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琴
摘 要: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書面閱讀能力差,再加上自控能力相對低下,貪玩好動,課外閱讀興趣不濃。他們愛看電視、愛玩電腦、愛打游戲,就是不愛課外閱讀,無法達到課標要求的閱讀量。鑒于此,教師應(yīng)立足于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用不同的形式讀給學生聽,讓學生聽書,以聽促讀,亦聽亦讀,進而引導(dǎo)學生愛上閱讀,愉快地走進閱讀新天地。
關(guān)鍵詞:低年級;課外閱讀;以聽促讀
聽書是一種特殊的閱讀方式,也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形式。聽書其實類似于中國傳統(tǒng)曲藝——評書,不同的是評書大多數(shù)講的是歷史演繹小說,聽眾也大多數(shù)是老人、出租車司機等等。這里所說的聽書是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將課外閱讀文本講出來,讓學生用耳朵聽教師按書上的內(nèi)容講故事,在聽的過程中喜歡上閱讀。但不能只是一味地聽、簡單地聽、不假思索地聽,而是主動參與,邊聽邊思,以聽促讀,亦聽亦讀。讓閱讀從“聽”開始,正好給一年級孩子們的自主課外閱讀提供一個鋪墊、一個過渡、一群伙伴,會更適合他們的身心特點。
所以,我們立足于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力爭通過以聽促讀的實踐研究,用不同的形式讀書給學生聽,使學生聽得趣意盎然,并產(chǎn)生積極的閱讀欲望,不僅愛聽還愛讀,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引導(dǎo)學生自主走進課外閱讀的天地。
一、挑選聽讀好書,讓學生愛聽愛讀
聽書,要聽好書,要讓學生有繼續(xù)聽下去的欲望。因此,在選擇要講的書時,要選擇適合學生、學生愛聽的書。
1.聽內(nèi)容富有童趣的書
一年級孩子喜歡生動有趣的故事,喜歡貼近自己生活的故事。這樣的書才會受孩子喜愛,因為他們能在書中看到同伴,看到自己,從而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案例1:童真童趣】
童話故事一直是兒童讀物的首選,國外的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國內(nèi)的如鄭淵潔的《皮皮魯和魯西西》等。童話故事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與想象,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貼近孩子們的思想,一直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此外,還有《木偶奇遇記》《伊索寓言》等等,這些書都充滿了童真童趣,很適合一年級孩子閱讀。
2.聽語言生動形象的書
一年級的孩子處于接觸書面語言的初級階段,當他們接觸到生動形象的語言時就會受到良性激發(fā),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會從一開始便比較規(guī)范,并且能在聽書的過程中積累更豐富的詞匯、語句與句子構(gòu)成,并且能夠運用到語文寫作實踐中。
【案例2:現(xiàn)學現(xiàn)用】
孩子們在聽了《爺爺一定有辦法》后,由于其中反復(fù)聽到“爺爺一定有辦法”一句,后來學生在日常對話和寫日記中就多次運用了“誰一定有辦法”的句式。
3.聽學生自己挑選的書
一年級孩子雖然讀的書少,缺少閱讀經(jīng)驗,但畢竟是一個主體,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在選書的環(huán)節(jié),也要適當給予挑選的機會,讓學生推薦幾本喜歡讀的書,然后由教師每周篩選出一本讀給大家聽。
【案例3:自給自足】
第三小組一致推薦方××小朋友的一本《逃家小兔》,孩子們喜歡得不得了,反反復(fù)復(fù)讓我讀了三遍。也許就因為是他們自己挑選的緣故吧,特別喜歡。
聽好書才能受益良多,尤其是對于剛剛接觸書籍的孩子來說,聽好書更為重要。讀書是一個人形成獨特氣質(zhì)與改變氣質(zhì)的唯一方法,好書不僅會影響閱讀品位、閱讀意義,還會影響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好書的標準是“真、善、美”,字里行間是正面、積極的語句表達,能夠為孩子展示世間的美好,讓孩子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二、探尋聽書技巧,讓學生會聽會讀
聽書不能只是單純地聽,要引導(dǎo)學生主動參與。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所思考,并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會聽會讀。
1.在猜測中聽
好奇心是驅(qū)動孩子閱讀下去的動力,在聽書之前,讓學生看看封面、讀讀書名,然后猜想一下書里會寫什么,自己會聽到什么。學生通過猜測會激發(fā)對讀本的興趣,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
【案例4:先猜后讀】
在聽讀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我先讓學生根據(jù)封面猜測故事內(nèi)容,有的說是猜謎語的,因為書名里有“猜猜”兩字;有的說是講兩只兔子的故事,因為封面上有兩只兔子;也有的說是兩只兔子在猜什么……大家意見不一,都想證實自己是正確的,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走進讀本,看一看、聽一聽了。
2.在感言中聽
聽到動情處,聽到寓意深遠處,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多自己的想法,那是一種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內(nèi)化。這時,留出空白讓學生暢所欲言,把內(nèi)心的感受說出來,可以相互啟發(fā),加深理解。
