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國防+張靜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綜合分析法分析陜西省現(xiàn)階段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現(xiàn)狀基礎上,指出由于高校擴招及現(xiàn)實社會中某些不利的或消極的方面的沖擊,造成了體育教學經費投入欠缺,教師精力不夠及場館設施欠缺等問題。本文通過調研,對改進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關,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和加強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1 現(xiàn)狀與問題
對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管理現(xiàn)狀進行了調研,發(fā)現(xiàn)了幾個方面的問題:
1.1教學理念的分散性
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先從高校體育教師觀念層次改革,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觀念的轉變才能帶來教學效果的改變。體育教學必須從學生出發(fā),最后的教學效果又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來。問卷顯示學生在被問及大學學習體育課的真正動因時,學生認為掌握正確鍛煉身體方法為首要選項占到30%,其次為愛好體育和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能力各為20%。而學校要求,必須上、為取得大學文聘、培養(yǎng)終身體育習慣和其他選項則各占10%。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對于大學體育課有者新的要求更加注重于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及身體運動過程中獲得技術及團隊精神對于以后幫助。
1.2教學理念的分散性
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先從高校體育教師觀念層次改革,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觀念的轉變才能帶來教學效果的改變。體育教學必須從學生出發(fā),最后的教學效果又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來。通過對高校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自由活動或者簡單的拿學分。而是有其更深層次的需求。問卷顯示學生在被問及大學學習體育課的真正動因時,學生認為掌握正確鍛煉身體方法為首要選項占到30%,其次為愛好體育和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能力各為20%。而學校要求,必須上,為取得大學文聘、培養(yǎng)終身體育習慣和其他選項則各占10%。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對于大學體育課有者新的要求更加注重于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及身體運動過程中獲得技術及團隊精神對于以后幫助。
1.3教學內容可選擇性
目前教學俱樂部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但實效性不強,大多數(shù)課程往往是為了俱樂部而設置,有些內容過于緊跟潮流,并沒有實質的體育鍛煉的意義。學生通過一學期或一年的學習后個人身體素質、運動興趣并沒有顯著提高,甚至有的運動項目學生還會產生抵制情緒。在對學生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過的運動項目一欄中往往只有一兩個項目,通過談話發(fā)現(xiàn)我們的自主俱樂部選課只是相對的自主,學生并不能達到想學什么課就學什么課的程度。
1.4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教學的方式、方法、內容及組織都是由教師來確定,另外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效果也要受到教師的影響。因此我們對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調研。結果顯示:體育教師講授最多的為課堂所學習的體育運動特點及基本技術和體育鍛煉方法兩項所占比重為70%和65%,其次為體育運動中自我保護方法手段和安全鍛煉常識為30%,生活方式與身體健康及學校體育的意義為10%。而其他體育鍛煉與青春期發(fā)育、體育鍛煉對機體主要系統(tǒng)發(fā)展影響、體育運動與營養(yǎng)、競技體育與欣賞、傳統(tǒng)醫(yī)療體育及奧林匹克運動知識的介紹很少,甚至很多老師沒有涉及相關的教學內容。說明我們的體育教學還停留在傳授技術,鍛煉身體的傳統(tǒng)觀念層面。教書不育人,缺乏主管育人意識,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引導,上課應付,知識更新慢,教學方法專研不夠。
1.5體育教學場館設施嚴重不足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配備標準》規(guī)定的“高校室外場地設施要達到人均4.7平方米,室內場館設施要達到人均0.3平方米。在對學生調研中發(fā)現(xiàn)阻礙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中季節(jié)或天氣狀況居然占到60%以上,其他學習負擔重沒有時間和對體育沒有興趣及運動水平太低怕同學譏笑和不理解各占10%。說明我們的場館設施已經嚴重滯后于學校的發(fā)展和學生對于運動場地的需要。隨著經濟發(fā)展及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的要求可能不再僅僅是一個400米跑道和幾個籃球場。對于新興的,休閑的、娛樂的場館嚴重缺乏,這樣的場館現(xiàn)狀與高校目前開設的教學內容之間也產生極大的矛盾,嚴重影響著體育課程質量。
1.6教學評價單一
學生評價應該是多主體的評價,而不單單只是學士對于教師的評價,我們應該把師生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教、教學主管部門評教有機的結合起來,才是評價主體多元化體系。通過調查顯示學生對于教師評價的重點多局限于教學態(tài)度、動作示范的規(guī)范性、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師生關系的融洽性以及對于課程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而參與評價的人數(shù)往往并不理想。調查顯示有接近10%的學生從未參與過評價,因此評價結果與實事不符,甚至差別更大。
2對策建議
2.1建立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
教師是體育課程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關系整個體育課程的優(yōu)劣,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改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體育教師專業(yè)培訓至關重要,同時注重體育課程的特殊性,在職稱、待遇方面給予體育教師制定一系列激勵措施。同時體育教師自身也應該面對新形勢和新需要,積極改變知識結構單一,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和技術落后的局面,使自身的理論知識、業(yè)務水平和運動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2.2結合體育項目本身屬性進行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在原有體育項目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法或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如在學期的中后階段,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容后便會出現(xiàn)懈怠消極學習情緒。那么在類似于舞蹈、健美操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入一些自編動作到套路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
2.3重視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后的反饋
目前,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普遍存在反饋,學校只是將評價結果通知教師,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并沒有獲得具體的評價信息,如教學方法或自身技能在學生評價中所占的比重如何。而評價的主要意義不在于鑒定和評優(yōu),也不在于對教師進行警戒,而在于檢查教育目標的達成水平,取得反饋信息,以對教學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補救和矯正。這是教育評價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應發(fā)揮的導向作用。 只有對教師授課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和反饋,幫助教師認清自己授課的優(yōu)點和缺點,自覺地揚長避短,才能不斷提高體育教師授課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R]. 2011.
[2]教育部文件.印發(fā)《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R]. 教體藝[2002]13號.
[3]王莉敏.體育教學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及應用[J].凱里學院學報, 2013,31(3):80-82.
[4]易寶銳,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及其運行機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10 (5):75-77.
[5]孫立海.影響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 2006,28(5):77-78.
[6]陳召杰,等.淺談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1998,17(2):78-80.
課題信息:2015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2015RWYB50; 2015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Y150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