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華
蘇軾詞不少與潤州有關(guān),但這些潤州詞的編年往往存在分歧,對此展開辨證,無論在蘇軾研究還是在鎮(zhèn)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都是具有價值的。
蘇軾15次路經(jīng)潤州,在其現(xiàn)在保留的詞作中,朱祖謀《彊村叢書》本《東坡樂府》(簡稱《樂府》),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簡稱《箋證》),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簡稱《校注》),張志烈等《蘇軾全集校注》(簡稱《全集》)等比較權(quán)威的版本有關(guān)潤州的詞為17首,見表1:
表1 古今東坡詞別集編年對照表
續(xù)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這17首詞中,存在三種情況:
一是不存在爭議的
,計有《行香子·攜手江村》《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菩薩蠻·玉笙不受朱唇暖》《臨江仙·我勸髯張歸去好》4首。二是爭議不大的
,計有《醉落魄·輕云微月》《蝶戀花·雨過春容清更麗》《少年游·去年相送》《卜算子·蜀客到江南》《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醉落魄·分?jǐn)y如昨》6首。三是存在很大爭議的
,計有《南鄉(xiāng)子·晚景落瓊杯》《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南歌子·欲執(zhí)河梁手》《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訴衷情·小蓮初上琵琶弦》《更漏子·水涵空》《西江月·昨日扁舟京口》7首。上述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不需要辨證,大都有蘇軾的自注或者說明,前人的研究也已經(jīng)得出了一致的結(jié)論。筆者主要針對第二種,特別是第三種展開辨證。
爭議不大的6首詞,都在熙寧七年。這一年蘇軾曾兩次到潤州,一次是在一至四月到常潤賑災(zāi),在潤州停留較長時間,同潤州當(dāng)?shù)氐氖咳巳缌霞易?、刁氏家族以及俞康直,同佛教人士如圓通、寶覺、焦山倫長老等都有過頻密的交往,是他15次途經(jīng)潤州逗留最長的一次;一次是同年十月末十一月初,以太常博士、直史館權(quán)知密州軍州事,從杭州到密州,路經(jīng)潤州。熙寧七年編年有爭議但爭議不大的詞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前一次留下的4首詞;一類是后一次留下的2首詞。
1.常潤賑災(zāi)
4首詞編年辨證
《醉落魄·輕云微月》《蝶戀花·雨過春容清更麗》《少年游·去年相送》《卜算子·蜀客到江南》4詞,都是蘇軾熙寧七年到常潤賑災(zāi)的產(chǎn)物,這是各種版本一致的看法,只是在具體時間上略有差別。
第一
,《醉落魄
·輕云微月
》編年
?!稑犯窙]有標(biāo)明具體月份,《箋證》認(rèn)為是“二月底”,《校注》認(rèn)為是“四月”,《全集》認(rèn)為是“初夏”。各有理由,回到文本是最可靠的辦法:輕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fā)。孤城回望蒼煙合,公子佳人,不記歸時節(jié)。
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長作東南別。
從“孤城回望蒼煙合”等詞句看,是離開潤州時的作品。“巾偏扇墜藤床滑”短短七個字,將蘇軾的醉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這既照應(yīng)了“二更酒醒船初發(fā)”,也說明離別潤州的難舍難分。蘇軾正月到丹陽,四月離開潤州,六月回到杭州,因此這首詞應(yīng)該是常潤賑災(zāi)4首詞中最晚的一首詞,“二月底”不對,“四月”“初夏”大致能夠成立。
第二
,《蝶戀花
·雨過春容清更麗
》編年
。《樂府》沒有標(biāo)明具體月份,《箋證》認(rèn)為是“二月底”,《校注》認(rèn)為是“四月”,《全集》認(rèn)為是“春末”。仍然是各有理由,還須回到文本:雨過春容清更麗。只有幽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xiāng)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zhèn)€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fēng)吹破千行淚。
從詞意看,蘇軾此時還在潤州,此詞當(dāng)在《醉落魄·輕云微月》之前所寫。該詞又名“送春”,詞中亦有“白首送春拚一醉”?!度穼⑵錁?biāo)為“春末”,與《醉落魄·輕云微月》標(biāo)為“初夏”有所區(qū)別,做了比較細(xì)的劃分。
第三
