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秦皇島市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兩位主持人,青龍陳曉華老師與我約好我們兩個工作室開展聯誼教研活動,以快速形成合力提高研究實效,推進工作進程。在落戶于青龍縣第一實驗小學的陳曉華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我們開啟了以“精+略”為切入點的閱讀教學模式研究。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語文讀寫效率低下的問題,旨在通過提供大量的課程資源,喚醒和激勵學生接觸和體驗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提高讀寫能力。
一、研究內容
我們的研究以課例為抓手,在一個單元內進行精略結合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1篇略讀課文,幾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描寫了人們的觀察及觀察中的發(fā)現,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的意識。其中《花鐘》講對植物有趣觀察和發(fā)現,觀察花開時間,原因分析,創(chuàng)造了花鐘;《找駱駝》講對動物有趣觀察和發(fā)現,觀察痕跡,現象分析,找到了駱駝。通過本組教學,要初步培養(yǎng)科學的思想方法,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那么一個單元內的精略結合教學其結合點是什么呢?陳老師告訴大家,是內容、結構、寫法或主題,而本次教學的《花鐘》+《找駱駝》,其結合點正是相同的主題,即兩篇課文都是說理的,從不同角度描寫了人們的觀察及觀察中的發(fā)現。
二、目標分布
教學《花鐘》+《找駱駝》共用3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花鐘》,解決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朗讀優(yōu)美段落并感受擬人等寫作手法,閱讀描寫“花”的精彩片段。
第二課時:深讀課文,研讀文章結構,總結學法;遷移閱讀略讀課文《找駱駝》及其它課外文章。
第三課時:回顧寫作方法,拓展閱讀“觀察——分析”類文章,習作(先列提綱明順序,再細化寫作手法)。
核心詞:
理解——從外到內,寫了什么[大意、脈絡]
品析——從外到內,為什么這樣寫[意圖],好在哪里[揣摩]
學一學[精],練一練[略],用一用[拓]
表達——從內到外,我也可以這樣應用[主題,寫作手法]
三、流程及討論舉例
(一)課前師生整理有關花的古詩、詞語,收集自己喜歡的花開放的情況及描寫花開的精彩段落。
導語:一花一世界,花開如詩,花開有聲。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近《花鐘》,去聆聽花開的聲音。
師:到底什么是花鐘?請描述。
生:看到什么花開了,就知道幾點鐘了。
師:“看到什么花開了,就知道幾點鐘了?!边@樣說準確嗎?引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感悟“剛剛”、“大致”,用詞的準確。
品讀詞語:一位植物學家曾有意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鐘面一樣,組成花的“時鐘”。這些花在二十四小時內陸續(xù)開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是不是很有趣?
(二)細讀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發(fā)現?
1.自主發(fā)現:請運用符號及簡潔的語言批注自己的發(fā)現。2.小組合作交流。3.班內匯報。
(大屏幕分行出示課文第一段)
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龋?/p>
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放了;
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
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
曇花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學生匯報交流如下:
發(fā)現一:圍繞本段前兩句分別寫什么花什么時間開放,很具體。讀后感覺的確是“鮮花朵朵……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中心句)。
發(fā)現二:依時間順序從凌晨到晚上描述什么花什么時間開,很有條理。
發(fā)現三:同樣是寫花開,但是說法各異,兩處直接寫“開放”“開花”, 兩處用“欣然怒放”、“舒展開自己的花瓣”,五處用擬人化手法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讀后感覺語言表達豐富而準確。
朗讀比較:……牽?;ㄩ_;……薔薇綻花開;……睡蓮花開;……午時花開;……萬壽菊花開;……煙草花開;……月光花開;……夜來香花開;……曇花開……
【學員彭海蓮】陳老師組織學生品析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很快發(fā)現作者用詞是多么豐富、多么準確,對“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含笑一現”的理解與感悟非常獨到又富于想象!他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語言的精妙,激發(fā)了去尋求和感受、去體驗和積累祖國語言的欲望。這樣的語言活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陳老師扎實的語文功底,是最值得我學習的!
【主持人付躍紅】對!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有效的、乃至高效的語文教學,這是在引領孩子們“學語文”。
(三)拓展課外關于花開的精彩片段。
拓展閱讀一:陳文和《花開的聲音》片段
近午夜,那美好的時刻終于在焦灼的期待中來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脹起來,好像原先干癟的氣球一下子灌進了風,緊接著,我便聽到一聲“噗”的響動。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曇花開放的聲音了,只見那由許多纖長潔白的花瓣組成的花蕊,快速、燦然地開放了。
拓展閱讀二:自然界的“鐘”(花鐘、泉鐘、石鐘、雨鐘、驢鐘、獸鐘、鳥鐘、蟲鐘),學生興致盎然,愉快閱讀。
【學員杜建紅】學生們在合作學習、共同研究中,體驗了學的過程,他們閱讀,他們發(fā)現,他們交流,他們被鼓勵,他們體驗快樂、體驗成功,這就是教材開放、課堂開放、學法開放啊,學生獲得了學習的自由空間。
【主持人付躍紅】評得好!這就是生本理念支撐的課堂。陳老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學員的課堂追求,只有轉變觀念,勇于實踐,才能真正讓學生愛學、會學!
(四)遷移閱讀略讀課文《找駱駝》
導語:同學們,只要認真觀察生活,你就一定能夠有很了不起的發(fā)現,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思考者,你會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做生活的實踐者,你會創(chuàng)造無數的精彩。有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的故事成為流傳于世的精彩。請同學們自主默讀《找駱駝》一課,完善預學單。小組交流之后班內匯報。
小結:大自然的奧秘無窮,魅力無限,請用你的慧眼去“發(fā)現現象”,用你的大腦去“分析原因”,再用你靈巧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應用”,世界一定會更精彩。
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一種事物,并用心發(fā)現。準備把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寫出來。
【學員張春玲】陳老師對教學目標有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觀察興趣,初步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在感悟、品味、運用語言的實踐中,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其中,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主持人付躍紅】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也是觀課者必須思考的問題。這個定位挺準確,年輕教師平時忽略的是知識目標以外的能力目標,特別是語文教育特有的語言學習目標,向作者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很重要。這就是常說的“教語文”而不是“教課文”。
【學員彭海蓮】陳老師介紹自己這堂課是運用了一種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精加略”。新的教學模式安排了大量的閱讀內容,包括精講之后對略讀課文的處理屬于課內閱讀,拓展的部分是課外閱讀材料。這樣大量的閱讀增加了課堂的密度。但我有一點顧慮,這樣一節(jié)課上下來,會不會弄得老師和孩子都累?另外,對于本堂課,有個問題我覺得值得大家探討:“精加略”課堂教學模式注重的是學生的閱讀,大量的閱讀,包括課內和課外的?!吧菊n堂”也注重孩子們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怎樣把這兩種模式更好地糅合在一起?
【主持人付躍紅】“精加略”是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或者說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全新的課堂結構,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大有裨益。陳老師的探索非常有益,如何操作更具實效,需要我們大家繼續(xù)研究?!吧菊n堂”是一種教學思想理念,它與本課型不是相互對立的,并非“非此即彼”。要想真正吃透內涵,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扎實有效,我認為唯有深入讀書研究,大膽實踐探索。
付躍紅,河北盧龍縣第四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