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杰
河南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 濮陽 457000
·診治研究·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NSE與TNF-α IL-6檢測的臨床意義
劉雪杰
河南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 濮陽 457000
目的 檢測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血清糖分解烯醇酶(NSE)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2011-07-2016-06收治的136例HIE患者,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組、中度組和重度組。所有病例均給予基礎對癥支持治療,并對比治療前、1 d后、3 d后和7 d后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根據(jù)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對比2組治療前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結果 重度組不同時刻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均遠高于輕度組和中度組(P<0.05),中度組遠高于輕度組(P<0.05),組內(nèi)不同因子水平每2個時刻比較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活組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死亡組(P<0.05)。結論 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在HIE中異常升高,且因子水平越高,病情越嚴重,死亡風險也越高。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惶欠纸庀┐济?;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
HIE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危急重癥類型之一,主要由圍產(chǎn)期窒息影響圍生兒腦部血液供應導致的缺氧缺血性壞死病理改變。流行病學資料顯示[1],HIE引發(fā)原因中宮內(nèi)窒息構成比為50%左右,圍生兒窒息構成比40%,而先天性疾病者構成比約10%,母體或圍生兒自身多種原因均可誘發(fā)新生兒出現(xiàn)缺氧缺血性腦病,嚴重危害生命安全。研究顯示[2],HIE死亡風險較高,可并發(fā)吸入性肺炎、顱內(nèi)出血、腦實質(zhì)壞死、腦水腫或腦積水等嚴重情況,若未得到理想控制,很可能會導致腦神經(jīng)損害后遺癥或死亡,其中智力低下、發(fā)育遲緩、癲癇、痙攣性癱瘓、視力障礙及耳聾等均是HIE常見的后遺癥類型。由于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局部能量代謝障礙,因此血清NSE水平較正常健康新生兒發(fā)生明顯改變,與此同時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也表現(xiàn)出明顯異常。本研究探討血清NSE、TNF-α和IL-6在HIE中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07-2016-06收治的136例HIE患兒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HIE診斷標準,足月新生兒,臨床資料和信息記錄均完整。排除標準:存在先天性畸形者,伴發(fā)其他類型嚴重疾病者,存在嚴重功能障礙者。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組(46例)、中度組(59例)和重度組(31例)。輕度組男27例,女19例,胎齡38~41(39.6±1.3)周;出生體質(zhì)量1 896~2 937(2 143.5±129.6)g;中度組中男35例,女24例,胎齡38~41(39.5±1.2)周;出生體質(zhì)量1 902~2 943(2 182.6±132.1)g;重度組中男19例,女12例,胎齡38~41(39.7±1.2)周;出生體質(zhì)量1 875~2 921(2 139.7±132.7)g。組間性別、胎齡、出生體質(zhì)量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HIE輕度、中度、重度分級標準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CT分度與CT值研究》中相關條項,所有患兒根據(jù)上述標準被分為輕度組、中度組和重度組,通過對比組間不同因子各個時刻水平差異開展臨床研究。所有患兒分別于治療前、1 d后、3 d后和7 d后檢測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若治療過程中死亡,則停止檢測。檢測方法:于受檢當天早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臺式離心機3 000 r/min,離心10~15 min,取上清液放置于-20 ℃的冰箱中保存待檢。12 h內(nèi)完成檢測,方法均為雙抗體夾心法。所用儀器為日本日立公司生產(chǎn)的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依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參照《我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療存在的問題及建議》中相關條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和處理方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所有患兒治療前、1 d后、3 d后和7 d后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檢測結果。對比存活組和死亡組治療前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分析不同血清因子的表達情況及臨床意義。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其中不同時刻、組間血清因子水平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需要借助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時刻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比較 重度組不同時刻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均顯著高于輕度組和中度組(P<0.05),中度組顯著高于輕度組(P<0.05),組內(nèi)不同因子水平每2個時刻比較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刻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比較
注:與輕度組水平比較,aP<0.05;與中度組水平比較,bP<0.05;與治療前水平比較,cP<0.05;與1 d后水平比較,dP<0.05;與3 d后水平比較,eP<0.05
2.2 存活組和死亡組不同因子水平比較 存活組治療前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均明顯低于死亡組(P<0.05)。見表2。
表2 存活組和死亡組治療前不同因子水平比較±s)
