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銀偉
[摘要] 目的 探討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方法 選取2016年1~6月我院手術室收治的患者156例,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分析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的基礎上應用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感染的情況。 結果 研究組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手術時間≥3 h以及有參觀人員等因素是手術切口感染單因素的重要風險因素(P<0.05)。 結論 通過分析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加強手術室護理干預,有利于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改善手術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
[關鍵詞] 切口感染;手術室;相關因素;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5-01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ve factors of operating room with 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 among surgical patients and its nursing strategy. Methods 15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ie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s operating room were selected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targeted nursing based on relative factors of 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 The condition of wound infe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wound inf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ime duration of operation≥3 h, attendance of visitors and so on were critical risk factors of wound infection. Conclusion Based on relative factors analysis of 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 nursing strategy of operating roo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avoid wound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 Operating room; Relative factor; Nursing
切口感染在手術室的出現(xiàn)率較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一旦出現(xiàn)切口感染會影響愈合速度,顯著延長患者住院治療時間,同時給患者的術后康復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切口感染的問題嚴重,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除此之外,手術切口感染還有可能誘發(fā)其他并發(fā)癥,這就需要護理人員認真對待,分析手術室相關因素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我院手術室加強切口感染的針對性護理,取得理想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我院手術室收治的患者156例,男90例,女66例,年齡19~58歲,平均(39.1±4.3)歲。骨科患者44例,普外科患者36例,婦產(chǎn)科患者30例,胸外科患者46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齡19~58歲,平均(39.1±4.3)歲;骨科患者22例,普外科患者18例,婦產(chǎn)科患者15例,胸外科患者23例。研究組男45例,女33例,年齡19~58歲,平均(39.1±4.3)歲;骨科患者22例,普外科患者18例,婦產(chǎn)科患者15例,胸外科患者23例。納入標準:患者傷后24 h內(nèi)就診,<60歲。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有肝腎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颊咧橥猓狙芯拷?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做好手術配合工作,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做好切口感染的針對性護理,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2.1 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 對患者的既往史、身體狀況進行分析,找出影響患者手術創(chuàng)口感染的因素,醫(yī)護人員根據(jù)這些因素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對策。主要通過成立安全監(jiān)督管理小組,形成以護士長為主要負責人、普通護理人員為監(jiān)督者的護理形式,通過實際訪問調(diào)查方式對調(diào)查結果展開組內(nèi)討論,反思實際護理環(huán)節(jié)還存在的不足點,對存在疑惑的護理問題積極查閱資料,引征國內(nèi)外相近案例事實,得出改進方法[2]。由切口引起的感染可以由護士長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進行針對性干預,嚴格按照手術室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統(tǒng)一護理,監(jiān)督環(huán)境、消毒以及清潔等工作的質(zhì)量,并且進行考核評分。在此過程當中,借助于收集信息等途徑不斷改進管理制度,確保切口感染護理工作有據(jù)可循。
1.2.2 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 手術室應當通過培訓班的途徑為護理人員提供培訓,確保他們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水平以及專業(yè)理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的進展,關系到手術時間的長短。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護理技能,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3]。這就需要認真學習手術室護理的理論知識,不斷改進手術器械的操作能力。手術過程中護理質(zhì)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手術的質(zhì)量,故需要護理人員全面配合主治醫(yī)師的工作。器械護士要做好手術器械的清潔工作,所有手術用具術前都要進行消毒滅菌,未使用的器械需要做好無菌覆蓋[4]。
1.2.3 嚴格護理人員無菌意識 手術室環(huán)境中細菌數(shù)量與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手術切口護理人員要在手術前、手術中以及手術后同時加強無菌化理念,即一切護理操作均要在無菌化指導下進行。術前做好雙手的清洗消毒工作,凡進出手術室的器具和人員均要嚴格控制,尤其是一些參觀人員的數(shù)量,與此同時要根據(jù)手術室的要求穿戴,防止破壞無菌空間[5]。
1.2.4 做好術前準備措施 術前做好備皮準備,對患者的免疫能力進行評估,對可能會引起患者抵抗力低下的因素進行分析和控制,備皮要在手術前進行并減小對患者皮膚的傷害。安排患者進行術前抗菌淋浴,做好皮膚的全面消毒以及對需要手術部位的毛發(fā)進行處理。術前2 d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沐浴,從而減少皮膚菌落數(shù)量。為防止患者自身攜帶病菌的可能性盡量要求患者用抗菌藥液沐浴,當患者因疾病等造成沐浴不便時要做好手術部位的消毒除菌。
1.2.5 其他 手術如無特殊要求則優(yōu)先考慮采用層流手術室,保證環(huán)境中細菌處于最少狀態(tài)。手術刀、手術剪等能承受高溫的手術器械統(tǒng)一采用濕壓法進行滅菌處理。其他高溫耐受性較差的器具也要用低溫等離子進行滅菌,保證手術器具和備用器具的無菌化。一般來說,手術時間較長或手術過程較為復雜的手術應該優(yōu)先安排,每一臺手術結束后需要進行30 min的消毒之后才能進行下一臺手術。
1.3 療效判斷標準
手術切口感染的判斷標準:表淺手術切口感染:存在切口的紅腫以及熱痛問題,甚至存在膿性的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的結果為陽性;深部手術切口的感染:深部切口穿刺或者引流抽到膿液,切口存在膿性分泌物,手術切口位置有疼痛或者是壓痛,影像學檢查或者是病理學檢查顯示切口膿腫以及其他的感染證據(jù)[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加強護理干預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手術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
