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傳發(fā)
由“上海禁放令”說“村里八項規(guī)定”
文丨張傳發(fā)
早就聽說山東的一些村莊成立了紅白事理事會,出臺規(guī)定移風易俗,不讓農(nóng)民因事“拉饑荒”。今年春節(jié),記者也去了解了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效果“真不孬”。記者看到,這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寫滿了兩張紙:“婚慶賀禮一律不超過100元,倡導不請客,不舉辦答謝宴,對本村鄉(xiāng)鄰一律不準宴請”、“外來吊唁親屬、友人、鄉(xiāng)親助忙者,一律便飯招待”、“不提倡小孩滿月、高考升學、當兵請客,確需舉辦不能超5桌”……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張炳村梁樓村各個村都制定有章程,規(guī)定可細了”,在山東,有的村也有“八項規(guī)定”,這一新聞讓人看起來“將信將疑”:千百年來婚喪喜事大操大辦的老傳統(tǒng)能這么輕易地“移風易俗”么?在此,我想來個由“上海禁放令”說“村里八項規(guī)定”。
先來說“上海禁放令”。去年偌大一個上海,其外環(huán)線以內(nèi)的廣大城區(qū),沒聽到“噼里啪啦”爆竹聲;今年,雞年吉祥,“禁放令”更是令行禁止,給我們的感覺,春節(jié)期間,仍是“安靜+清靜”?!安蝗菀祝缓唵?!”上海的“禁放令”之所以“有禁而止”而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起碼經(jīng)驗有三。一者,法規(guī)嚴;二者,決心大;三者,力度強。
中國有句古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叭恕薄爸\”在前,“天”“成”在后;先有“人”“謀”,后有“天”“成”;有了“人”“謀”,在預定時間內(nèi)不一定有“天”“成”;但終歸會有“天”“成”,而沒有“人”“謀”,絕不會有“天”“成”!通俗地講,“哪有隨隨便便能成功的?!”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是否見效,與上海禁放令成功與否,道理是相通的。
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 要想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而告別“大操大辦”,同樣需要“有規(guī)章”,同樣需要“決心大”,同樣需要“力度強”;說起來是村上成立紅白理事會,村里的黨支部、村委會干部不應該袖手旁觀,因為“精神文明”而“移風易俗”,村干部義不容辭,也責無旁貸。
這其間,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得以落實,得以讓廣大村民所支持,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村里黨員干部一個個非以身作則不可,否則的話,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就是紙上談兵。
或許,有人會說,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要求人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談何容易,特別是一開始,有的當事人家怕丟面子,怕別人說自家“小氣”,其實,“面子”與“里子”是相對應的。在“大操大辦”的舊環(huán)境里,往往人們被社會輿論綁架后“死要面子活受罪”。有的人家為娶兒媳婦背上巨額的債務(wù),擺上幾十桌酒席,你以為男方父母甘心情愿么?心底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很多人家是“舉雙手贊成”的。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就像燃放煙花爆竹,既然對我們?nèi)祟愑泻?,春?jié)禁放煙花爆竹也好,要說“年味兒”那也得與時俱進,那也得“總把新桃換舊符”;反觀之,“大操大辦”,對于當事者來說“有害而無利”;比方說,喪事大操大辦,死者得益幾何?完全是在給當事的生者臉上貼金,其實,子女對于逝去的父母,一次生前孝敬勝過萬次掃墓,道理就這么簡單,想通了,大家就會自覺地認識到 ,村里的“八項規(guī)定”是在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