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麗萍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對于當代高校大學的師范專業(yè)學生的素質(zhì)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于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诖耍槍κ裁词钦n程整合,以及師范生所要具備的信息化操作技能進行分析,探討影響師范生信息整合的有關因素,并且針對如何提高并培養(yǎng)師范生的信息與課程的整合能力提出相應的策略,希望可以快速提高師范生的專業(yè)教學水平。
關鍵詞:師范生;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5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6003803
引言
隨著當今時代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所應用到的信息化技術手段也越來越多。然而從師范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中可以了解到,師范生關于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綜合能力還有待于加強,也就是說,需要從高校師范教學的角度,培養(yǎng)師范生的信息操作整合能力,使得高校培養(yǎng)的大學師范生能夠更有實力去進行教學,提高師范生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為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一、課程整合概述
在學科教學當中,課程整合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教育概念,結合本論文的研究題目來看,這里的課程整合的意思是說,信息技術手段并不單純是一種輔助性的教育措施,而是要將信息技術操作的理念融入到對學生的實際教學當中去,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計算機電子操作軟件,從而達到自主學習和研究的目的。不僅如此,通過課程信息整合的方式,還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學習材料的共享,使學生可以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現(xiàn)有的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情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進而改進傳統(tǒng)教學的結構形式,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課程活動中來[1]。
二、當代師范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分析
要想了解當代師范生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以及課程教學的整合程度,首先需要做的是對這些師范學生現(xiàn)有的教育技術操作能力進行分析,看看他們對各種技術軟件的使用能力水平,在實踐調(diào)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師范生中能夠熟練使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進行文字處理的只有40%左右,而能夠使用WPS文字軟件的只有不到3%,雖然Word文字軟件是一種現(xiàn)代社會辦公普及性很好的軟件,但實際上師范生對Word軟件運用的熟練程度也并不是很好,由此可見,當代師范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其實令人擔憂的[2]。
其次,師范生作為未來教育系統(tǒng)的主要力量,對于教學課件的制作要求也是很高的,然而在調(diào)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約有1/5的師范生是不會制作課件的,其余會制作課件的師范生經(jīng)常使用的軟件是PPT,也就是幻燈片制作軟件,不過對于會使用PPT的學生來說,對于該軟件的操作熟練度也只有60%左右,而且制作出來的幻燈片比較粗糙,并不能夠起到很好的吸引力作用效果,所以師范生的課件制作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再次,作為師范生還必須要學會熟練對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使用,就比如說投影機的使用、攝像機的使用,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進行投影幻燈片的播放時,如果師范生不會使用投影機的話,那么就完全不能實施正常的教學了,所以作為一個師范生,關于信息技術操作各方面的技能都要有所涉獵,即使是不能修理整個投影機、攝像機,一些簡單的開關、調(diào)控操作也必須要會。但實際上,師范生中能夠使用投影機操作的人數(shù)只有30%左右,這主要是與他們平常沒有機會接觸到投影機的使用有著一定的關系,只是看著投影機,而不是去研究它,除了投影機以外,打印機還有掃描儀也都不敢接觸,也都沒有機會接觸得到,這些技能的操作師范生都不能在學校階段進行練習,而是當走向教育工作的崗位以后才真正接觸到,把操作能力的整合步驟放在了以后的教學過程中[3]。
三、影響師范生信息技術操作以及課程整合能力的要素在信息技術教學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關于兩者之間的整合水平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考慮的,這四個方面指的就是組成課程教學結構的四項因素,分別是教師方面、學生方面、教育內(nèi)容方面以及最后的教學手段,這幾點要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課程整合效果,尤其是在計算機多媒體的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高校教師對師范生的教育態(tài)度、教學培養(yǎng)模式、教育理念,都會影響到最后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水平,而學生這方面的學習主動性對于課程整合能力的提高,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很多的師范生主觀學習信息技術操作的能動性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師范生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平常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最多,已經(jīng)對各種軟件、甚至是游戲了如指掌,更多的是愿意開發(fā)創(chuàng)新新的系統(tǒng)軟件,對于簡單的Word、PPT操作都是不屑一顧的,對于自己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過于自信。實際上,他們的未來要接觸的是教學工作,教育方面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實際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以及課程改革的整合力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提高。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對于師范生或者是所有的高校學生來說,枯燥、乏味而又深奧的理論教學總是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是比較差的,如果只是停留在書本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就一點實際的教學意義都沒有了。在某種程度來說,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或者是教學手段,也是會影響信息技術的課程整合能力。比如說通過電影、視頻的形式來進行課程教學,就一定會比枯燥的文字教學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學生也比較喜歡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操作的教學練習也不是僅僅局限在教室范圍內(nèi)的,只要是有計算機的地方,都可以進行教學,學生只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隨時隨地加以練習,而多加練習信息技術操作的話,能使得當代師范生的教育技術和課程整合能力水平不斷得到提高[4]。