【案例5:入情入境】
那天我們聽讀故事《丑小鴨》,當讀到丑小鴨又冷又餓昏倒在冰面上時,很多孩子的眼里閃爍起了淚花。我停了下來,問孩子們,想說點什么。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說丑小鴨太可憐了;有的說丑小鴨會死嗎;有的說離家出走太危險了……我又問:如果你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有的說會把丑小鴨帶回家;有的說會把衣服脫下來給丑小鴨蓋……看得出,孩子們已經(jīng)走進了丑小鴨的世界,更深深體會到了丑小鴨的不容易以及由此萌發(fā)的善良的愿望,這一聲聲、一句句更是牽引著他們繼續(xù)往下聽。
3.在回憶中聽
接著前面內(nèi)容往下聽之前,可以讓學生先回憶前面的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打開記憶的大門。思考回憶故事內(nèi)容,有助于故事的前后連續(xù)性,使學生便于理解待講的故事內(nèi)容,而且也是一種記憶力的訓練。
【案例6:承前啟后】
如《一年級的小豆豆》一書,在讀到“將軍駕到”時,讓孩子們回憶前面已經(jīng)讀過小豆豆的哪些故事,今天又會上演怎樣的故事呢,還是那么可愛、調(diào)皮,趣事一籮筐嗎?“是的——”“肯定的——”在孩子們的肯定聲中,我們的聽讀又開始了。
老師讀書給學生聽,其優(yōu)越性在于朗讀者面對著學生,打動學生的不僅僅是聲音,還有老師本人。要不斷激發(fā)孩子聽的興趣和自己閱讀的欲望,要讓學生聽得入情,更要讓學生會聽會讀,學以致用,閱讀才能持久。
三、變換聽書形式,引學生自主閱讀
聽書,不單只是一頁一頁、一章一章往下聽故事,還可以變化著讀,讓學生變化著聽,通過不同形式的聽書,使學生聽得趣意盎然,不僅想聽,還想讀,引領(lǐng)學生主動去閱讀。
1.書聽一節(jié)
學校里用來讀書給學生聽的時間畢竟有限,如果每本書都按章節(jié)讀,就算只讀一半,一學期也讀不了幾本書,所以有的書可以采用“選聽一節(jié)”的方法,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就鼓勵學生互相借著讀、換著讀。
【案例7:自讀自樂】
《小豬唏哩呼?!愤@本書,我制作了一個課件,選擇了其中一個故事,有文字也有插圖,讓學生邊讀故事邊討論。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很快就喜歡上了書里的人物,同時也被有趣的故事和生動的語言所吸引,歡笑聲此起彼伏。于是拿出書,向?qū)W生推薦這本書。果然,幾天后,孩子們紛紛買來這本書進行閱讀。
2.書停一時
在故事的關(guān)鍵之處,孩子情緒激動時暫停演讀,就像電視劇在劇情緊要關(guān)頭“欲知后事,請看下集”一樣,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那么孩子迫切想知道下文怎么辦?那就自己去看書吧!
【案例8:不讀不快】
讀《秘密花園》,當讀到瑪麗找到了秘密花園的門鑰匙時,孩子們是多么激動啊,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想知道這神秘的門背后究竟有什么。就在這緊要關(guān)頭,我緊急剎車,不讀了,并把書放回了班級書架。第二天,就有好幾個孩子欣喜地和我議論下面的故事情節(jié),顯然他們已經(jīng)自己去閱讀了。
3.書留一思
當故事情節(jié)引起學生思考,甚至引發(fā)爭論時,就不要急著往下讀了,需要耐心地等一等學生的思緒。雖然這種思考有時是因為好奇,有時是因為感動,但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在思考了,說明他們已經(jīng)走進了書的世界,就留時間給學生去細細思考,細細回味。
【案例9:細細品味】
《木偶奇遇記》,讀到皮諾曹把爸爸用自己的破大衣?lián)Q來的課本賣了去買看馬戲的門票時,學生會有所思考:皮諾曹在想什么?爸爸知道后會怎樣?皮諾曹會受到懲罰嗎……于是,我請大家回家后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講給爸爸媽媽聽。
“聽書,聽一節(jié),停一時,留一思”其實是給孩子們留下聽讀間隙,當孩子們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時,他們一定迫切想知道下文,可老師卻不讀了,在精彩之處戛然而止,他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不讀不快的念頭,于是閱讀就成了孩子們主動的行為,閱讀效果肯定比強迫閱讀要好得多。
這樣的閱讀,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只有平等的參與;沒有唯命是從的指令,只有相互間的尊重。這是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互融,閱讀個性的張揚。
一學期下來,每天早上到校,孩子們都能靜靜地看書。課間,很多孩子還會在一起相互推薦、交換讀本。也不用再以作業(yè)的形式強迫學生看書了,卻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愛上看書了,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的少了,這一切都讓我欣喜!
一學年下來,孩子們通過聽讀的方式閱讀了好幾本書,達到并超過了課標規(guī)定的閱讀量,還積累了不少詞匯和語言,更感受到了很多真、善、美的東西,真是收獲滿滿啊!
當然,任何興趣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需要不斷強化,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所以,老師要有計劃地推薦好書,讓學生聽書,引學生讀書,還要及時表彰愛讀書的孩子,進而讓閱讀持久。
參考文獻:
[1]牟光明,孫傳文.小學生大量閱讀的實踐與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2]董蓓芬.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