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庭香
摘 要: 課前導入是高效的展開語文教學的一把金鑰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進入課堂學習前讓學生保持一個高漲,活躍,愉快的情緒能為下面學習的進行起到一個很大的幫助。課前導入還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老師有必要通過復習舊知識來引出下面所要學的內容,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知識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語文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節(jié)奏,要把新課改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能項目有機的結合起來,提升語文課堂的效率。
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有許許多多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還是比較新式的教學方法,最重要的還是得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一種正確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用正確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做到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思考、共同進步。教師更要在平時熟讀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理念的相關資料,透徹理解并掌握新課程標準,力爭在每節(jié)課前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在教每一節(jié)課前,精心準備、認真?zhèn)湔n,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中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認真鉆研教材,領會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課改精神。對于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
二、不拘一格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確實如課標中所說得那樣,我們面對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太差,字認不全,句讀不懂,更不用說理解文意了;有的學生可能讀完文本之后就不能從文中提取信息,從整體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強者能從語言、內容、結構、寫法上賞析評價文章,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指導自己的寫作。
三、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課改
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端 正教與學的態(tài)度,不能在教學中擺花架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要落到實處,我們的部分教師在新課改中的認識不夠,并沒有真正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原來的教學法也好,新課改也罷,都是要學生學習知識,都是一種大語文觀,是語文與生活的積累和運用,語文的應用來自于生活,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學科所在,語文的教學 就是一種求實,一種學生對知識用于生活的積累的過程。學了語文,就是要在生活中運用,而生活的積累反過來又影響語文的學習。語文教師對課堂教學,要以嚴謹的態(tài)度,求實的精神去教學中教與學。我們所認為的求實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穿插于素質教育 的新課堂教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課堂實踐中求變。 注重知識掌握的深度的廣度。新課改下的學生,在注重知識的汲取面,書本上的東西是不能讓其滿足的,要多方面讓學生去得到知識的來路,也要在生活中去習作,要學生在生活中積累情感,這是一個不可忽略 的方面。
四、及時更新教法,培養(yǎng)會學技巧
教學實際中,我們只有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適時更新教學理念,改進現有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一線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認知規(guī)律來調動學生主動認知學習,通過誘導提問來引導學生溯清文理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體驗知識生成發(fā)展的過程,掌握會學技巧。
五、梳理歸納法,整理知識
語文的教學中,不難發(fā)現,語文知識也是十分具有系統(tǒng)性的,因此在復習中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開展復習工作。并且根據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來說,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還比較低,自然不能采取難度較大的復習方法。于是我認為教師為學生總結好語文知識,梳理出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是一個可行的策略。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經過三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實際上是比較凌亂的,在腦海里的儲備也是十分無序的,以至于學生難以有效地運用知識解答問題。尤其對于語文學習來說,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今后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建立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只有構建了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結構,才能在今后的學習取得教學好的發(fā)展。所以不管從通過考試來說,還是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說,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網絡都是有著巨大的意義。舉一個鍵的例子,教師在復習時可以把教學的內容分成幾個模塊,再在復習中按照模塊來建立知識網絡,首先第一部分是生字詞的復習,教師可以選擇性的把學生難以掌握的生字詞做好總結,并實現連貫;然后第二部分則是應用知識的運用,教師要把應用知識做好梳理,中間實現有效聯(lián)系,幫助學生掌握;最后第三部分就是閱讀與寫作的知識,把修辭手法、表達手法進行梳理歸納,讓學生掌握技巧。這樣下來知識就系統(tǒng)有序地儲存在腦海里,運用起來也更加方便。
六、結語
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將教學方法與課堂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將知識點與學生實際需要有機聯(lián)系起來。而且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難易程度。否則,講課內容太簡單會使學生感覺平淡無味,激不起興趣;講得太深奧,學生一知半解,注意力容易在不理解中轉移,達不到教學效果。踐證明,教學方法與知識相結合,才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