,《少年游
·去年相送
》編年
。《樂府》《校注》《全集》都認(rèn)為是“熙寧七年四月”,《箋證》認(rèn)為是“二月底”。還是看文本: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fēng)露透窗紗。恰似嫦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這首詞可以與《蝶戀花·雨過春容清更麗》對照:一是戀鄉(xiāng),一是思家;一是“送春”,一是“春盡”。兩詞為姊妹篇,時間當(dāng)相距不遠(yuǎn)?!拔鯇幤吣晁脑隆睘槭牵岸碌住迸c“送春”“春盡”不吻合。
第四
,《卜算子
·蜀客到江南
》編年
?!稑犯窙]有標(biāo)明具體月份,《箋證》《校注》認(rèn)為是“三月”,《全集》認(rèn)為是“初夏”。該詞曰: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fēng)流自古同,歸去應(yīng)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xì)看,應(yīng)是容顏老。
從詞意看,身在潤州的蘇軾表達(dá)久客思?xì)w之情,又思念了杭州的友人:“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碧K軾與杭州知州陳襄關(guān)系密切,筆者推測其思念對象當(dāng)為陳襄。
在這4首詞的編年中,《醉落魄·輕云微月》為離別潤州時的作品當(dāng)為最后,其他3首表達(dá)了對家鄉(xiāng)、妻子、朋友的思念。其編年順序,按照心理學(xué)的順序當(dāng)為妻子(《少年游·去年相送》)——家鄉(xiāng)(《蝶戀花·雨過春容清更麗》)——朋友(《卜算子·蜀客到江南》);按照物候順序大致也與此吻合,“今年春盡,楊花似雪”(《少年游·去年相送》)、“雨過春容清更麗”“白首送春”(《蝶戀花·雨過春容清更麗》)、“共藉西湖草”(《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2.赴密經(jīng)潤
2首詞編年的辨證
熙寧七年六月,蘇軾自常潤回杭;七月,楊繪代陳襄為太守;九月,以子由在濟(jì)南,蘇軾求為東州守,以太常博士、直史館權(quán)知密州軍州事。恰值楊繪回朝,蘇軾與楊繪結(jié)伴到潤州分手,留下了《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醉落魄·分?jǐn)y如昨》2首詞。對于兩首詞的編年,《樂府》《箋證》《校注》都認(rèn)為是“熙寧七年十月,潤州”,只有《全集》認(rèn)為是“熙寧七年十一月初,潤州”。分歧不是太大,主要問題是蘇軾到潤州的時間。這在《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詞序中有交代:
潤州甘露寺多景樓,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余同孫巨源、王正仲參會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時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為希遇。飲闌,巨源請于余曰:“殘霞晚照,非奇才不盡?!庇嘧鞔嗽~。
仲冬為十一月,《全集》說法更為準(zhǔn)確。
7首編年存在很大爭議的詞,需要一一認(rèn)真辨析。
1.《南鄉(xiāng)子
·晚景落瓊杯
》編年的辨證
《樂府》編于“熙寧七年,潤州”,《箋證》編于“元豐四年春,黃州”,《校注》編于“元豐三年春,黃州”,《全集》編于“元豐四年春,黃州”。先看文本:
晚景落瓊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認(rèn)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暮雨暗陽臺,亂灑高樓濕粉腮。一陣東風(fēng)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辨證
:該詞所系時間、地點(diǎn)都不一致。從詞意看,與熙寧七年蘇詞相差甚遠(yuǎn),似可排除“熙寧七年,潤州”一說。但究竟是元豐三年春還是元豐四年春作于黃州呢?《校注》對朱孝臧、龍榆生等人的編年情況做了梳理,根據(jù)詞上片之地理形勢認(rèn)為與《滿江紅》(江漢西來)相同,當(dāng)作于黃州;又根據(jù)上片“初來”一詞,認(rèn)定作于元豐三年春;但其實(shí)對這個結(jié)論又持懷疑態(tài)度,結(jié)尾另引“孔《譜》認(rèn)為應(yīng)是蘇軾元豐三年五月由定惠院遷居臨皋亭以后作,遂編于元豐四年辛酉正月下旬,云:‘去年此時尚不居臨皋亭,知為今年春初作。’亦可備一說,錄以待詳考?!?/p>
《全集》同樣梳理了以往的編年情況,依據(jù)“毛本題作‘春情’”、傅注本作“黃州臨皋亭作”,結(jié)合蘇軾行蹤做了令人信服的說明:“蘇軾元豐三年初到黃州,寓居定惠院,五月末始遷居臨皋亭,故必當(dāng)作于元豐四年春?!惫试撛~以“元豐四年春,黃州”的編年為是。
2.《減字木蘭花
·鄭莊好客
》編年的辨證
