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
摘要: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柔性管理在實踐中仍存在大量問題,如未完全理清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的關系、未完全樹立學生主體性觀念、未完全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等。為此,就如何完善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提出幾點改進的意見和建議,以供交流參考。
關鍵詞:柔性管理;大學生;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6000803
在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現(xiàn)代化的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必須有效滲透與應用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自身的教育主體地位,注重對大學生感情管理、教會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傳統(tǒng)剛性管理理念主導的教育管理方法,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已逐漸不能適應社會對于人才的管理需要[1]。柔性管理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即以人為核心、關注人的具體需求、充分尊重人的主體性,要求管理工作的展開應當以人們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的變化為基礎,主張對受教育的管理對象采用心理說服的方式進行教育和管理,引導被管理者逐步將組織意志內化為自己的主觀行為。由此可見,加強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運用的理論依據(jù)1.1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需要理論
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而利益的取得往往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比说男枰碚撜J為,個體對于利益的需求是正當合理的且每個獨立的個體有著各式各樣的不同利益需求,人們滿足和維護自身合法利益,是人的本性和天性的體現(xiàn)。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需要學說是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運用的重要理論依據(jù)。馬克思主義要求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管理時,必須充分、清晰地認識、了解和把握每個受教育者的個體特點,在科學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指導下開展教育工作、實施教育活動,在具體的管理教育過程中做到尊重、理解、關心受教育者,將滿足受教育者的內在需要與管理需要有機統(tǒng)一作為最終管理目標[2]。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對價值主體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價值主體的思想觀念是教育主客體之間互動的基礎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個體在不斷滿足個人需要、社會需要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
1.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西方最有代表性的關于人的需求層次學說,認為需求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人的需求是復雜的,會隨著時代、環(huán)境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即人的需求是有輕重之分的。通常來說,可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大層次,由低至高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一般情況下,人們只有在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會進一步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且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程度越高,對高層次需求的追求程度就越強烈。高校大學生作為人類群體組成部分,同樣是適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且相較于社會其他群體,高校大學生往往有著更加鮮明和更加豐富的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所展現(xiàn)的“金字塔”狀的需求層次結構圖,為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提供了豐富啟示,即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之中,管理者應當將大學生的需求和管理需求有機結合,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對其加以培養(yǎng)和引導,幫助學生實現(xiàn)低層次需求、升華高層次需求,進而有效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3]。
2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運用的案例分析2.1案例研究
筆者以福州某高校2014級6大院系17個班為對象,通過抽樣的方法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一方面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管理的有效性,但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問題和不足?,F(xiàn)報告如下。
2.1.1問題
通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該高校的柔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管理者管理理念偏差,部分輔導員、教師等管理人員未能正確認識柔性管理理念,誤以為柔性管理既是對學生完全放權、任由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fā)展。分析原因,專職輔導員僅占比55%,專職輔導員中碩士學歷占比50%,35歲以下人員占比80%,可見輔導員隊伍過于年輕化、管理經(jīng)驗不足、專業(yè)理論知識薄弱、職稱結構設置不合理等是導致管理理念偏差的主要原因。(2)管理目標抽象不具體,該校仍以所制定的相關管理規(guī)章制度作為衡量學生行為和成績的主要標準,嚴重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征[4]。剛性管理仍是管理的主流思想,行政方式等強制性管理措施仍是推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程的主要方式。(3)管理方向與社會發(fā)展方向脫節(jié),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受到社會上多種因素的影響與沖擊,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均發(fā)生了較大改變,但該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卻未能很好地適應這一變化,導致大學生普遍存在社交困難、社交障礙的情況,緊張、頹廢、抑郁、自卑等各種心理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2.1.2成績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同樣取得了諸多成績,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學校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多種蘊含柔性管理理念的管理活動順利展開,包括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報告講座以及參觀考察等。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學生認為學校在“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報告講座”等教學活動中均有效體現(xiàn)了柔性管理理念。(2)學校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更加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了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教育理念。相較于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理念指導下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再簡單地采取灌輸式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的建設工作,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人文社會課來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思想道德,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3)學校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方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您所在的大學采取什么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這一問題時,不同于以往調查結果中大部分學生選擇“單純的理論考試”和“社會實踐的表現(xiàn)”,超過80%的受試學生選擇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一選項。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管理方式極大地增強了教育管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有利于不斷增強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2可行性分析
2.2.1“以人為本”是前提
“以人為本”是前提,是柔性管理的精髓。根據(jù)本次調查結果,筆者認為要全面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用柔性管理理念,首先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將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主要管理目標。在具體的管理教育工作中,積極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確保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與我國的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的建設相符合。其次,學校應不斷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樹立“以生為本”的柔性思政管理理念。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高校各領域營造相互理解、尊重、寬容的文化氛圍和校園文化,在管理層面建立平等、民主、守信的對話機制,拓寬學生自我管理的渠道和范圍;在師生層面營造溫馨、和諧、柔軟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打造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敢說”,以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2.2.2“剛柔并濟”是原則
