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淼
我園開展的科學領域課題研究活動,分大、中、小班年級組研討,在小班年級組一輪的研討的過程中我們針對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如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進行討論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索的愿望,教師的有效提問很重要,教師的提問在科學集體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能啟迪幼兒的思維,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加深師幼間的雙向交流,促進雙方在對話中的共同發(fā)展。引導他們提出問題,真正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沖動。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幼兒的想法,允許幼兒探索,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而不是急于告訴他們結果。
但是在這次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快樂的水娃娃》活動中經(jīng)過我們的研討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教師說的話過多,沒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提問不到位不能有效啟發(fā)幼兒的思維,影響了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欲望和主動性,更無法促進幼兒的有意義學習。因此,我們一直認為在下一次的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首先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對比水與其它物質(zhì)有哪一些不同?在同樣的情境中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幼兒主動的去探究、去找到想要的答案。
教師的有效提問同時一定要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足夠的操作材料、吸引孩子,滿足孩子,材料是幼兒進行思維和探索的物質(zhì)基礎,因此活動中需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和目標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有趣味的、可操作的材料,還要為為幼兒創(chuàng)設探索的環(huán)境,如在科學活動“沉浮”,有以下操作材料:玩水;東西放到水里會怎樣;接著加深難度使浮的物體沉下去,使沉的物體浮上來等一系列活動,在活動前,我還準備了一些操作材料:水、石塊、木片、玻璃球、塑料小玩具、鐵塊、鐵夾子、紙折的小船、棉花、乒乓球、貝殼等;在“冷冷的冰”活動中,我為幼兒每人準備了一小塊冰,一杯熱水、一杯冷水、一個小盤子有了這些材料,就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邊玩邊學,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能夠憑興趣去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積累新經(jīng)驗,構建自己的知識。要讓幼兒大膽去探索,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和嘗試,讓幼兒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鼓勵幼兒的探究熱情,允許幼兒犯錯誤,對幼兒的錯誤給與理解,幼兒才能主動大膽去探索。
通過一年來我園不斷的研究和實踐,我對科學活動有了很深的體會,在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磁鐵》中,磁鐵對于幼兒來說本身就已經(jīng)很吸引他們了,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孩子們也愿意去探究。在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幼兒也經(jīng)常玩關于磁鐵的游戲。但他們只是單純的玩耍,教師并沒有去引導他們更深的去探究。這次我決定針對幼兒對磁鐵特別感興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次活動。首先我創(chuàng)設了情景,以小貓釣魚的形式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我引導幼兒猜想“能不能釣上魚呢?”這一問題,教師的引導激發(fā)了幼兒的 強烈的探究欲望, 在這一基礎上,為了讓幼兒更清楚地了解磁鐵能且只能吸住鐵的特性,我設置了幫助磁鐵找好朋友的環(huán)節(jié)。我為每一小組準備了布、塑料積木、玻璃彈珠、鐵制品、木塊等很多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磁鐵的特性。這一活動讓幼兒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沉浸在幫磁鐵找好朋友的氛圍中,任憑老師苦口婆心地召喚也很難將幼兒召喚回來,可見幼兒對這樣的活動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幼兒的探究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通過幼兒親自實驗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了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
陳鶴琴說過:“凡是兒童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教師的引導能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幼兒對材料發(fā)生積極的主動性,那么如何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呢?首先,教師要注意自身語言的趣味性,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發(fā)幼兒的內(nèi)在探究動機和興趣;其次,在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探索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抓住問題的核心和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加以引導,表揚;最后,注意知識的總結,要用簡單、明了的具有啟發(fā)性的語言來分析、歸納、總結。
教師要教給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重要方法,實驗活動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發(fā)展起科學興趣,在組織幼兒的實驗過程中,努力讓幼兒成為實驗的主動者。例如,在“沉浮”活動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一是東西放到水里后,會出現(xiàn)的沉浮現(xiàn)象,什么東西沉下去,什么東西浮在水面上;二是動腦筋想辦法使原來沉的物品浮上來,浮的物品沉下去;三是動手操作、探索使原來沉的物品浮上來,浮的物品沉下去。三個層次層層遞進,讓幼兒主動去操作、探索。通過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與幼兒自己動手實踐、操作、探索,使幼兒在認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師要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幼兒的探索愿望。好動、好玩是幼兒的天性,對每一種新事物他們總喜歡看看、摸摸、玩玩,并問個為什么,作為老師,我們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提問,保護幼兒積極探索求知的愿望,支持幼兒因為好奇而提出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引導,從孩子的角度,保持長久的興趣,允許幼兒有錯誤。但是首先肯定其好的一面,然后幫助其一起進行探索,研究,好的方法,尋找所需要的答案,并鼓勵孩子大膽地再次探索,增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愿望。
在科學活動中,要讓幼兒真正對其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教師要改變想法和觀念,幼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要相信幼兒探究科學的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讓幼兒對科學活動更加感興趣。
總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們從小就發(fā)現(xiàn)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從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中感受科學就在身邊。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同時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積極引導幼兒自由、大膽地進行觀察、操作、嘗試、實驗,自由自主地探索。教師要多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起幼兒強烈主動的探索欲望。
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系統(tǒng)性玩教具對幼兒科學素養(yǎng)和能力培養(yǎng)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