《樂府》《箋證》《全集》編于“熙寧七年十月,潤州”,《校注》編于“元豐七年八月,潤州”。先看文本:
鄭莊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幘。落筆生風(fēng)。籍籍聲名不負(fù)公。
高山白早。瑩骨冰膚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fēng)月滿湖。
辨證
:“南徐”為潤州古地名,該詞作于潤州當(dāng)無疑義。但究竟是熙寧七年十月還是元豐七年八月在潤州作?答案在該詞的詞序中:“贈潤守許仲途,且以鄭容落籍,高瑩從良為句首?!薄端问贰ぴS遵傳》沒有明確記載許遵何時守潤,但《嘉定鎮(zhèn)江志》卷十五對許遵守潤有明確記載:許遵,朝議大夫,元豐壬戌守潤。至之日,歲荒民饑,躬為之發(fā)廩;歲兇民疫,躬為之發(fā)藥。大抵以仁蒞政,于是人說(悅)氣和,雨旸應(yīng)之。比其次年,麰登于夏,稻登于秋,蠶者衍絲,績者衍麻?!毒┛诩酚性潞喗{寄潤守許朝議詩。
許遵元豐五年(壬戌,1082)守潤,元豐八年(乙丑,1085)蘇軾有《次韻許遵》:“蒜山渡口挽歸艎,朱雀橋邊看道裝?!碑?dāng)為許遵離開潤州到金陵居住的送別詩。蘇軾與許仲涂在潤州的交往主要集中在元豐七年。但蘇軾在元豐七年三過潤州,確切可考的為八月十九日到金山與滕元發(fā)相會,有《次韻滕元發(fā)、許仲途、秦少游》等,金山之會后回到真州,爾后有回常州、宜興之行,再過潤州到揚(yáng)州,但都缺乏明確的時間記載。因此,筆者傾向于該詞作于“元豐七年八月,潤州”。
3.《南歌子
·欲執(zhí)河梁手
》編年的辨證
《樂府》《箋證》《全集》編于“熙寧七年十月,潤州”,《校注》編于“元豐七年八月,潤州”,吳雪濤《蘇詞編年辨證》編于“元豐八年五月,潤州”。該詞曰:
欲執(zhí)河梁手,還升月旦堂。酒闌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歸去、雁南翔。
窈窕高明玉,風(fēng)流鄭季莊。一時分散水云鄉(xiāng)。惟有落花芳草、斷人腸。
辨證
:該詞又名《南歌子·別潤守許仲涂》,編年當(dāng)以“元豐七年八月”為是,理由同上則。4.《減字木蘭花
·銀箏旋品
》編年的辨證
《樂府》沒有編年,《箋證》編于“元祐七年九月,南都”,《校注》《全集》編于“熙寧七年十月,潤州”。先看文本:
銀箏旋品,不用纏頭千尺錦。妙思如泉,一洗閑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風(fēng)里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閑。
辨證
:《校注》列舉了該詞編年的相關(guān)情況,最后的說明是“今暫依曹說編年,以俟詳考”?!度纷プ 奥牴~”之作這個核心展開闡述:“蘇軾關(guān)于聽箏之作,有《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寫于張先同賦彈箏,有《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而以《潤州甘露寺彈箏》最突出:‘……’由箏的音色、節(jié)律引起的感受……與本詞所寫完全相同。又詞中言‘一洗閑愁十五年’,此乃對其仕途坎坷的感慨,當(dāng)從其入仕之年算起?!弊プ≡撛~與《潤州甘露寺彈箏》的相似處,并結(jié)合文本中的時間展開分析,認(rèn)定為“熙寧七年十月,潤州”,理由充足。但此詞與前述《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醉落魄·分?jǐn)y如昨》當(dāng)為同時段的作品,蘇軾自己提到的“仲冬”不應(yīng)忽視,或可系于“熙寧七年十一月,潤州”。5.《訴衷情
·小蓮初上琵琶弦
》編年的辨證
《樂府》沒有編年,《箋證》編于“熙寧三年十月,汴京”,《校注》《全集》編于“熙寧七年十月,潤州”。先看文本: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
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素蛾今夜,故故隨人,似斗嬋娟。
辨證
:《校注》對該詞編年的相關(guān)情況做了梳理,并有說明:“詞借描寫樂女……彈奏琵琶傳達(dá)心中幽恨,抒發(fā)作者惜別之情,與《紀(jì)年錄》所云‘離京口,呈元素’悉相吻合,故知傅藻所指必為此詞。”《全集》對傅藻所提到的《訴衷情》詞調(diào)在蘇軾詞中的情況作了認(rèn)真分析,認(rèn)為“東坡詞中此調(diào)共三闋”,一為“錢塘風(fēng)景古來奇”,那是“送述古,迓元素”,一為“海棠珠綴一重重”,寫少女惜春,真正送別的就是這首。并聯(lián)系《勸金船·流杯亭和楊元素》《定風(fēng)波·送元素》《菩薩蠻·潤州和元素》幾首與元素相關(guān)的詞,認(rèn)可傅藻編年“熙寧七年十月,潤州”,理由充足。筆者認(rèn)為編于“熙寧七年十一月,潤州”或更準(zhǔn)確,理由同上則。6.《更漏子
·水涵空
》編年的辨證
《樂府》編于“熙寧七年十月,潤州”,《箋證》編于“熙寧七年十月,海州”,《校注》編于“熙寧七年十月,楚州”,《全集》編于“熙寧七年十一月上旬末,楚州”。先看文本:
