高級。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和觀察,有效激發(fā)了學習熱情。通過游戲讓學生快速復習了有關動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知識。
四、在文化滲透中激發(fā)學生探究積極性
英語語言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在學習英語知識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使用英語的一些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在英語教學中實現文化滲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Christmas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西方國家在過圣誕節(jié)時的情況,并給他們講述圣誕老人的故事。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感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有效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五、加強英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是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創(chuàng)設語境,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技巧。充分利用學生愛動,善于模仿,記憶力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盡量做到能聽的讓學生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能說的讓他們說,多管齊下、學練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那么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呢?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情緒上的共鳴,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教師在教學中,無論呈現新知識,還是鞏固舊知識,都應在有意義的情境中進行,這才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其次,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互幫互助,分工合作。
六、積極評價學生激發(fā)學習熱情
正確綜合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產生探究英語知識的內動力,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優(yōu)秀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能夠更深入地探究英語知識;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表揚和激勵下樹立學習的信心,主動探究英語知識,并不斷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充滿趣味的課堂學習中認真探究,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喜歡上英語學科。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歡樂的活動中運用英語,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學習上的成就能夠促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探究英語,使小學英語教學在創(chuàng)新改革的道路上取得高效率。
參考文獻:
[1]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3]楊柳.豐富詞匯加強實踐——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J].山東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