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武漢理工大學 430070;惠州城市職業(yè)學院 516000)
論“中西結合”在嶺南畫派形成及發(fā)展中的地位
李 寧 (武漢理工大學 430070;惠州城市職業(yè)學院 516000)
嶺南畫派在最近幾年的作品拍賣會中拍賣價格在逐年上漲,其藝術價值也在不斷升高。那么嶺南畫派為何會如此受歡迎?這與嶺南畫派獨特的“中西結合”的繪畫特點密不可分。嶺南畫派提倡“折中中西”,其中的“中”指的是傳統的中國畫,而“西”所指的是西方的繪畫,這里包括:油畫,水彩,素描,粉畫等西洋畫法。而中西結合的繪畫理念給了嶺南畫派革新中國畫和形成新的繪畫流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西結合;繪畫流派;嶺南畫派;革新;融合貫通
所謂嶺南畫派最初是被人們約定俗稱的嶺南地區(qū)的畫家的合稱,而新中國建立以后嶺南畫派的畫風及代表人物越來越清晰的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與眾不同的畫風。那么嶺南畫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臨近港澳有眾多港口,能夠很便利的接受來自于海外西方的文化影響,所以自清末以來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人為代表結合西方繪畫技法,將中國畫的水墨融合貫通形成了一種新式的繪畫流派。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中西結合在嶺南畫派中的重要性。
一、首先從歷史入手體現“中西結合”的必要性:明清兩代時期,嶺南地區(qū)畫壇名家輩出,逐漸形成具有南方特色的繪畫特點。清末時期由于受到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及中國新革命運動的興起,西洋畫法逐漸傳進中國,廣州作為一個港口城市成為當時政府的一個重要對外交流口岸,也成為了新革命的搖籃。新革命提倡革新,包括當時的中國畫藝術。嶺南畫家將中國畫及西洋畫法進行中西結合,逐漸形成“嶺南畫派”。而油畫及版畫等畫種,當時也主要是由嶺南畫家引進進中國,并且逐漸使其在中國的繪畫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高劍父認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世世代代如印刷機一樣臨摹、仿古”因循守舊,缺乏創(chuàng)造力。他曾批判中國傳統繪畫“自宋以降,多是因襲成風”,并且中國傳統繪畫的這種缺點在新革命時期被無限的放大。正是因為如此,嶺南畫派在中國的繪畫界掀起了一場繪畫革命,改造中國傳統繪畫。從而使嶺南畫派的中西結合特色逐漸形成。
二、從地域入手體現“中西結合”的獨特性:嶺南畫派地處我國南方,有大量的港口城市,從唐朝時期已經是我國重要的一個貨物流通大站,能夠大量的接收到來自于世界各國的藝術及文化影響。在這樣特殊的地域影響之下,嶺南一直是備受政治家及藝術家們關注的地方,這里在各個朝代都人才輩出。
十九世紀末在幸亥革命的推動下,中國的傳統繪畫也受到新思潮運動的影響。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交流的一個口岸,有大量的留學海外和日本及印度等地的畫家集中在這里,他們帶來了西方繪畫的技法和理論,并大膽融合中國畫的技法,形成一種新的藝術流派。那么直到現代,嶺南地區(qū)仍是我國出口及進口貿易的的重要海上港口。最先接受西方藝術和文化的影響,所形成的嶺南畫派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
三、從人文景觀入手體現“中西結合”的融合性:“嶺南畫派”以寫生為主,因其地處南方,多為低矮山丘,湖泊圍繞。嶺南畫派以嶺南特有景物為題材,主張寫實創(chuàng)新,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地方色彩,嶺南畫派地處我國南方,有豐富的景觀及人文資源,有利于融合西方繪畫的寫生創(chuàng)作。而嶺南畫派的另一特征就是通過寫生繪畫來融合西方色彩和中國畫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具有嶺南特色的水墨畫。
四、“中西結合”讓國畫藝術更貼近生活。嶺南畫派將西方畫法中的造型藝術及色彩理論融入貫通到了中國畫中,摒棄了國畫的勾勒畫法,使用沒骨畫法和色彩渲染法使畫面不再單純的體現一種寫意的意境,而是更貼合大眾的審美,在現實物像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和升華。尊重客觀事實,體現寫實與國畫寫意的結合?!皫X南畫派”注重寫生,融匯中西繪畫之長,以新革命為動力帶著歷史賦予的時代責任感改造中國畫,并保持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特色,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色、有地方特色、畫面酣暢熱烈、筆墨大膽、水墨淋漓、畫面色彩明快的現代繪畫新流派。所以,嶺南畫派的藝術家?guī)缀醵紩么罅康臅r間進行寫生繪畫。其中第二代代表畫家關山月曾進行了大量寫生,他從廣東出發(fā),歷經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甘肅、青海、陜西等省區(qū),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chuàng)作,并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之后他進入敦煌莫高窟專門臨摹壁畫,研究中國壁畫的經典之作,為他以后創(chuàng)作大量的政治國畫及推動嶺南畫派走向新的高峰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五、“中西結合”還表現在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都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嶺南畫派中西結合的畫法與其代表畫家的海外留學密不可分。嶺南畫派的第一代創(chuàng)使人中的高劍父和高奇峰兩兄弟曾在1906年游學日本,學習日本的浮世繪,于1908年畢業(yè)于東京美術院。嶺南畫派的第二代傳人黎雄才也曾得到其師傅高劍父的資助,在 1932年赴日本留學,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繪畫。于1935年畢業(yè)歸國,任教于廣州市立美術??茖W校。1949年以來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舉辦的大型美術作品展覽會并在多種專業(yè)報刊上發(fā)表,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擅山水,尤以巨幅見長,所作氣勢恢廓,雄健秀茂,自具風貌,為當代“嶺南畫派”代表畫家之一。
六、“中西結合”在技法的創(chuàng)新上的作用。嶺南畫派主張寫實,覽古顧今,摒棄畫派之間的門派之別,吸收日本的東洋畫派技法,融匯中外繪畫精髓,畫面顏色鮮艷、明暗交替有序,風格類似于西畫;另外,嶺南畫派也繼承和發(fā)揚了中國畫的傳統技法,用傳承的水墨方式表現出畫面的意境來,以兼具神形、雅俗共賞為創(chuàng)作理念,傳統的水墨畫法在這里被得以突破。一反古人的勾勒畫法,在繪畫技法上,大膽采用“沒骨法”和“撞水撞粉”法,改革了傳統國畫的以意境為主的“似與非似之間”的表現方式。
總之,“中西結合”在嶺南畫派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通過幾代嶺南畫派的畫家不斷傳承,風格逐漸明顯,更體現了“中西結合”在嶺南畫派的發(fā)展中的獨特地位。21世紀以來,嶺南畫派的畫家作品逐漸成為藝術發(fā)展主流,形成了一種藝術流派。嶺南畫派在經歷了不斷的“中西結合”的發(fā)展之后其藝術價值也不斷的上升。有很多畫家作品被世界各國收藏。相信隨著世界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嶺南畫派也會不斷的吸收新的繪畫技法,不斷的革新中國傳統繪畫,將中西方繪畫融匯貫通,秉承嶺南畫派“中西結合”的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弘揚我國的文化藝術!
[1]高劍父.民初畫學筆記.李偉銘編.高劍父詩文初編[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1.
[2]高劍父.札記短語.李偉銘編.高劍父詩文初編[M].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6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