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峰++張健穩(wěn)
【摘要】后方法教學法是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教學方法,它打破了以往的局限,認為外語教學是一個發(fā)展、能動的過程,并認為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擁有同等的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行,它開始走向世界各地。大學英語在我國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語塊教學是針對這一階段學習的有效方法,但是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逐漸僵化,其教學內容也不受學生重視,后方法教學與對中國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教學來說不失為一種破局手段,它與語塊教學的結合可以為大學英語帶來一個新的局面。
【關鍵詞】后方法 大學英語 語塊教學
語塊教學在外語教學中具有種重要地位與作用,它能夠讓學生更了解單詞、短語的含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采取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但是由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僵化以及學生對課程本身的不重視,因此這樣的方法也是效果不佳,當前,大學英語需要新的教學模式,后方法教學法的出現(xiàn)非常適時,讓大學英語教師對新方法、新模式看到了希望,希望后方法教學法能夠給大學英語語塊教學帶來新的內容,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我國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后方法理論概述
1.后方法理論基本概念。后方法教學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一些專家提出的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方法,它并不局限于一些教學思想,而是一種動態(tài)、靈活以及開放的態(tài)度去面對英語教學,它并不提倡對英語教學進行簡單化,而是將英語教學中的復雜情況全部考慮其中,認為語境與英語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它提出了一些理念,例如“教師賦權、學生自學”等,激勵教師將原本復雜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對課堂教學要進行經驗總結。后方法理論中對教學的描述并不具體,它主要提出的是一系列策略與主張,目的是幫助教師解決教學方法這一難題,對傳統(tǒng)的教學法、教學思想加入了新的內涵,使其擁有了新的意義。
2.后方法理論產生的原因。
(1)后現(xiàn)代思想的影響。后現(xiàn)代思想與上世紀70年代末期出現(xiàn),對當時而言無異于一次大規(guī)模的革新運動,給學術研究與傳統(tǒng)教學思想加入了許多新的內容,外語教學的后方法理論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其表現(xiàn)在與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入了開放性、多元性、相對性的教學內容,許多在傳統(tǒng)教學中被忽視的問題開始重新受到關注,例如教師自身信仰、當地道德文化等。普拉布、斯波斯基、彭尼庫克等幾位學者在TESOL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章可以被視為后方法應用的開端,指依靠一種教學方法就想學習好第二種語言是一種錯誤的行為,簡單的教學方法不僅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行了損害,而且它忽略了在這個社會中錯綜復雜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師需要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理念并擁有多種教學方法。
(2)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局限性。自從出現(xiàn)外語教育開始,有關它的教學方法便層出不窮,每個從業(yè)者都想探尋到最為實用的教學方法,許多教學方法出現(xiàn)了,又有許多方法消失了,但是時至今日,沒有哪一種外語教學法能夠真正的征服世人。各種教學方法看起來紛繁復雜、眼花繚亂,但是實際上,它們有著許多共同之處,有些新方法不過是對原有方法進行翻新,很多新的教學理念不過是使用了新的術語,換了一個角度,重新進行了命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局限性開始暴露出來,首先,外語教學本質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教學過程,如果只重視教學方法而不對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那么就會導致將問題進行過度的簡化;其次,教學方法有很多,自稱最佳的教學方法也有很多,但是至今仍沒有公認的最佳出現(xiàn),那么是否可以這樣認為,追求最佳教學方法本身就是個錯誤?再次,每一種教學法都會給人這樣的感覺:按照這個方法就能夠學好外語,但是方法的制定者沒有考慮到人,這個實踐者的因素;最后,傳統(tǒng)教學法將教師固定為理論的接受者與執(zhí)行者,但是這不能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教師在進行實踐時會發(fā)現(xiàn)具體情況與理論的聯(lián)系并不大,這會讓教師對教學產生誤區(qū)。
3.后方法教學理論的主張。1994年,美國學者庫瑪就后方法教學理論提出了一個理論框架,即“三種身份”、“三個基本參量”以及“十個宏觀策略”,這一框架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與接受?!叭N身份”值得是對教師、學生以及教師教育者的定義,教師在教育中是實踐者、教學研究者以及理論構建者,在教學中具有統(tǒng)籌作用,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對教學手段與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學生在外語學習中是自主的個體,既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學習也能夠在教師的教導下進行學習,并且能夠主動的使用外語進行交流;教師教育者在傳統(tǒng)中只是將概念、方法灌輸給教師,現(xiàn)在更多的是對未來教師進行幫助,讓他們能夠了解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
實踐性、特定性與可行性是“三個基本參量”,實踐性與教師以及研究者有關,它不認可過去那種理論生產的手法,而是要求教師通過實踐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教師通過學習、實踐與反思形成自身相關認識,讓自身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利用;特定性顧名思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特定的教師對特定的學生進行特定的教育,放棄既定程序與原則是特定性最為基本的要求,同樣,它不贊同對不同情況與學生使用相同的教學手法,應當以針對性的策略去面對教學活動;可行性認為教師需要對社會與教學保持關注,不能將外語教育局限于課堂之中,而是要讓學生進入社會,讓學生了解當前社會對外語的需求,以此來激勵學生提高自身水平。
二、語塊教學法概述
1.語塊教學原理。新時期,模式化、固定化的語言結構開始成為最小單位,這便是語塊,語塊教學法建議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對語塊進行大量的積累,這樣可以提高自身對英語的學習速度與學習質量。語塊教學法認為,擁有語法意義的單位組成了語言,內容不同、長短不一的語塊也因此而形成,當語塊結合到一起就形成了英語文章,觀察、假設、驗證可以被視為進行語塊學習的步驟,無論有英語基礎還是無英語基礎,成人也好,兒童也好,都能夠依靠語塊對英語進行學習并且吸收,之后再進行不斷的修正,直到正確語法體系的形成,并且能夠對英語進行熟練的應用。利用語塊對英語進行學習,能夠對知識進行快速的理解與記憶,相比以往可以很快使用英語進行對話,記憶的語塊越多,與這一方面相關的工作也就越熟練,對英語的使用水平也就越高。
