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海
摘 要:“用數對確定位置”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這一內容正式進入小學數學教學已有10年,由于該課的知識點相對較少且簡單,所以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往往會出現枯燥單一或缺乏思考深度的現象。簡單的教材資源卻能給予教師較大的教學處理空間,可以從不同的思考與側重點,進行豐富多樣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深度;寬度;溫度;數對
“用數對確定位置”是新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9~20頁的內容,通過訪問、調查一線教師、觀摩聽課和觀看教學視頻等方式,對該課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
【思考與實踐】
一、由表及里探“深度”——教學的“落腳點”
(一)深究教材,挖掘思想
數學教材是通過靜態(tài)的形式呈現信息,而學生需要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才能更好地形成數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讀教材,優(yōu)化課堂設計,使學生真正觸摸數學的思想與本質。
為了更好地滲透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感受數學建模的過程,筆者將教材從座位圖抽象為圓圈圖,是第一次建模,由圓圈圖抽象為方格圖,是第二次建模,讓學生在動態(tài)的課件演繹中經歷“直觀→抽象”的建模過程;同時,將原先兩個例題用一個情境串聯(lián)融合,通過“趙雪位置”的追蹤,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與坐標思想,感悟數對與物體位置的一一對應關系。
(二)創(chuàng)新設計,彰顯思維
用數對確定位置不是單純生活意義上的確定位置,而是要引導學生認識坐標的雛形,把重點放在用數對確定方格圖上的位置,這才是教材內容的本質。讓學生進一步在方格圖上加強認識與理解,使學生觸摸“數”與“點”之間一一對應的數學本質,同時也為今后學習直角坐標系積累相關經驗。
二、縱橫捭闔拓“寬度”——教學的“生長點”
(一)橫向拓展“豐”視野
“用數對確定位置”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中“圖形與位置”的其中一塊知識,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知識與技能,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將“圖形的運動”與“圖形與位置”融合在一道題目中,通過“平移”和“旋轉”的趣味引發(fā)學生思考,充盈了課堂內涵。
(二)縱向延伸“厚”積淀
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要具備教學的前瞻性眼光和意識,在做好小學階段知識啟承的同時,更要為“中”“小”知識銜接做好鋪墊與滲透。
學生知道了地圖上的位置都可以用數對來表示,還了解了(0,0)點是中學里要認識的原點,“當我們學了更多知識后,不僅原點右上方的位置可以用數對來表示,原點左上方、左下方和右下方所有的位置都能用數對表示?!痹谡n件動態(tài)演示與教師的適度滲透下,讓學生初步感知四個象限。
三、動靜相宜控“溫度”——教學的“著力點”
(一)巧搭沖突,激活需要
知識沖突是最常見的一類課堂教學沖突,是師生之間由于知識的分歧而引發(fā)的討論與思考。
當學生感到用“第幾列,第幾行”這種統(tǒng)一的方式比較準確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一次認知沖突,讓學生快速記錄位置,當學生記不下來時,頓時會有學生發(fā)“牢騷”,教師應該允許學生“抱怨”,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所想,在充分利用“沖突”的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已被激活?!霸鯓雍喕钡膯栴}順利地將學生的焦點轉移,進而使學生靜心思考,“創(chuàng)造”數對。
(二)精心預設,關注生成
課堂教學面對著不同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過程,而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質量的精心預設。
在備課過程中,原本預設學生會寫出很多五花八門的寫法,只要學生能寫得比之前簡潔,都是值得肯定的,其中筆者也進行了一定的預設:如果有學生寫出和這兩種,學生勢必要作比較與斟酌,此時教師就引導學生思考,只有統(tǒng)一不同位置中兩個數的意義才能準確簡潔地確定位置。
“溫度”是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數學課堂不是一味的熱鬧與浮躁,而要根據教材的價值定位和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需要,動靜相宜地開展教與學的活動。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巧搭沖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組織具有智慧含量的活動,俯下身子關注學生生成,在有思有辯、有動有靜的課堂中控好“溫度”,使課堂既豐厚,又靈動。
【總結與輻射】
“用數對確定位置”“扇形統(tǒng)計圖”和“負數的認識”等,都是知識點少且學生容易理解與掌握的一類課。針對這樣的課,教師要關注教材知識的本源與思想,創(chuàng)新設計,啟發(fā)思考,挖掘教材與知識的“深度”;關注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知識體系構建的需要,重視知識的啟承與銜接,豐富學生視野與經驗,開拓教學的“寬度”;也要關注課堂的“溫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亦思亦辯,時動時靜。然而,任何事情都需張弛有“度”,過猶不及。
參考文獻:
鄭桂元.如何構建有深度的數學課堂[J].小學教學(數學版),200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