實際上,這四點影響方式之間也是互相融合、相互影響著的,在師范生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互相作用的關系,新課程改革理念主張以學生為教學研究對象的主體,而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在一旁協(xié)助教學即可。因此,師范生的信息技術整合水平的提高,還是需要靠他們自己努力來完成的。所以要發(fā)揮好高校教師影響力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進行信息技術的整合學習,多提供給他們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機會,給予他們展現(xiàn)自己的平臺。在教育培養(yǎng)的過程中,作為教師也要及時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多了解一些當代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運用好新時代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整合能力水平才是關鍵[5]。
四、促進師范生課程整合能力提高的策略分析
1樹立科學的教育技術教學理念
在針對師范生進行信息化的課程教育技術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讓高校內(nèi)的師范生能夠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課程信息整合系統(tǒng),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要轉(zhuǎn)變師范生的教學思維,過去的教學方式總是一味地給予學生知識。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教育背景下,師范生作為未來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一定要確立多樣化的教學觀點,比如說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智能化的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因此,在對師范生進行課程信息化教學技術整合的時候,也不要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而是要將“學與做”結合起來看[6]。
2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技術水平
要從實踐角度上來真正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技術水平,在師范類高校的教學中,必須要設置“信息教育技術”這門課程。在信息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有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必須要給學生提供上機操作的機會,并對該門課程進行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學生在Word文字編輯,Excel表格處理以及PPT幻燈片制作方面的能力必須要有所提高,然后還能夠?qū)W到的教育技術學知識熟練地應用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除了需要學會對一些簡單的辦公操作軟件進行使用以外,Photoshop圖片處理軟件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師范生日常的學習中和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遇到需要進行圖片處理的時候。除了日常休閑的時候用“美圖秀秀”進行圖片處理以外,還需要單獨設立一門課程,來教會學生怎樣對圖片進行處理,怎樣才能畫出精美的圖,這些都是需要師范生來進行長期的實踐探索才能夠形成一定的專業(yè)化教學水平的。因此,需要師范生不僅在課堂實踐上勤加練習,在生活中,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自身的教育技術水平。說到圖片處理軟件、動畫編輯軟件Flash以及視頻剪輯軟件“會聲會影”也是師范生在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兩項重要技能,但是這兩項技能的復雜程度比較高,需要師范生在日常學習中更加重視對軟件的練習,提高各項教學技術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為此,為了更好地增加師范生信息化課程操作的整合性水平,除了正常的教學考核以外,師范高校還可以組織一些教育教學技能基本功大賽,通過比賽活動的形式,來調(diào)動師范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可以將自己設計的教學作品向同學展現(xiàn)出來,提高師范生的自信心和信息技術化的教育水平。比賽的形式不用固定,參賽的作品可以是一幅教學繪畫作品,可以是一組Flash動畫課件,也可以是幾分鐘的教學視頻,通過比賽整合的方式,能夠讓師范生將信息技術以教學課程內(nèi)容整合到一起,這也從側(cè)面反映了信息技術操作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7]。
3加強微課教學
所謂微課教學,顧名思義,指的就是采用微型課堂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微型課堂的人數(shù)會比常規(guī)的課堂人數(shù)要少很多,一般情況下不超過20人,通常情況下微型教學的模式是教師在課前的備課階段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微格演講”,因此師范生也需要在大學階段,在微型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并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在微型課堂當中,會有電腦桌、投影機以及教學白板、簽字筆等,師范生在微格教學練習中可以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教學思想,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化的教學模式將所要進行的課程操作加以整合,從而使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順利地得到開展。實施微課教學的主要優(yōu)點是,微課教學的時間會比較短,通常在10分鐘左右,因而教學的重點會比較突出。也就是說,師范生在進行信息技術化的微課教學時,一些缺點和錯誤很容易被暴露出來。在練習時暴露出來弱點是一件好事情,教師和同學都可以積極幫助他解決自身在課程整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教育技術層面上的,也可以是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所以說,微課教學的方式是一種比較綜合性的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方式。師范生在設計微課教學的內(nèi)容時,就需要從多方面開始準備,比如說需要做好微課教學的課件和視頻等,如果是活動性比較強的科目,還可以準備一些音樂,因而微課教學的方式手段非??简瀻煼渡木C合教學能力。教學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上,同時還體現(xiàn)在師范生對教學準備的用心程度上,只有用心地進行信息化課程教學準備,才能夠更好地為自身的教學內(nèi)容增光添彩[8]。
