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平,舒 英,楊巧玲,何 波
1.四川省南江縣人民醫(yī)院內五科(南江636600),2.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成都610031)
連續(xù)性腎臟替代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對比研究
石 平1,舒 英2,楊巧玲1,何 波1
1.四川省南江縣人民醫(yī)院內五科(南江636600),2.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成都610031)
目的:探討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在重癥急性腎衰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對照組40例行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和機體炎癥相關細胞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干預后腎功能恢復正常時間、總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P<0.05),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P<0.05),腎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快于對照組,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出現高鉀血癥、高鎂血癥、低鈉血癥與代謝性酸中毒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救治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能較快改善患者腎功能,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因子水平,縮短住院時間,且安全性更高。
目前臨床針對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受年齡、原發(fā)病類型、疾病嚴重程度等多方面的影響[1]。不同治療方法患者預后存在較大差別,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更為有效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相比于傳統間歇性血液透析[2],其治療期間血流動力學更為穩(wěn)定、溶質清除率更高,而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被認為是目前治療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3]。2016年1-12月本院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救治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40例,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25~60歲,平均(51.5±3.1)歲,病程12 h至72 d,平均(23.2±3.1) h;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5~60歲,平均(51.5±3.0)歲,病程12 h至72 d,平均(23.3±3.0) 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入組前均與患者或其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30 d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者。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過頸內靜脈實施相關治療,其中觀察組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抗凝劑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其首劑為0.5 mg肌注,治療中追加劑量為2~10 mg/h,血流量設定為250 ml/min,治療時間以白天10 h,夜間6 h為宜。對照組行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循環(huán)通路建立使用碳酸氫鹽,其血流量控制在150~350 ml/min之間,透析時間為每周3次,每次5 h。
3 觀察指標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腎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兩組干預前后機體炎癥相關細胞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兩組干預后腎功能恢復正常時間、總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 兩組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1。干預前兩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變化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 兩組干預前后機體炎癥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2。干預前兩組TNF-α、IL-6及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機體炎癥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兩組干預后腎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腎功能恢復正常時間為(3.0±0.1) d,顯著快于對照組的(8.9±1.2) d(P<0.05);觀察組總住院時間為(8.1±2.4) 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12.4±4.1) d(P<0.05)。
4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高鉀血癥、高鎂血癥、低鈉血癥與代謝性酸中毒分別為2、2、1和1例,均少于對照組的10、11、9、10例(P<0.05)。
隨著醫(yī)學對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病理生理及發(fā)病機制的研究深入,其救治手段亦不斷更新,有效率同樣顯著提高[4]。由于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者往往容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情極為危重[5],且合并有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6]、高分解代謝以及容量負荷失代償等[7],如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其預后極差[8]。
本研究針對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相比于傳統間歇性血液透析,干預后觀察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提示針對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者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可較快的恢復患者腎功能。另外對干預前后機體炎癥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發(fā)現,干預后觀察組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同時對兩組干預后腎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及總住院時間統計發(fā)現,觀察組腎功能恢復正常時間顯著快于對照組,且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說明針對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者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對降低機體炎癥反應性細胞因子,促進腎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有重要意義。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并發(fā)癥比較發(fā)現,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高鉀血癥、高鎂血癥、低鈉血癥與代謝性酸中毒比例低于對照組。提示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并發(fā)癥較少,安全性更高。進一步說明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在救治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中的價值。
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能連續(xù)且緩慢的等滲清除體內水及溶質、其與人體生理更為接近,同時持續(xù)治療對于調節(jié)人體體溫有一定價值,更好維持機體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提高溶質清除率[9]而且在治療過程中能有效通過靜脈用藥通道以及胃腸外營養(yǎng)需要,更好的保持患者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尤其是在清除水分同時,對體內炎癥性細胞因子同時起到清除作用。綜上所述: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救治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能較快改善患者腎功能,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因子水平,縮短住院時間,且安全性更高。
[1] 李 波.血液透析聯合腹膜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84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6):727-729.
[2] 祝 亮.采用連續(xù)性腎臟替代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竭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6):476-478.
[3] 王 磊.連續(xù)性腎臟替代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對重癥急性腎衰竭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14(4):18-19.
[4] 張紅群,張 俠.連續(xù)性腎臟替代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的比較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20):59-62.
[5] 胡旭軍,許兆軍,陳培服,等.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與間歇性血液透析在急性腎衰竭中的應用[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5,22(22):14-15.
[6] 倪志玲.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的臨床效果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24):4672-4673.
[7] 郭風玲,陳 磊,周 瑾,等.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伴急性腎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療效的 Meta 分析[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8(1):77-84.
[8] 張麗琴,陳連華,季曉琪.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老年糖尿病腎病合并急性腎損傷患者的近期療效及病死率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6,22(10):1661-1163.
[9] 顧 雪,樊英華,張 莉,等.慢性腎功能衰竭脾腎氣虛證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5,36(9):1154-1155.
(收稿:2017-01-16)
The value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in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Shi Ping,Shu Ying,Yang Qiaoling,et al.
Department of Fifth Internal Medicine,Nanjiang People’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Nanjiang 6366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Methods:80 cases with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4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renal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changes in the body'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vels, renal function after the resumption of normal time and total length of stay, statistical complications and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Results:The levels of serum urea nitrogen and serum creatinin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levels of TNF-α, IL-6 and CR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The proportion of hyperkalemia, hypermagnesemia, hyponatremia and metabolic acidosi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renal function and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factors and short hospitalization time,so it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Renal insufficiency/therapy Hemodiafiltration/methods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腎功能不全/治療 血液透析濾過/方法 @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
R459.5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