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燕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高中英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教學方法與理念都發(fā)生了諸多變化。高中英語閱讀,作為能力培養(yǎng)與考試大綱的重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先階段,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依舊存在許多問題,這其中既有教師的因素,也有學生的不足,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兩者各自的問題和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方案,以加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對于中國學生而言,英語教學是作為與母語漢語在結(jié)構與語法習慣上相差甚遠的一門外語,與日常語言習慣沖突,也缺少實際語言氛圍與環(huán)境,沒有機會進行大量英語聽與說的鍛煉,所以對于大部分英語學習者而言,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更偏重于讀與寫,而非聽與說。而在接觸實際英語英文運用的情況下,文字資料遠比聲音圖像資料利用率高得多。無論是報紙、雜志、論文、合同、企劃書、廣告、文獻、小說,還是各類影視劇的英文字幕,都仰賴于英語閱讀能力,閱讀也就因此成了大部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主要學習方式。
英語閱讀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閱讀作為多項基本英語能力的綜合運用,發(fā)展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考試方面,高考英語大綱幾經(jīng)改革變動,現(xiàn)如今閱讀類試題的分值已超過英語筆試總分值的百分之三十。之所以如此重視英語閱讀,其本意是為了號召教師和學生回歸語言學習的根基,即是說要將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作為開展英語學習的根本目標。這一點也正符合新課標對于高中教學的改革要求。因此,如何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加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是我們每個教師的任務。
但是,現(xiàn)在中國高中課堂英語閱讀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在英語教師隊伍中,很多老師缺乏對閱讀教學理論的研究,缺乏向?qū)W生多方位介紹英語語言背景的意識,缺乏語篇分析意識,缺乏閱讀技巧的傳授;在學生隊伍中,也存在著各種問題與不足。我們有必要直面這些問題,分析個中緣由。
一、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1.沒有學習有關理論來指導教學工作。文章閱讀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針對“閱讀”這一行為,許多語言學家進行了十分深入廣泛的研究。最為知名的閱讀理論,有圖式理論、精讀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未學習有關理論,在閱讀教學中也僅僅是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把閱讀課講成單詞語法課。還有一種情況是,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應試能力,授課重點在于提高閱讀題的正確率,公布閱讀練習答案后就不再講“多余的內(nèi)容”。也有許多教師本身其實希望能深入對英語閱讀進行一些授課,但是由于能力不足,又缺乏理論支持,也未能如愿達成教學效果。
2.語篇分析能力不足。在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犯過只語法詞匯分析而忽略語篇結(jié)構分析的錯誤。僅講解語法、詞匯、造句,而對文章的段落結(jié)構、主旨抑揚、篇章連接等涉及文章宏觀構建手法的分析講解,常常是一筆帶過,或者不作講解。如上文提及,中西方語言習慣與思維方式存在差異,若不能理解這一差異,就會時不時出現(xiàn)根源性的理解偏差,必須通過學習西方語言行文構思習慣,來掌握轉(zhuǎn)換這種差異的思維方法。如果教師忽視這一部分的教學,那么學生的英語能力很難有根本性的進步和提升。
3.文化背景知識拓展不足。語言文字代表了一個民族圈的文化根基,閱讀作為一種接觸語言文字的直觀形式,其本身便具有跨文化交流性質(zhì)。學生要真正全面理解文章所蘊含的全部內(nèi)涵,除了詳細準確理解材料的字面內(nèi)容,還要了解一些英語文化圈內(nèi)的傳統(tǒng)習俗、風土人情、文化宗教等課外知識,這樣才能在閱讀中準確理解那些隱含信息。而如果教師自身便積累不足,不懂這些知識,便無法有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文化背景。
二、學生方面的問題
1.閱讀習慣不良。許多學生存在斷章取義、咬文嚼字、重復閱讀、漏詞跳詞等不良閱讀習慣,或者是用中文的思維來理解文章。甚至有些同學存在“直譯”現(xiàn)象,即逐字逐句翻譯成中文,再加以理解。還有的學生缺乏耐心,遇到不懂的句子就想依賴工具,無法做到聯(lián)系全文來理解句子并加以學習??傮w而言,現(xiàn)在許多高中生的閱讀習慣傾向于理解字面意思,而非挖掘深層含義。
