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璘
游戲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學習效率也會遠遠高于被動學習。有些人看來,游戲教學是不科學且荒謬的,他們認為教學法就應該是規(guī)范且嚴肅的,是要有章法不能隨意而為的,課堂上的游戲一旦操作不好就必然會影響正規(guī)教學秩序,因此對于這種游戲教學法并不看好。但更多的人對于這種方法抱有很大期望,游戲教學法可以改變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的枯燥無趣,避免對學生進行填鴨式學習,而是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自然而然的學習記憶,并不會影響教學秩序,反而會主動自主的從游戲中學習。游戲教學方法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人,漢語不是他們的母語,學習起來相對有難度,尤其對于兒童來說,習慣了在西方課堂上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讓他們投入進去,學習效率低下,也不容易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興趣。相對的,孩子卻愿意參與到各種游戲活動中,喜歡玩使他們的天性,關(guān)鍵在于教師們怎樣引導去玩,寓教于樂將漢語知識通過游戲教給學生們。但游戲教學法絕不是單單玩游戲,必修要有完整嚴謹?shù)脑瓌t,“學”和“玩”有一定的規(guī)則和界限,既要有趣味性又要將知識貫穿其中。
一、教學目的與課堂游戲教學
在課堂上,“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教師的努力和學生的配合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在對外漢語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們的注意力是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因為只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才能吸引他們走進漢語、理解中華文化并真正的喜歡上中國文化。然而在對外漢語課堂上,學生們的注意力是很難保持的,雖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對于從沒學習過中國文化的老外來說,剛剛開始學習時困難還是很大的,整堂課尤其到了后半截學生就容易開小差、分神、投入不進去,通過游戲的手段卻能大大改善這種情況。通過游戲手段學生們不再感到學習中文是無味的,在課堂上他們反而是愉悅輕松的,特別對一些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來說更能快速接受。將教材中的知識精妙的融入游戲當中,從而讓學生通過設(shè)計的整游戲體上去理解掌握。同時在游戲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及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競爭也能營造一種活躍的氛圍,讓學生更自由的表達,更輕松的掌握,不至于感到疲憊而不能集中精神,影響教學進度。但另一方面,學習中國漢語的外國人,他們是想真正學習到中國的文化知識,而游戲教學只是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的一種輔助工具,是否進行以及進行何種游戲要根據(jù)能否達到教學目的來決定。
二、課程類型和課堂游戲教學
漢語知識有好多方面要學,有包括語音、漢字、語法等等許多方面的課程,不同課程的側(cè)重點也不同,所以在課堂游戲的設(shè)計上也要花心思突出各個課程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比如說在培養(yǎng)學生漢語聽寫能力時就可以采用中國傳統(tǒng)游戲“聽音傳話”,既可以鞏固學生們學到的詞語,練習聽力音準,同樣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在游戲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上也要得當合理,規(guī)則簡單易懂,一定不能太牽強,寧可不安排課堂游戲也不能隨便安排。教師心中一定要始終明確游戲目的,不能因為游戲而游戲,在安排游戲的時間上也不宜過早,學生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游戲也不能進行下去,大多數(shù)課堂游戲是進行鞏固和復習知識的。游戲的使用頻率也要適當,過多的課堂游戲反而會使同學們感到疲憊。
三、對外漢語教學的游戲教學技巧
(一)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
課堂游戲設(shè)計的最主要目的是學習鞏固課堂知識,其次才是活躍課堂氛圍。在學習中一定要帶著學習任務來做游戲,教師決不能僅僅為活躍氛圍進行無關(guān)的游戲或是頻繁進行游戲忽視教學目的。“寓教于樂”重點在于“教”而不是樂。
(二)堅持“張弛有度”的原則
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教師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需要指導學生說清游戲規(guī)則,在游戲進行中也要進行監(jiān)督示范,保證游戲環(huán)節(jié)有效進行下去。游戲教學需要教師極大的掌控力來把握“學”與“樂”之間的的度,太嚴肅就不能達到游戲教學的輔助作用,游戲教學反而和普通教學沒有任何區(qū)別,如果太放松,游戲蓋過教學課堂就變成了娛樂,失去了最初最主要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在設(shè)計游戲時也要根據(jù)自身特點,選擇自己能夠掌控、適合的游戲。在游戲規(guī)則方面,可以適當根據(jù)課堂上的情況進行調(diào)整,但學習任務和教學目的決不能改變。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