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要】本文論述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的范唱要講究適時、適度、交互原則,這樣才能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音樂 范唱 作用 適時 適度 交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A-0125-01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范唱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心理觸動,其激發(fā)作用不容小覷。教師范唱歌曲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取向,如果學生感覺教師的范唱動聽,感染力強,自然會生發(fā)學習欲望。教師要用聲情并茂的范唱,給學生帶來聽覺享受,帶領學生進入美妙的音樂世界。
一、適時范唱,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
在音樂教學中,何時進行范唱,需要教師對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有準確的把握。課堂初始階段,學生的學習情緒還沒有完全穩(wěn)定下來,此時進行范唱,會讓學生瞬間進入學習氣氛中;新課導入時,特別是歌曲學習之前,教師進行范唱,也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學習成果展示或是音樂活動中,教師進行歌曲范唱,不僅能夠給學生樹立學習榜樣,還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例如,學唱歌曲《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這首歌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才旦卓瑪演唱的視頻,學生聽得特別專注。教師讓學生認真辨別歌曲的旋律、節(jié)拍、情感等因素,并引導學生跟隨多媒體學唱。當學生基本掌握旋律之后,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試唱活動,因為歌曲音調(diào)很高,學生大多不敢主動嘗試,這時教師開始了范唱。教師范唱時,不僅有豐富的表情,還適當增加了藏族舞蹈動作,學生深受觸動,很多學生情不自禁跟隨教師唱起來,身體也有節(jié)奏地晃動起來。教師范唱之后,學生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甚至有學生自發(fā)組成團隊要進行集體表演,課堂氣氛熱烈。教師范唱雖然沒有歌唱家那樣高的水平,但給學生帶來的激發(fā)效果卻毫不遜色,教師在學生不敢主動試唱時展開范唱,給學生帶來了鼓勵,使學生試唱的勇氣大增。
二、適度范唱,引導學生個性模仿
教師范唱歌曲是非常有效的教法應用,但教師不能無節(jié)制范唱,如果將課堂變成教師的音樂會,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范唱只是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要目的,而不是一味展示教師的才藝,讓學生淪為學習配角。因此,教師范唱要講究適度原則。例如,欣賞蒙古民歌《天堂》時,教師播放音樂視頻,讓學生仔細辨認歌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師生交流,并對馬頭琴進行初步了解。欣賞歌曲時,教師提出問題:結(jié)合視頻談談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有什么特點?它是采用哪種蒙古族民歌素材創(chuàng)作的?學生展開熱烈討論后,教師可以進行范唱,讓學生對比人聲演唱與馬頭琴演奏在音樂表現(xiàn)上有什么不同。教師范唱之后,學生意猶未盡,要求教師再唱一遍,這時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試唱,讓學生自己體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教師進行范唱后,沒有滿足學生提出再唱一遍的要求,而是讓學生自己試唱,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唱熱情和積極性。
三、交互范唱,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如果教師在進行范唱時能夠引入互動意識,讓學生也加入范唱,其激發(fā)效果會更顯著。我們常見音樂會上歌手與歌迷互動的場面非常熱烈,音樂教學也應如此,教師在范唱時,就像是歌手,學生就像是歌迷,教師主動展開互動交流,能夠營造更為熱烈的課堂氛圍。例如,《夢駝鈴》歌曲學習時,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歌曲節(jié)奏、曲調(diào)、情感等特點。這首歌曲采用基本調(diào)式4/4和單二部曲式,歌曲節(jié)奏舒緩,多處運用附點節(jié)奏,富有韻味。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材料,學生大多對歌曲有一定印象,很快就掌握了旋律曲調(diào),并跟隨多媒體哼唱。課堂接近尾聲時,教師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學生參與熱情很高,課堂氣氛相當活躍。隨后,教師要求與學生合作演繹歌曲,由教師領唱,學生小聲哼唱附和。當多媒體音樂伴奏響起時,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教師歌聲、學生附和聲融為一體,課堂再次掀起了高潮……教師在成果展示時與學生交互范唱,給本來就熱烈的課堂氣氛注入了更為強勁的活力。教師專注演唱,學生積極配合,課堂互動熱烈,學習氣氛和諧。
教師范唱是音樂課堂中常見的教學方法,范唱效果如何,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進行科學評估。初中學生有一定的音樂欣賞基礎,對音樂的理解呈現(xiàn)出個性化特點,教師用范唱對音樂作品進行直觀解讀,可以將豐富的音樂信息傳遞給學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樂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