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瑩+蔡昕蓉
摘 要:現(xiàn)階段由于教育教育課程的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的模式實施不斷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該模式存在的特點,然后探究模式實施的具體措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內(nèi)容。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措施分析
在目前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模式也被進一步提出較高的要求。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多的教學研究成果。如:一是任務驅動模式;二是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實施“雙主”教學,也就是所謂的學生會在課堂上處于主體地位,而教師由原來的主體地位變成引導地位,信息技術學科自身存在很強的實踐性,又由于小學生天性好奇心強,剛開始接觸計算機時就會被吸引,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應該充分將雙主教學理論作為主要基礎,實施生活化主題教學模式,這樣做的目的能對教學效果不斷加強和提高。
一、雙主理論主題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模式特征分析
首先在雙主理論背景下實施的主體實踐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實施自主學習模式,通過對主體實踐的過程中能保證學生對新知識獲取的基礎上還能掌握屬于利于自己學習的新方式,促進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學生學習過程屬于自我不斷研究分析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引導的過程。二是學生在這種模式下的學習,能結合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生活,充分運用計算機以及處理信息等研究過程;三是這種教學模式是研究性教學模式的一種,比較接近于生活,能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調(diào)動,該模式存在開放性,所以會導致探究的問題或許沒有任何答案,或者會研究出不同種類的答案,通常情況下都是傾向于后者。比較重視學生對學習的過程中以及結果的展示,學生學會如何研究課題的同時,還能在同學和教師前充分的展現(xiàn)自己。
二、實施措施
1.設計主題,確定研究方案
實施主題實踐教學模式時,首先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選題工作,這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關鍵步驟。在進行選題的過程中,要考慮小學生對材料的學習,同時還要分析學生們之間存在的差別。教師可以列舉出比較多的題目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擬定課堂,做好相應的研究和分析。結合實際生活,在學生能接觸到、書寫的事物中尋找課題,課堂難度要適當,不僅對學生課堂研究的積極性給于激發(fā),同時還會存在相應的難度,引導學生思考,不斷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對項目主體確定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設計解決措施,在方案設計時,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可以提出適當?shù)膮⒖家庖?,不能全部包攬,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在對Powerpoint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對父母的電子照片進行收集,把照片制作《我的童年》幻燈片,還可以收集和學校有關的電子信息,制作《我的校園》幻燈片等等。在對第一課學習的過程中,不要急于對講解新課,可以適當?shù)膶胫黧w實踐課題,比如:教師說:同學們每天都準備花多少零用錢,那一周一共花費是多少?該問題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會也樂于回答。教師繼續(xù)問:父母養(yǎng)育我們,辛辛苦苦掙錢,還供我們上學,多不容易,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時有的學生就會說:心疼父母,不浪費、幫父母干活等等。最后教師要引入主題:今天本節(jié)課上咱們就做一件能夠幫助父母的事情,就是幫助父母理財,所以同學們要回家調(diào)查清楚自己家最近這一周的開銷情況。之后教師還要組織同學們分組討論,對課題的研究方案要完成初步定制,只有這樣才能實施全班范圍的方案分析和研究。
2.布置任務,組織課題實施
幫助學生對研究主題以及相關方案選定后,要對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為學生合理布置研究任務。向學生提供具體研究任務,正確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需要搜集哪些材料,并且對其給于相應的指導。比如:《為自己家庭做好理財》這一課題中,教師要布置任務,需要學生對以下問題研究,首先結合自己制作出來的家庭一周消費統(tǒng)計表,思考消費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其次自己在整個家庭消費中的現(xiàn)狀;哪方面可以縮減,在縮減后每個月能省多少。對主題任務明確后,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后,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對存在的問題積極解決。對《在Word中插入圖表》第二課題時,可以對圖表進行有效的統(tǒng)計,能對家庭收支的具體狀況體現(xiàn)的更加直觀和清晰,善于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窗嗉壣夏奈粚W生對這次研究的主題做好比較好,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實際電腦操作的過程中,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如果存在某個學生還沒有明確對統(tǒng)計表格如何插入,可以對統(tǒng)計圖進行觀看。
3.總結評價,對學生予以獎勵
如果學生對課堂進行完成后,教師應該使用相對來說比較多的方法對學生實施有效的研究和評價。在評價中要對過程高度重視,保證評價過程的多元化。研究成果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研究過程。在研究課題時,教師要做好引導職能,培養(yǎng)學生不斷深入研究的思想。之后教師要對課堂進行總結,通過對該課堂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要對家庭預算開支進行合理的預算,懂得勤儉節(jié)約。
三、結語
結合上述分析,目前由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在雙主教育理論的影響下,要積極發(fā)揮以及落實主題實踐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著促進作用。在對該模式進行實施時,教師要做好設計主體工作,對研究的相關方案確定后,才能進行布置任務,這樣做的目的能進一步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以及效率。
參考文獻:
[1]景澤良. 電腦教育游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12(08)123-125.
[2]何海江. 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 學周刊,2014,02(08)195-199.
[3]王憲東. 探析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路徑[J]. 考試周刊,2015,24(05)134-138.
[4]陳敏. “問題導學”式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05(09)123-125.
[5]黃燦. 加快創(chuàng)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 新課程(小學),2014,02(09)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