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政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 汝州 467500
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的療效觀察
董建政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 汝州 467500
目的 觀察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0-04-2015-04我院接診的10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觀察2組治療前后洼田飲水驗和吞咽障礙程度分級,SSA、SWAL-QOL評分和治療療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洼田飲水試驗分級、吞咽障礙程度分級小于對照組[(1.92±0.60)級 vs (2.75±0.72)級,(6.37±1.23)級 vs (7.72±1.16)級](P<0.05);觀察組SSA小于對照組,SWAL-QOL大于對照組[(19.53±4.03)分 vs (24.27±5.81)分,(154.20±5.28)分 vs (142.36±4.90)分(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優(yōu)于對照組的80.00%(P<0.05)。結論 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的療效顯著,能夠明顯恢復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腦梗死;吞咽障礙;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
本文觀察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04-2015-04我院接診的10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1],經(jīng)頭顱CT或MRI證實;(2)洼田飲水試驗篩查存在吞咽障礙;(3)生命體征表現(xiàn)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體征無進展;(4)能耐受整個檢查過程;(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意識不清,理解、執(zhí)行能力障礙者;(2)嚴重感染,嚴重心、肺、肝、腎疾病者;(3)對含碘對比劑過敏者;(4)卒中前已存在吞咽障礙者;(5)有明顯誤吸可能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30~67(48.25±1.47)歲,病程3 d~9(5.23±1.24)月;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31~69(48.31±1.44)歲,病程5 d~10(5.25±1.23)月。2組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給予抗血小板、調脂、控制血壓,同時進行吞咽障礙訓練,其中主要包括口唇訓練,下頜、面部及頰部運動訓練,冰刺激,呼吸訓練,攝食直接訓練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YS100T型)治療,雙向方波,采用小電極,連續(xù)性刺激治療,給予皮膚擦拭消毒后,將電極貼于皮膚上,正極置于頸后,負極置于甲狀軟骨突上方,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電流強度選擇,以口角裂開有吞咽動作為最佳。在電刺激治療的過程中,指導患者做吞咽動作訓練,1次/d,20 min/次。2組均治療20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洼田飲水試驗和吞咽障礙程度分級,SSA、SWAL-QOL評分及療效。
洼田飲水試驗:1級:能順利1次將水咽下;2級:分2次以上咽下,但不嗆咳;3級:能1次咽下,但有嗆咳;4級: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嗆咳;5級:頻繁嗆咳,不能全部咽下。
吞咽障礙程度分級:1 級:吞咽困難或不能吞咽;2級:吞咽困難,可做吞咽訓練;3級:可減少誤吸,可進行進食訓練;4級:營養(yǎng)攝取仍需非口途徑;5:僅 1~ 2頓可經(jīng)口營養(yǎng)攝?。?級:3頓均可經(jīng)口營養(yǎng)攝取,但需營養(yǎng)支持;7級:3頓均可經(jīng)口攝??;8級:3頓均可經(jīng)口攝取,除少數(shù)食物外;9級:指導下可吞咽普通食物;10級:可正常進食、吞咽。吞咽功能評價(SSA)標準:17~46分,分值越低表示吞咽功能越好;吞咽障礙特異性生存質量(SWAL-QOL)標準:44~220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療效評定標準[2]總積分達9~10分為治愈;積分增加6~8分為顯效;積分增加3~5分為有效;積分增加1~2分為無效。
2.1 2組治療前后洼田飲水試驗和吞咽障礙程度分級比較 治療前,2組洼田飲水試驗和吞咽障礙程度分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洼田飲水試驗分級均下降,吞咽障礙程度分級均上升,觀察組洼田飲水試驗分級、吞咽障礙程度分級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SSA、SWAL-QOL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SSA、SWAL-QOL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SSA均下降,SWAL-QOL均上升,觀察組SSA小于對照組,SWAL-QOL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洼田飲水試驗和吞咽障礙程度分級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SSA、SWAL-QOL評分比較,分)
2.3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療效比較 [n(%)]
腦梗死后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為吞咽障礙,具有極高的發(fā)生率,主要表現(xiàn)為飲水時出現(xiàn)嗆咳、無法正常吞咽、構音障礙等[3]?;颊哌M食時易誤吸,可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性吸入性肺炎,嚴重的可導致患者窒息死亡,體征包括咳嗽、流涎、呼吸急促、肺呼吸音改變等[4]。研究表明,水分和其他營養(yǎng)的攝入不足會導致患者營養(yǎng)不良、脫水等,吞咽障礙需要胃管留置,給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造成影響,即使是輕度吞咽障礙,也會失去對飲食的興趣,害怕與人交流,易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情緒,不利于社會交流[5]。主要表現(xiàn)在口腔期和咽期,患者舌頭推送食物的能力減弱,咽喉部或舌骨垂直方向運動幅度減小且感到異常。臨床上常規(guī)治療方法為吞咽訓練,但其康復效果不明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6]。