2.讀學習是不夠的,它要求學生必須大量閱讀英文材料,勤加練習與運用,將所學的知識技融會貫通,使閱讀理解能力逐漸提高。閱讀量越大,儲備的知識信息就越豐富,學生便可利用這些知識來深入分析文章,對作思想意圖做出獨立分析,提高閱讀能力,獲得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進入學以致用的良性循環(huán)。然而,當前高中學生缺對英語課外閱讀持抵觸情緒。也有的地區(qū)是因為經(jīng)濟原因?qū)е聼o法隨心所欲入手大量英文材料,但是大部分還是因為學生“怕麻煩”而疏于閱讀練習。
3.非語言因素影響。除了客觀因素,許多主觀因素也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比如,有的學生耐心不足,而閱讀是一個需要耐性與冷靜的學習行為,許多學生因為一時的閱讀進度挫折而感到心煩意亂,反而更不利于學習。許多文章的文化性、文學性很強,考驗讀者的跨文化知識能力,要求讀者擁有一定西式思維邏輯,甚至有時還會考驗讀者的生活經(jīng)驗及某些冷門的專業(yè)知識。比如說,在學習“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這單元,如果是已經(jīng)具備相關知識或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的同學,在聽老師講課和閱讀課文時,遇到節(jié)日名的專有名詞,也不會有什么障礙。但是,如果同學并不知道這些知識,也沒有特意去查資料,那么在聽到許多節(jié)日名稱和習俗儀式的單詞時,由于這些單詞大都含有濃重的民俗色彩與宗教隱喻,只看字面單詞意義,定會一頭霧水。
此外,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與教材內(nèi)容單調(diào),教學模式落后等體制因素,也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弊端,也制約著高中英語課堂的閱讀教學效果。雖然高中教學須以高考為重,但如果不能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僅僅提高解題能力,那么英語成績也無法得到根本性提高,而且分數(shù)會很不穩(wěn)定。
三、閱讀策略探究
1.注重語篇模式。如上文提到的,語篇模式,指的是一篇文章在宏觀整體上的行文布局。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篇分析教學法,能使學生的視野從句子層面提高到文章政體,幫助學生提高對語法實際應用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長篇文章的駕馭能力,將對其學習所得到的經(jīng)驗,用在自己的口語和寫作上,可以全方位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
2.運用閱讀策略。閱讀策略,指的是通過一定程度的推理與演繹,從一些使用了修辭的詞句中,推斷出文章的某些細節(jié),從而再推導出全文的中心思想與感情基調(diào),幫助對文章的掌握和理解。比如說,在學習“ Healthy eating ”這個單元時,僅看標題,我們便可以推斷,這個單元所講的內(nèi)容可能和食品健康、人體健康有關。這種“推理”便是閱讀策略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從段首段尾對比推測核心關鍵詞,從轉(zhuǎn)折連詞的位置推斷感情基調(diào)的變化等手法,都可以算作閱讀策略的一種。
3.增加閱讀量。在課文內(nèi)容外,給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題材豐富、文法優(yōu)美、數(shù)量足夠的課外閱讀,才是真正意義上永久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關鍵。
四、結(jié)束語
高中英語閱讀不但在考試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說,優(yōu)秀的英語閱讀能力,將直接有利于他們的升學進修、專業(yè)選擇、擇業(yè)就業(yè)、品位提高,這符合我國新課標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如何因材施教,采取科學可行的具體教學方法,加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是每個英語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俞海波.新課標下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3):58-59.
[2]潘雪花.高中英語過程寫作法教學初探[J].英語教師.2016,2.
[3]葛炳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策略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2,2.
[4]劉麗平.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6.
[5]王佃進.對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分析[J].教學與管理. 2009,(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