“剛柔并濟”是原則,是柔性管理的保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沖擊,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沖動、任性的性格特征,因此使用必要剛性的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不良行為進行約束是確保柔性管理順利開展和實施的前提。但同時,若學生的教育管理只有剛性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也不能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此,還必須要有柔性管理的結合。柔性管理強調對人性心理的說服,重視非強制手段的管理方式,旨在從人內心入手,增加被管理者的信服感,使被管理者意識到自身不足并積極主動地投入和配合管理工作。柔性管理堅持“剛柔并濟”的原則,有利于大學生在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下,正確認識自己、挖掘自身內在潛力;有利于深入貫徹民主觀念,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高等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助力。
2.2.3“校園文化”是關鍵
“校園文化”是關鍵,是柔性管理的基礎。黨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曾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該理念延續(xù)了我國一貫“以和為貴”的思想,與“柔性管理”核心理念高度契合,為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提供了堅實的外部環(huán)境保障。與此同時,高校內部還應營造良好、和諧的內部環(huán)境,通過構建校園文化來細化校園內部環(huán)境的建設。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認知水平和價值取向,同時也影響著高等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和教育內容[5]。為此,確保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功能和價值,就應當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加強校風建設、營造輕松的人文環(huán)境、和諧校園氛圍,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3完善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的建議3.1建設柔性獎勵機制
建設柔性獎勵機制,堅持物質激勵、情感激勵、環(huán)境激勵以及威脅激勵相結合。(1)物質激勵,物質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目的和追求所在,對人類具有永恒的意義,物質激勵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合理運用物質獎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覺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動性,有利于得到學生充分的支持,為柔性管理理念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物質激勵要做到“公平公正”,確保物質激勵標準公平化、公開化、透明化,避免不當?shù)奈镔|激勵使學生產生誤會和不理解。對于物質激勵中產生的誤會,管理者應當與被管理者進行及時溝通,將其對被管理者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2)環(huán)境激勵,環(huán)境激勵屬于外部因素的一種,環(huán)境激勵作用的發(fā)揮通常是無形的,但同時其產生的影響也是最持久的,環(huán)境激勵法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不可替代。但由于其產生的效果,往往短時間內難以被看到,因此環(huán)境激勵法十分容易被學校管理和教育者所忽視。為此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幾點入手,加強環(huán)境激勵法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第一,加強校園環(huán)境建設,完善校園教學設備,確保教育現(xiàn)代化,保證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始終與社會發(fā)展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第二,加強校園綠化,加大校園資金投入,加強設備和綠化環(huán)境的建設,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營造良好環(huán)境;第三,加強精神環(huán)境的建設,構建良好、和諧的校園氛圍,嚴肅校風、學風、教風,重點整治隨地吐痰、群毆打架、上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等不文明現(xiàn)象。(3)威脅激勵,威脅激勵屬于教學激勵策略的一種,主要針對學生學習、就業(yè)、擇優(yōu)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即在上述領域中給予學生適當警示或告誡,以挖掘學生潛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地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
3.2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有機統(tǒng)一
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有機統(tǒng)一,即要求管理者正確認識和理解二者的關系,在實際的教育管理過程之中,既不能完全否定剛性管理模式,也不能完全拋棄柔性關系模式,而是科學地將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在表現(xiàn)特征上雖然具有一定的區(qū)別,但在關于管理目標本質的理解上均是一致的,都強調高校教學方針的滿足和人才的培養(yǎng)。剛性管理的重點在于外部的制度規(guī)范,強制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剛性管理的應用確保了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在校園秩序的維護、教學質量的保證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同時,由于管理規(guī)則過于死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了極大限制。而柔性管理的應用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使剛性管理在原有的框架和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升華,柔性管理深入研究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習慣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大學生自覺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學校的意志轉化為內在行動,為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動力和保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柔性管理的本質在于激發(fā)人的主觀意識與內在潛力,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即強調學生之間的主體差異性,正確處理師生、生生關系以及學校與學生的關系、社會與學校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講,柔性管理理念是符合時代標準、符合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的,能夠確保高等院校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工作更加順利地展開。柔性管理方法多種多樣,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當根據(jù)不同的管理需要選擇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確保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確保柔性管理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功能與價值得以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駱云.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31(10):116—117.
[2]童亮.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6(6):248,223.
[3]郭敏娜.淺談柔性管理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運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1):131—132.
[4]王娜.柔性管理視角下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探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5):101—102.
[5]雍楚婷.以制度建設為基礎,探索五年制學生柔性管理新思路——以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2015(30):174—175.
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Management Concep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IN Mei
(Minjiang University, Quan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concept in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China. Currently, there still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flexible management, such as not full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exible management and rigid management, not setting up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not fully implementing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and so on.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management concep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flexible management;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責任編輯:朱嵐)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