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巧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學校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德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顯得尤為必要。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理念與方法早已無法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fā)展,進而導致德育的實效性低下,這也是當前小學德育教學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因此,本文將對當前小學德育教學實效性低下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并針對德育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以期提高當前小學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理念;方法
一直以來,國家對于小學德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視,并且通過了長時間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目前的小學德育工作而言,其實效性仍然非常低下。筆者將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當前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中暴露的問題與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改進措施。
一、當前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暴露出的問題以及具體原因
1.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暴露出的問題
(1)逆反心理。許多教師表示,現(xiàn)在的小學生對于教師組織的各類思想教育活動表現(xiàn)得毫無興趣,在活動中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應付態(tài)度。同時,還有許多學校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不夠,教師只會一味灌輸?shù)掠齼热荩瑹o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促就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2)雙重人格。部分學生在學校成績優(yōu)異,日常表現(xiàn)也很好,對同學與老師都非常有禮貌,各類班級活動或者勞動都積極參加。但是回到家中,則擺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態(tài)勢,自私、任性、懶惰、不愿意做一點家務活。
(3)言行不一。部分學生很早便學會了侃侃而談,從他們口中說出大道理頭頭是道,然而在實際的生活與學習中往往表現(xiàn)得非常糟糕。在評論他人時振振有詞,一旦說到自己則想盡辦法為自己開脫,推卸責任。
2.原因分析
(1)德育內容沒有與時俱進。時代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是跟隨時代在不斷轉變的,對于學生的德育內容而言,也應與時俱進,隨著時代觀念的發(fā)展而不斷的進化與創(chuàng)新,畢竟不同時代的人群處在不同的環(huán)境當中,其表現(xiàn)出的思想觀念會有非常大的差別。然而當前我國的小學德育教學仍然沿用過去傳統(tǒng)的德育內容,現(xiàn)在的小學生對于這樣的德育內容表現(xiàn)得興趣不高,并且德育內容與現(xiàn)在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
(2)重理論,輕實踐。只有找到正確的德育教學方法,才能保證德育教學的實效性,然而當前大多數(shù)的學校在小學德育工作中仍然停留采用的是概念分析式的理論課堂,并沒有認識到學生道德品質在實踐中的重要性,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德育教學,無法讓小學的德育實效性有所提高。
(3)德育觀念與學生成長目標相悖。從目前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許多教師的個人行為已經嚴重侵害了教育的根本,為了個人的評職稱、評先進、工資提升等,只會一味地加強對學生文化知識的灌輸。而在德育方面,許多教師則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考試用不上,所以不需要過多地浪費時間,這種德育觀念嚴重制約了學生道德品質的進步。
二、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有效措施
1.轉變教師的德育觀念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思想與心智尚未完全開發(fā),正是接受教育的關鍵階段。其中,德育作為學校全面開展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優(yōu)良的品質與人格有著非常顯著的塑造作用,更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特色精神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對小學生的成長、學校的工作和社會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整體思想道德起到了奠基作用。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積極轉變德育觀念,提高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對德育工作的有關政策文件進行學習,力求推動我國小學德育教學的發(fā)展。
2.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德育
在小學開展德育教學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才剛剛走出幼兒園步入小學大門,對于許多問題都不夠了解;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則更強;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這部分學生已經快接近于成年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的叛逆時期。所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結合其心理特點,采用針對性的德育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
3.加強引導,結合德育的理論與實踐
當前,許多小學生表現(xiàn)出的“言行不一”情況非常嚴重,這也正表明了小學開展德育的實效性不高,其中引發(fā)這種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學校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實踐的重視程度不高。實際上,現(xiàn)實生活才是道德倫理產生與發(fā)展的根本源地,倘若脫離了實際生活,一味地從規(guī)定原則的角度去解釋道德倫理,實際上則不會起到多大的效果。對小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口頭教導,重點更在于將其變成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動,教師切不可本末倒置。過去一味地灌輸與概念分析式的德育教學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與心理情感的重視度不夠,將學生看作是道德的認知主體而不是道德的實踐主體。所以,在今后的小學德育當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開展體驗式教學,讓課堂教學向生活化與實踐化轉變。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堂實踐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從實踐當中更加認識自我,從中感悟,讓德育真正地融入到學生的實踐生活當中,進而提高學生對道德品質的理解,讓小學生做到“言行如一”,從而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4.加強教師德育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首先就是要加強對教師德育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對于學生而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久遠的,所以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提供示范作用,樹立學生學習的榜樣,不但要成為課堂中給學生進行德育的引導者,更要成為學生們現(xiàn)實生活中道德品質的標桿。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思維方式與思想觀念培養(yǎng)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他們通常都會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拜感,老師的說話表達方式、動作神態(tài)、處事方式與道德行為都是小學生熱衷模仿的對象。所以說,教師對于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格外注意,并且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5.增強德育課堂的生動性
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讓德育課堂變得通俗易懂,生動活動,這樣小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吸收。例如,在講到《我們長大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首先確定好教學目標:學生自我總結進入小學一年以來的成長與變化,并且從中得到感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與學習上進心。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回憶一年前剛踏入小學校門的情景,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去回憶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此時,教師可安排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按照學校、家庭、個人的順序開展。(1)栽種進步樹。這部分活動可通過點名、小組交流、集體投票等方式對在學校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給以贊揚,讓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感受到校園生活的美好。(2)開出能干花。這部分活動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學生節(jié)假日在家里的表現(xiàn),并從中教育學生在學校養(yǎng)成的好習慣,在家中也同樣要有所體現(xiàn),并讓學生舉手發(fā)言,說一說自己在家中的表現(xiàn)。(3)長出開心果。這部分活動主要展示學生的個人愛好與特長,讓學生充分感知這一年來帶給自己的成長。
通過開展活動增強德育課堂的生動性,這樣一來學生對于德育教學更容易接受,進而有效地提高了小學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非常必要且重要,倘若德育教學的理念與方法無法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則會造成德育教學的實效性低下。因此,教師應提高對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視度,正視當前德育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并加以改正,積極轉念德育理念與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讓小學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得以提高,讓學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齊玉靜.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及相關方法分析[J].才智,2015,(18):77.
[2]關蕊.淺析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及方法[J].科技經濟市場,2015,(01):230-231.
[3]胡蕎麗.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