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芳
(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
在幼兒園集體、小組、游戲等活動中,常常需要孩子選擇操作材料進行操作練習。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能看見這樣的現象:能力強的孩子選擇簡單的操作材料,不僅僅是因為不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有時也會因為不愿意嘗試新事物而選擇簡單的;而能力弱的幼兒不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而選擇了最有難度的材料。《新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苯處熑绾我龑в變哼x擇活動材料,合理、適當地運用這些材料,發(fā)揮它們真正的作用,使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一日活動中,我結合《新綱要》的理念,做了如下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了解幼兒,鼓勵孩子挑戰(zhàn)自己
幼兒對材料的選擇可以看出幼兒的心智發(fā)育水平或接受能力,教師在投放材料前,因對幼兒進行充分的了解,不同的幼兒適合不同層次的材料,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觀察幼兒,分析適合他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活動材料。材料所呈現出的梯度是否適合幼兒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者減少層次,以盡可能多地考慮幼兒的發(fā)展程度。操作材料的投放是應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進行投放的,教師在設計材料的時候也應根據幼兒發(fā)展能力不同,有難易之分。
(二)講解材料,引導孩子熟悉材料
不同的幼兒對材料的喜愛廣度是有所不同的,幼兒選擇的材料如不符合他目前的接受能力,那么可以斷定這個幼兒喜歡這類材料,但是由于幼兒還不能正確理解材料的用途或者教師教育教學目的,故會出現幼兒盲目地選擇材料。記得有次在操作過程中,問到一幼兒為什么不選擇別的材料試試看,他看著我不好意思的說:“老師,我不想玩,我不知道怎么玩?!蔽颐腿话l(fā)現原來對于一些新增的、幼兒不熟悉的材料,教師沒有對材料進行講解。所以,教師可在操作前向幼兒介紹一下材料,為幼兒自主選擇提供一定的依據;也可以適當地幫助幼兒進行選擇。
(三)投放材料,體現層次性及豐富性
材料的投放應該體現多個層次,提供有層次性數量豐富的材料能引導幼兒選擇合適自己操作能力的,慢慢地從一個較低的層次發(fā)展到另一個相對高一些的層次。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讓幼兒在同一程度進行操作,讓幼兒自己了解自己的欠缺和能力所在,也能幫助老師了解幼兒的真正能力所在,在第二次操作活動的時候進行不同難度材料的投放,對于能力強的在第一次成功后會有信心和愿望完成難度高些地,對于一些能力差的在老師和材料的協助下,完成任務,共同體驗成功。這樣幼兒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了解,以至在以后材料的選擇中不會有盲目性。還有如果材料的數量和幼兒的人數相同,幼兒就不能有多種機會的選擇。在有的公開活動中,教師準備給幼兒操作的材料往往和幼兒的人數一樣,認為這樣,幼兒就都會進行選擇操作,孰不知,幼兒是在被動的選擇,而材料如果數量豐富,幼兒可以自由的選擇各個層次性的材料而得以充分鍛煉。
(四)耐心等待,滿足不同幼兒需要
這在公開活動中最為明顯,教師為了很好的把握時間,往往把操作的環(huán)節(jié)作為調節(jié)時間的環(huán)節(jié),剩余時間多,就操作的久一點,如果剩余時間少,就草草收場,結果導致幼兒操作的沒耐心或幼兒操作的還沒盡興。眾所周知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操作肯定有快有慢,所以,這需要老師的耐心等待,在等待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加以肯定、鼓勵,另一方面,可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思考他人的不同操作結果,以相互影響、促進。
(五)合理評價,幫助幼兒認識自己
在活動結束后,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結合幼兒的能力水平,教師應給予幼兒合理的評價,記得在一次公開活動中,一名幼兒選擇了他能力之外難度大的材料,而且不認輸,在那很認真的嘗試著各種方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針對他的能力進行了評價,而在此之后,他的信心倍增,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他能大膽的選擇材料,并認真的操作,因為他知道自己能行??梢娊處熓怯變鹤羁梢蕾嚨?,教師的評價對幼兒自我評價影響最大。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發(fā)展性評價時,應根據不同幼兒的實際情況或班級幼兒的特殊情況,采取與幼兒相符合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既要讓幼兒看到自己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還要看到自身不斷變化發(fā)展的一面。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各年齡幼兒年齡特點及原有經驗選擇投放的材料,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引導,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通過提供難易不同的材料,讓幼兒感興趣,愿意操作,他們就會投入到操作活動中,并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