治療吞咽障礙的目標是強化無力肌肉,幫助恢復運動控制。近年來,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吞咽障礙已受到國內外關注,其能夠通過刺激患者完整的外周運動神經(jīng)激活肌肉的電刺激,已運用于臨床治療中[7]。但其有效性仍受到一定的爭議,主要由于在進行吞咽動作序列時,很難靶向激活特異的肌肉運動,目前尚不清楚是通過肌肉刺激還是神經(jīng)調節(jié)[8]。而通過電極的放置方式、部位,所刺激的頻率和強度可直接影響有效性。有研究表明,將電極放置于患者的頸部時,可刺激患者的喉返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及舌咽神經(jīng)等,能夠使患者受損的神經(jīng)元功能復蘇,恢復以及重建正常的反射弧,可促進形成新的中樞至咽喉運動傳導通路[9]。研究表明,在患者舌骨上及舌骨下肌肉系統(tǒng)行低頻電刺激,在患者的甲狀舌骨肌和胸骨舌骨肌進行電流傳遞,可有效增強吞咽肌力量,明顯改善吞咽功能[10]。本研究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障礙訓練治療的患者洼田飲水試驗和吞咽障礙程度分級均小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
研究表明,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能夠使患者的咽部肌肉正常收縮,建立和恢復吞咽反射的皮質控制功能,吞咽時配合頦下電刺激,可提高吞咽的協(xié)調性。且配合吞咽訓練能夠改善吞咽障礙,可使患者正常進食,改善的營養(yǎng)不良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從而改善心理狀況[11]。本研究顯示,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的患者SSA小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者,SWAL-QOL大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者。詹燕等[12]研究顯示,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障礙訓練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96.67%,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障礙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困難,從而提高其生存質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的療效顯著,能夠明顯恢復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 羅君,魏漢菊,張宇虹,等.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3,28(3):184-185.
[2] van den Engel-Hoek L,de Groot IJ,de Swart BJ,et al.Feeding and Swallowing Disorders in Pediatric Neuromuscular Diseases:An Overview[J].J Neuromuscul Dis,2015;2(4):357-369.
[3] 劉文權,徐武華,吳婉霞,等.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訓練對腦梗死后吞咽障礙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1):1 780-1 782.
[4] ?elebi A.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versus conven-tional manometry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 dysphagia[J].Turk J Gastroenterol,2016,27(6):566-567.
[5] 夏元亮,韓忠奎,張潁,等.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近期療效[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 38(9):1 148-1 149.
[6] Arena R,Brancaccio ML,Vincentis F,et al.A 69-year-old woman with an unusual case of dysphagia[J].Turk J Gastroenterol,2016,27(6):562-563.
[7] 張立功.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2):3 253-3 255.
[8] Kim SK,Mo SJ,Moon WS,et al.Effects of Cervical Kyphosis on Recovery From Dysphagia After Stroke[J].Ann Rehabil Med,2016,40(5):816-825.
[9] 王書秀,王琪,安曉蕾,等.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康復治療對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3,35(23):3 584-3 585.
[10] 彭芳,常紅.早期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觀察[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4,30(5):62-64.
[11] 金俏,楊曉燕,任啟晶.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 19(3):83-84.
[12] 詹燕,劉艷陽,王珊珊,等.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對腦卒后咽期吞咽障礙的康復療效[J].中國康復,2016,31(5):372-374.
(收稿2016-11-12)
R743.33
A
1673-5110(2017)10-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