HIE主要由于母體、圍生兒本身或其他類型因素導致,其中母體大出血、妊高癥、心肺疾病、休克或嚴重貧血等均是該病常見的危險因素,此外胎盤早剝、胎盤結構異常或功能不良、胎兒宮內(nèi)發(fā)育遲緩、胎兒先天畸形、臍帶因素、胎兒異常、難產(chǎn)、新生兒心動過緩、新生兒重癥心力衰竭等均是常見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關于HIE的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仍需要深入研究。另有資料顯示[3],HIE可由于血液供應量較少打破免疫平衡,最終導致免疫功能紊亂。另一方面,免疫功能紊亂和異常又會加重缺氧缺血性疾病造成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研究顯示[4],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可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通透性增加,加重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損傷??芍∏樵絿乐?,血管內(nèi)皮損傷和炎癥反應程度也越嚴重。
NSE屬于腦部功能代謝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能夠特異性存在于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分泌細胞內(nèi),屬于一種重要的糖酵解酶,且能夠穩(wěn)定存在于體液中。該因子最重要的特點是不與非神經(jīng)性蛋白酶產(chǎn)生交叉反應,可利用此種特性判斷神經(jīng)元損傷情況。目前,國內(nèi)一項關于HIE發(fā)生機制的研究表明[4],缺氧缺血性腦病可導致神經(jīng)元細胞損傷,再加上細胞通透性增強,促使大量NSE被釋放入血液中,導致血清NSE水平較正常新生兒顯著升高,且病情越嚴重,血清NSE升高幅度越大,說明血清NSE水平與血HIE嚴重程度呈正向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組血清NSE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組和中度組,中度組該因子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組,存活組血清NSE水平遠低于死亡組,由此可知,血清NSE水平可作為評估HIE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對預后成效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血清TNF-α和IL-6均是常見的炎癥因子水平,在HIE中均呈異常升高趨勢。TNF-α屬于小分子多肽類物質(zhì),主要有單核-巨噬細胞和星形細胞、少突膠質(zhì)細胞和神經(jīng)元生成,屬于前炎性神經(jīng)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介質(zhì)[5]。若TNF-α水平過高,則可能在多種病理炎癥介導反應過程中積極參與并發(fā)揮重要作用,最終可導致機體組織結構及功能受到損傷。在HIE發(fā)生早期,血清TNF-α可在發(fā)病后較短時間內(nèi)迅速升高,對血腦屏障產(chǎn)生嚴重損傷。此外,血清TNF-α水平升高還可對IL-6的合成與分泌產(chǎn)生刺激作用,加速炎癥反應,誘發(fā)局部腦細胞凋亡。IL-6具有廣泛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屬于一種多細胞源性因子,腦組織中的角質(zhì)細胞、神經(jīng)元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等均可合成且分泌IL-6[6-7]。HIE發(fā)生后,會分泌大量IL-6,并快速釋放入腦脊液或血液中,導致血清IL-6水平異常升高[8]。另有研究證實[9],TNF-α和IL-6水平異常升高會對炎性細胞產(chǎn)生刺激作用使其大量聚集,且共同發(fā)揮細胞毒性作用,最終可導致腦損傷程度加重。由此可知,HIE患兒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較正常健康新生兒異常升高,說明此2種因子可用來評估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腦組織損傷的嚴重程度。
本研究重度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組和中度組,中度組明顯高于輕度組,存活組明顯低于死亡組,說明在HIE中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可指示病情嚴重程度,且還可用于預后成效的評估,推測2種因子水平與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病情嚴重程度和死亡風險均存在緊密關聯(lián)。
綜上所述,在HIE中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越高,其病情程度越嚴重,且死亡風險也隨著因子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可將其應用于病情及預后效果評估中,還可指導臨床治療,觀察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1] 宋文桃,烏日莎娜,馮新平,等.動態(tài)檢測紅細胞RDW-CV和血清NSE、EPO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意義[J].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8(01):50-53.
[2] 盛紅玲,姜元培,王保剛,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TNF-α和IL-6動態(tài)變化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10):1 322-1 324.
[3] 陳鳳飛.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NSE與TNF-α、IL-6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4):1 674-1 676.
[4] 董莉,馮新平,莎仁娜,等.血清NSE、LDH和CRP動態(tài)檢測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4):402-403;406.
[5] 張艷.血清中sICAM-1、TNF-α和S100B檢測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4):3 931-3 932.
[6] 陳金海,姚明,卞曉琴,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生化和炎癥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7):179-181.
[7] 毛瓊,高改蘭,何利珍,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6):3 256-3 257;3 260.
[8] 郭文兵,胡培良,李淑魚,等.神經(jīng)節(jié)苷脂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分析及對TNF-α和IL-6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5):3 908-3 910.
[9] 蔡忠忠,沈曉霞.神經(jīng)節(jié)苷脂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血清NSE水平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 36(7):163-166.
(收稿2016-11-23)
R722.1
B
1673-5110(2017)10-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