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再明
[摘 要] 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從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在這一重要時期,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逐漸形成,這一時期為中職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以及人生道路指引的教育教學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圍繞如何引導中職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為內容進行探索。
[關 鍵 詞] 中職學生;思政德育;人生理想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0-0282-01
一、從“走好人生道路”為內容進行中職學生德育的意義探索
從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一般而言,中職學生在年齡上處于15至18周歲之間,這一時間段的個體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因此在思想和行為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叛逆,有時與家長的溝通不暢或是與社會不良人員的接觸,都會或多或少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從中職學生的性格特點來看,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總體要低于普通全日制高中生,而在受社會不良因素影響方面則更容易被社會不良因素影響,也就更容易誤入歧途。為此加強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引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從“走好人生道路”為內容進行中職學生德育的具體策略
為了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以《道德法律與人生》(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為教材進行分析。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人生道路的指引
對中職學生來說,其存在的最大困惑就是無法獲得家長和教師的理解,往往認為這一鴻溝是無法逾越的,而這一鴻溝也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和接受教師提供的教育以及家長提供的幫助。為了避免中職學生因“教師無法理解我”而拒絕教師的思政教育,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就應該盡可能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在思政內容的選取上盡可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中職學生來說,他們除了要進行專業(yè)課的學習以外,還會接受相關專業(yè)的知識,因此在對學生進行人生道路指引的教學中還應該盡可能地與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相結合,例如在對學習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進行道路指引,就應該盡可能地從愛心培養(yǎng)、幼教職責等教育對中職學生進行職業(yè)發(fā)展的指引以及人生道路的指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所學專業(yè)、愛好特長、理想與夢想進行未來生活的暢想以及未來道路的選擇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二)以案例分析為途徑,進行人生道路的指引
長篇大論往往是中職學生所不愿接受的,對思政教育來說更是如此。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較差,接受能力較差,為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生道路指引時就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進行教學。而在真實案例的選擇上,盡可能避免選擇名人的例子,因為名人往往會給學生一種過于遙遠,高不可攀的印象,從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從本校畢業(yè)生的職業(yè)選擇以及人生道路選擇為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感受到對任何一個人來說,成功并不意味著有多大的成就、有多少財富,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往前走。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對人生道路的選擇進行探索,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使學生更加明確地感受到渺小的自己只要在人生道路上不逃避、不氣餒、不誤入歧途,才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以真誠交流為基礎,進行人生道路的指引
對青春期階段的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逐漸走進成人社會,希望接受理性的指導,他們比以往更加注重尊重的重要性,他們比以往更加注重平等的重要性,因此在對學生進行人生道路指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以真誠交流為基礎,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基礎上來進行。例如,在對學生進行人生道路相關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使教學形式更自如一些,如采取座談會的形式來進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理想暢所欲言,與教師進行思想的交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不要直接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是應該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自由探討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判斷的能力。在座談會主題的不斷提升中,使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產(chǎn)生正確的認識。
三、總結
人生道路的選擇與一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密切相連,對中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來說,教師只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案例分析為途徑,在真誠交流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指引學生選擇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參考文獻:
[1]俞華.論中等職校德育課有效課堂的構建:基于新課改視角下德育課堂現(xiàn)狀與對策的思考[J].交通職業(yè)教育,2011(2).
[2]張群英.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