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苗苗
摘 要:針對讀書筆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內容單一、流于形式的現狀,讀書筆記的一種新的形式——“微筆記”應運而生。教師可以根據各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微筆記”在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形式及實施方法,并重視“微筆記”的教學評價方法,在不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及整體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微筆記;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2-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84
讀書筆記是促進閱讀、鞏固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徑,對于改變目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閱讀能力不高的尷尬現狀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中被教師廣泛地采用。但讀書筆記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往往格式化為簡單的“好詞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這樣不僅無法幫助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容易使學生本就匱乏的閱讀興趣遭到打擊,使讀書筆記在流于形式的同時反而成為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因此,一種新形式的讀書筆記在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中值得去嘗試和探索。
一、讀書筆記的新形式——“微筆記”
(一)什么是“微筆記”
“微筆記”是指用簡單的字、詞、句、表格或思維導圖的形式對閱讀的內容進行分類、梳理、分析、歸納等,在幫助學生記憶字詞、掌握句式、理解閱讀材料的同時對材料中包含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并運用一定的方法記錄在筆記本上?!拔⒐P記”保留了讀書筆記的基本作用,但它卻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更容易發(fā)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微筆記”的特點
由于“微筆記”采用簡單的字、詞、句、表格等對閱讀材料進行整理記錄,使得它的形式短小靈活,在實施過程中易于操作。同時,表格、思維導圖的使用使得“微筆記”告別了單一化的摘抄,形式多樣直觀,容易被學生接受。
(三)“微筆記”的實施原則
“微筆記”在實施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應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具體的形式和指導方法,在不增加學業(yè)負擔、不減少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前提下,促進學生的閱讀,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指導方法上也應有別于傳統(tǒng)的簡單批閱的方式,增加和學生的一對一交流,準確把握學生的變化,給予及時的指導。
二、“微筆記”的設計與實施
(一)“微筆記”的設計
1.注重文字積累,設計摘錄式“微筆記”。對于低段學生而言,字、詞、句式的積累仍然是閱讀的主要內容,因此針對低段學生設計摘錄式“微筆記”,將閱讀材料中的生字、詞語、成語、句式等摘錄在筆記本中,并在進行記錄時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分類。同時也可以對記錄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引申,如近義詞、反義詞、詞語接龍、詞語在規(guī)定句式中的應用等。
2.關注文章整體,設計綱要式“微筆記”。對于中段學生而言,在進行字、詞、句積累的同時應強化對于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針對中段學生設計綱要式“微筆記”。學生在對材料內容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按照內容提綱、結構提綱、情節(jié)提綱等不同的方式用簡要的語言列出材料的提綱,從而對材料的內容和結構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進行歸納概括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3.重視閱讀感悟,設計評論式“微筆記”。高段學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還要對閱讀材料表達的思想有很好的領會,同時也要對材料中的觀點有自身的看法,因此針對高段學生設計評論式“微筆記”。學生可以在對材料內容整體掌握的基礎上,利用簡練的語言歸納出材料所表達的思想,并對文中的觀點寫下自身的點滴感受。評論式“微筆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形成,真正實現了由“教師到學生”向“文本到學生”的轉變。
4.擴大知識層面,設計目錄式“微筆記”。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經常牽扯到背景知識的了解及交叉學科內容的出現,對于這種情況設計目錄式“微筆記”以幫助學生進行整理和記憶。目錄式“微筆記”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對于不同門類信息的管理和記憶,在今后的學習及生活中也能方便快速地查詢。
(二)“微筆記”的實施
1.學生自主進行?!拔⒐P記”在實施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改變傳統(tǒng)的由教師每天布置讀書筆記的形式和數量的方法,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閱讀內容進行記錄。教師只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閱讀能力的差異進行方向性的指導。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微筆記”記錄量進行把握,每天的筆記量應保持在很小的數量,使學生能夠輕松完成。
2.強化工具書的作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陌生的字詞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對于這些字詞的處理正是素材的積累過程。因此在“微筆記”的記錄過程中鼓勵并輔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運用字典、詞典對閱讀中的生字詞進行逐一的查閱,弄清其讀音、含義、用法、出處、近反義詞等相關內容,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后進行合理的記錄。
3.復習與運用。“微筆記”不能作為整個閱讀過程的終結,記憶本身就是一個往復多次的過程,應鼓勵學生進行適當的復習,讓其對所記錄的知識點進行梳理、鞏固。由于“微筆記”簡單短小的特點,適合利用零星的時間進行瀏覽和記憶,因此鼓勵學生多利用各個課程的學習間隔進行復習與鞏固。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成功的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微筆記”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當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文素材時,應積極引導他們將這些素材運用在自己的寫作當中。
三、“微筆記”的評價
在對學生的“微筆記”進行評價時,不設定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鼓勵人人參與,重視個性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著重關注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狀態(tài),注重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充分肯定每個學生對閱讀和“微筆記”的積極性與進步,對學生的情況時時關注,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成功的環(huán)境,使學生愿意去獲得更多的知識。
“微筆記”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不影響閱讀興趣的前提下,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文素材,加深了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促進了思維及文字組織能力的提高。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學生都付出長期的努力,同時“微筆記”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也需要在教學工作中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丁國林.讀書筆記不該缺失教師的指導[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6(9):60-61.
[2] 林春鳳.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理論與實踐),2015(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