2.語塊教學法的意義。我國于2009年首次召開了以語塊為核心內容的會議,這無疑為我國的語塊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對語塊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探討,研究與證明多種方法的可行性。根據對一些資料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語言中,詞與詞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同出現(xiàn)的,而且這樣的出現(xiàn)是充滿著規(guī)律的,因此,我們可以確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利用語塊來完成的,語塊的準確度決定著語言的準確度。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需要新的方式來進行突破,語塊教學法便是其中較為妥當的方法,它對提高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質量具有極大的作用
3.大學英語語塊教學實踐。
(1)語塊教學法聽說教學的實踐。教師需要對教材加以利用,從教材中選擇含有必要話題語塊、互動性語塊的文本,將這部分內容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之后再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聽力訓練,學生就能夠迅速將自身需要的信息從中調動出來,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題目進行解答。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等方式,接觸地道的英語,了解英國人的語塊結構,并且對相關語塊進行整理,以便自身進行記憶與練習。在進行與口語相關的課程時,教師需要對相關主題進行規(guī)定,并且要求學生使用學過的語塊進行編排,學生可以通過對話、敘述等方式加強與語塊的利用與鞏固,增加對語塊的熟練度。
(2)語塊教學法讀寫教學的實踐。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文章都包含著大量的語塊,這一點是教師與學生都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聽說一起練,讀寫一起練,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至今仍發(fā)揮著作用,教師需要對語塊向學生進行講解與總結,讓學生了解語塊并且能夠運用,在上課前,教師帶領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語塊進行朗讀,強化學生對語塊的記憶,讓學生認識到語塊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有關寫作的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寫作中必須包含相應的語塊,提高對語塊的應用能力,通過對語塊反復的利用,強化學生的記憶,讓他們能夠對語塊進行正確的使用。
三、后方法在大學英語語塊教學中的教學模式
1.教學目標多元化與教學要求差異化。根據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育以及語塊教學現(xiàn)狀,我們可以將目標制定為三個標準:普通目標、較高目標、更高目標。語塊教學現(xiàn)在可以說是大學英語教學之中的重要內容,它對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大的幫助,但是由于不同地域大學生以及教師素質或能力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目標與要求的形成,這些目標與要求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綜合素質以及教師能力進行了考慮,有些教師擅長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些則擅長語塊教學,這些做法的本質都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以及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面對不同的學生時,讓學生也有了自身進行選擇的余地,是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還是使用新型的語塊方法,這些都是大學英語教育應該考慮到并且需要實行的。
后方法教學法之中的特定性對教學目標多元化以及教學要求差異化等方面具有說明,“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特定的教師對特定的學生進行特定的教育”,這就說明教學方法是可以有差異的,可以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也可以使用語塊教學方法,教師的選擇變得多了,學生能夠進行選擇的對象也變得多了。在后方法教學法中,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水平不同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特點對自身想要學習的課程進行選擇,以及制定相應的目標與要求,對能力較強、基礎較好的班級與學生,可以制定較高的目標與要求,讓他們在現(xiàn)有的水平上進行突破,對能力較弱、基礎較差的班級與學生就需要制定較低的目標與要求,讓他們對基礎知識與語塊進行掌握,之后才能夠有能力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2.根據學生差異設置課程與教學方法。近年來,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僵化的趨勢,因此,很多新型教學方法開始從西方引入,語塊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它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區(qū)別是將課程的重點轉向語塊,要求學生強化對各類語塊的記憶與應用,部分學校還因此而設置了選修課,一方面,大學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推廣,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它讓學生有了更多選擇的余地,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為自己選擇課程與教學方法。后方法教學法曾經提出過,以動態(tài)、靈活的方法對英語進行教學,并且提出了相關的教學方法以及“三種身份”、“三個基本參量”、“十個宏觀策略”的理論框架,這一切都在說明,當前的英語教學與以往已經大有不同了,教師、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定位,有權力為自己進行選擇,可以認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可以認同語塊教學,這都是學生與教師的權力,高校不應該對此加以干涉,并且應該提供相應的幫助,根據學生與教師不同的選擇進行教學方法與課程的設置,讓每個學生都可選擇自身想要的,通過語塊教學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訓練,了解英語最初的狀態(tài),讓自身能夠有所突破,這是當前學生應該做到的,教師與校方進行配合是最好的方式,讓學生在新時代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與方法,幫助教師與校方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楊娟,毛亞英.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語塊教學策略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32-134
[2]姜華.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10):20-21
【課題信息】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項目“后方法視野下的語塊教學模式探索——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為個案的研究”,編號2015YYJG044;唐山師范學院2013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編號20130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