4加強慕課平臺教學
而通過慕課平臺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師范生了解當代更多的信息化教學內(nèi)容,所謂慕課,指的是一種在線直播的教學方式,在線直播的過程中,可以有成千上萬人同時觀看,然而這同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下的慕課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進行開放式的教學活動,而且不會受到上課時間、上課地點的限制。在平臺當中,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不會受到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束縛。師范生可以通過平臺手段,了解其他專業(yè)教師都是怎樣進行教學的,從而取長補短,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方式,因而慕課平臺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指引作用。這些慕課教學課程任何人都能進去聽,而且慕課的授課話題,可以由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共同推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大大縮短了不必要的上課時間,讓師范生能夠有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一節(jié)慕課課程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學生可以有時間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9]。作為一個師范生,不僅要在慕課平臺進行觀看學習,也需要開始著手準備一場精彩的慕課教學活動,這是非??简炄说?,同時也能夠更加快速地大幅度提高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綜合實力。因而慕課教學模式的提出,給師范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在培養(yǎng)師范生綜合教學技能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平臺的優(yōu)勢,使師范生能夠更加適應今后的教學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師范教育是師范生走上教育工作崗位之前的很重要階段,因而對師范生的專業(yè)技能教育不可忽視。師范生的專業(yè)素質(zhì)水平代表著國家教育的未來,隨著信息化技術手段不斷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到信息技術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培養(yǎng)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的過程中,可以積極開展微課教學和慕課教學,希望能夠快速提高師范生的專業(yè)教育技術水平,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謝澤琛.信息時代師范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5):35+41.
[2]羅剛,黃如鳳.師范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11):56—59.
[3]徐紅梅.基于微型課程開發(fā)的師范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5):248—249.
[4]黃如楷,張霞.師范生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15(36):269.
[5]黃映玲.構建“三位一體”的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7):49—53.
[6]張凱.新課程背景下提升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內(nèi)江師范學院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2(S1):77—79.
[7]張凱.地方院校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以四川省地方院校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5):53—55.
[8]劉軍.信息時代非教育技術專業(yè)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4(5):484—487.
[9]王燕.師范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S1):96—97.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 Integration Ability
MIAO Liping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oses more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ability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course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alized skills required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discusses the relevant factors influenc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n how to improve and cultivat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and course integr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rapidly improve their teaching proficiency.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tegration; strategies(責任編輯:侯秀梅)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