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xiāng)里。新白發(fā),舊黃金,故人恩義深。
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來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
辨證
:詞題原為“送孫巨源”,關(guān)鍵是什么時候“送孫巨源”。《校注》主要引證了《永遇樂·長憶別時》的題序:“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于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于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全集》按曰:“孫巨源知海州任滿,內(nèi)召任干當(dāng)三班院,不久,同修起居注,進(jìn)知制誥(見《宋史》簡編)。他與蘇軾會于潤州多景樓時已是十一月初。一同北上,到楚州(今江蘇省淮安市)后,蘇軾赴密州……孫洙還朝……故二人必在楚州分手。蘇軾是十一月十五日到達(dá)海州的,故此詞當(dāng)作于楚州分手之十一月上旬末?!薄缎Wⅰ窂?qiáng)調(diào)是海州“寄巨源”,《全集》強(qiáng)調(diào)是楚州分別時“送孫巨源”,后者說法很有說服力,當(dāng)以“熙寧七年十一月上旬末,楚州”為是。7.《西江月
·昨日扁舟京口
》編年的辨證
《樂府》編于“元祐六年二月,杭州”,《箋證》編于“元祐六年二月底、三月初,杭州”,《校注》編于“元祐六年三月,杭州”,《全集》編于“元祐六年三月底,潤州”。該詞曰:
昨日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舊官何物與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
辨證
:首先從空間上分析?!白蛉毡庵劬┛?,今朝馬首長安”,京口、長安(汴京)所處方位是吻合的。其次從時間上分析。蘇軾元祐六年的情況是,在杭州任被召赴京,正月任命為吏部尚書,二月改命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蘇軾三月六日離杭,作《八聲甘州》別道潛;三月二十八日到常州;四月初到潤州。到潤州具體可考的時間為,四月二日書《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四日與馬忠玉簡,言來日渡江。再者從內(nèi)容上分析?!芭f官何物與新官,只有湖山公案”,林希時為潤守,將接替蘇軾守杭?!都味ㄦ?zhèn)江志》卷十五載:“林希,元祐四年,以集賢殿修撰守潤,后進(jìn)職龍圖閣待制。”“舊官”當(dāng)指蘇軾自己,“新官”當(dāng)指即將接替他的林希,林希繼任杭州知府題“蘇公堤”三字,蘇堤由此得名。因此,該詞的編年當(dāng)為“元祐六年四月初,潤州”。通過上面的考辨,現(xiàn)在能夠確定蘇軾在潤州的詞為15首,主要集中在四個時段:
一是熙寧七年一至四月常潤賑災(zāi)時段,有《行香子·攜手江村》《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醉落魄·輕云微月》《蝶戀花·雨過春容清更麗》《少年游·去年相送》《卜算子·蜀客到江南》6首;
二是熙寧七年仲冬赴密路過潤州時段,有《菩薩蠻·玉笙不受朱唇暖》《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醉落魄·分?jǐn)y如昨》《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訴衷情·小蓮初上琵琶弦》5首;
三是元豐七年八月經(jīng)潤與潤守許遵交往時段,有《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南歌子·欲執(zhí)河梁手》2首;
四是元祐六年四月初赴京經(jīng)潤時段,有《臨江仙·我勸髯張歸去好》《西江月·昨日扁舟京口》2首。
注
釋
[1] 朱祖謀輯?!稄櫞鍏矔?揚(yáng)州廣陵出版社2005年版。
[2] 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3] 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7年版。
[4] 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第九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嘉定鎮(zhèn)江志》,江蘇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版。
[6](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短K軾詩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
[7] 喻世華《蘇軾在潤州的行跡與交游》,《文史知識》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