手術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2。
3討論
手術切口感染是外科手術后常發(fā)生的情況,切口感染不僅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還會影響到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感染類患者中有20%是由于手術切口造成的感染。由于需要對切口感染進行處理,患者所需要支付的醫(yī)療費用也就會大大提高,且切口感染的風險性很大,許多患者因為切口感染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或處理效果不佳引發(fā)炎癥或敗血癥,嚴重者還可能會導致死亡。臨床資料顯示,相比于未出現(xiàn)切口感染的患者,被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會大幅度增加,死亡例數(shù)可達未感染者的2倍以上。手術后切口感染可以說是延長康復時間并且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颊咴谑中g結束之后一旦發(fā)生切口感染,往往會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從而加重自身的病情。少數(shù)手術切口嚴重感染的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敗血癥以及炎癥反應而死亡。這就需要手術室護理人員高度重視切口感染,做好切口感染的護理干預。常見的切口感染手術室相關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手術室當中的空氣細菌含量。研究表明患者發(fā)生術后切口感染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細菌含量,手術室環(huán)境中的細菌含量與感染風險呈正比關系。一般手術前手術室內(nèi)會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手術開始后細菌含量又會逐漸增多[7]?;颊咔锌诓课宦懵队诳諝庵腥菀资艿酵饨缂毦那忠u,所以細菌含量的多少會影響到護理的預后。一般來說急診手術中患者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的概率較一般的外科手術會大幅度增加,這與術前準備不充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急診手術具有突發(fā)性和時間上的緊迫性,主治醫(yī)師在準備手術的過程中沒有充足的時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術前所采取的干預措施有限,一些隱藏的疾病可能由于時間上的限制未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因素都是導致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手術過程中,用于患者皮膚清潔和視野選擇的時間也較少,主治醫(yī)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對其進行處理,在手術視野選擇時也主要靠自身的臨床經(jīng)驗,缺乏詳細的分析,這就會增加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外界環(huán)境中的病菌是引發(fā)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手術室中除菌消毒措施不徹底,用于手術的器具上有殘留的細菌,都會引發(fā)切口感染。由此可見,手術環(huán)境中的消毒措施是否完善直接決定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概率,如非層流手術患者的感染概率較層流手術要高出許多,主要是由于層流手術室內(nèi)的細菌濃度較低,使患者遭受外界病菌感染的概率減小。另外手術期間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走動,以免將環(huán)境中的病菌帶入手術室中。
第二,手術時間。在手術時,盡管手術室進行全面的消毒,但并不能做到完全的無菌環(huán)境,一些環(huán)境中的病菌落入切口部位會引發(fā)感染,而手術時間越長,切口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越長,遭到空氣中細菌侵犯的風險也就越高。這就要求主治醫(yī)師在手術過程中對時間的控制。手術過程中藥物的更換,醫(yī)護人員的走動均會將污染物帶入手術室,有的護理人員一味強調(diào)接臺手術的簡便快速,而對每一個操作步驟的消毒工作沒有時刻注意,心理上的忽視造成消毒不徹底,引發(fā)患者感染。另外接臺次數(shù)的數(shù)量增多也會增加環(huán)境中的細菌數(shù)量,這也是為何接臺手術患者的感染概率會高于非接臺手術。研究顯示如果患者的手術時間<2 h,術后切口感染的風險較低,并且感染風險會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而不斷上升?;颊叩母腥靖怕逝c手術時間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手術時間每增加1 h,患者的感染概率就會增加1倍。另外由于長時間的手術,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創(chuàng)口面積變大,更多的創(chuàng)口組織被暴露在外部環(huán)境中,對患者身體的損害和生命器官的影響也會隨之增大,術后免疫力的恢復受到阻礙,對于病菌的侵襲,依靠免疫系統(tǒng)難以殺死病菌[8-15]。
第三,增強醫(yī)護人員對切口感染的重視程度。積極做好預防感染的措施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恢復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患者的整個手術過程都是在手術室中度過,故手術室中的環(huán)境因素會對患者是否發(fā)生切口感染造成影響,優(yōu)質(zhì)的手術室護理會大大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本試驗中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條件下的護理,研究結果顯示對手術性質(zhì)、手術無菌化進行控制的研究組,患者發(fā)生術后切口疼痛、切口紅腫、產(chǎn)生分泌物的例數(shù)百分比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說明優(yōu)質(zhì)的護理對患者的術后康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加強手術室護理干預,有利于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改善手術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張磊.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及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5,34(10):156-157.
[2] 李興.手術患者19例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4,27(25):379.
[3] 劉春紅,薛衛(wèi)強,殷秀麗,等.切口感染患者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8):117-118.
[4] 王鳳英.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yī)學信息,2015,28(5):221-222.
[5] 王偉紅.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786-789.
[6] 徐永勤,徐穎,黃麗華,等.手術切口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關系及防范措施[J].西部醫(yī)學,2014,26(10):1405-1407.
[7] 黃艷愛,吳麗清.護理干預對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3):33-34.
[8] 張芬菊.手術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4):634-635.
[9] 初然梁,宋愛云.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探討[J].大家健康,2015,3(1):104-105.
[10] 王瑋.腹部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17):3461.
[11] 曾劍華.腹部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對策[J].醫(yī)藥前沿,2015,21(8):138-139.
[12] 陳杏秀.腹部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對策[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21):180-182.
[13] 喬宏峰.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調(diào)查與對策[J].醫(yī)學信息,2015,28(8):113-114.
[14] 劉鋒.肝膽外科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調(diào)查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3(9):1159-1160.
[15] 張華操.肝膽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療對策[J].醫(yī)學信息,2015,28(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