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玲
作為一名公辦幼兒園的教師,參加工作18年來,我見證了縣域內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從公辦幼兒園的視角看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我認為: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共同存在、共同發(fā)展,必將起到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作用。
一方面,民辦學前教育機構長期存在是剛性需要的結果。政府鼓勵和扶持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發(fā)展的同時,也對其進行了規(guī)范,使其成為公辦幼兒園的有益補充。
一是公辦園的需求。隨著學前三年受教育率的不斷提高,兒童入園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現(xiàn)有公辦幼兒園的接收能力早已經無法滿足適齡兒童入園的需要,具備一定規(guī)模的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得以迅速發(fā)展起來。民辦學前教育機構不但滿足了社會的需要,為大量適齡兒童提供了受教育的場所,也減少了國家投入,使公辦幼兒園建設得以科學規(guī)劃、穩(wěn)步實施,更為公辦幼兒園分擔了適齡兒童入園以后面臨的吃、住、行、學等諸多方面的社會壓力,成為公辦幼兒園的有益補充。
二是社會的需求。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經歷了長期的發(fā)展,在不斷的選擇和淘汰中成長壯大起來。從家庭模式的“看孩子”,到簡單的讀書、識字,再到具有一定特色的規(guī)?;k園,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已經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并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和公辦幼兒園一起承擔起了服務社會的責任。從雙語教學到各種藝體特色培養(yǎng),從各類親子活動到參加媒體選秀和展演,從印制海報到發(fā)微信、刷微博點贊,民辦學前教育機構以各種靈活的手段滿足了社會和家長的一切心理預期,在學前教育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成功占有了相當?shù)姆蓊~。
三是市場的需求。相對公辦幼兒園受到的體制束縛,民辦幼兒園的辦園形式就顯得靈活多樣。從就近托幼到品質入園,差異造成了選擇,而差異也催生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在民辦幼兒園的基礎上,針對學前適齡兒童開設的藝術培訓班、特長培養(yǎng)班、親子活動班等各類培訓教育機構一起創(chuàng)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不但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還帶動了托幼機構周邊地區(qū)相關行業(yè)的繁榮,教育產業(yè)的鏈條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適齡兒童僅僅入園接受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和家長的需要,學習特長、培養(yǎng)能力已經成為學前兒童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教育為主要功能的微循環(huán)經濟圈正在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做出貢獻。
另一方面,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發(fā)展逼迫了公辦幼兒園辦園水平的快速提高。以生存為目的的競爭,使得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在硬件設施、軟件水平和師資力量上不斷提升水準,從而推動了公辦幼兒園辦園水平提檔升級。
一是辦園條件不斷改善。政府投入是公辦幼兒園硬件條件改善的最有力保障,從園舍面積到教輔設施,從園內文化建設到藝體衛(wèi)器材,從安保措施到保育人員配備,公辦幼兒園都以引領者的姿態(tài)走在了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前列,成為行業(yè)標準的制定者和示范者。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也在加大改善辦園條件的投入力度,有針對性地引進先進保育設施,并拓寬了辦園渠道,充分發(fā)揮出靈活性的優(yōu)勢,打破公辦幼兒園學前三年教育的束縛,“寶寶班”“娃娃班”的入園年齡已經前延到0至1周歲,基本實現(xiàn)了學前教育“托”和“幼”兩個學段的全覆蓋。
二是辦園水平不斷提高。在教學設施設備不斷更新和園際競爭逐漸加劇的雙重作用下,公辦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都有了顯著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培訓、跨地域園際交流和專業(yè)師資隊伍打造已經實現(xiàn)常態(tài)化,公辦幼兒園的辦園方向也從搶奪生源、擴大園際規(guī)模向精細化管理和精英育材轉變,“?!焙汀坝钡墓δ芤矂澐值酶涌茖W。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在不斷加強自身管理的同時,也開始重視教師專業(yè)化培養(yǎng),一方面錄用具有一定經驗和特長的輕年教師入園工作,另一方面積極提高保育人員的業(yè)務能力,甚至自費參加高級別的公辦幼兒園師資培訓,以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三是辦園實力不斷增強。國家鼓勵學前教育發(fā)展的政策和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需求共同促進了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快速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公辦和民辦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呈現(xiàn)出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局面,這樣的結果無疑給廣大的學前適齡兒童帶來了實惠,不論在公辦園還是在民辦園就讀,都可以獲得同樣高質量的受教育機會。這與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的 “努力構建覆蓋城鄉(xiāng)、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內容完全相符。
所以,我認為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必將相互競爭、相互補充、共同發(fā)展、共同服務于社會。
(作者單位:拜泉縣教育幼兒園)
編輯∕王劍慧
補 白
單純的詞牌名,僅僅提到念奴嬌、沁園春之類的詞牌,要用書名號嗎?
詞的全稱是曲子詞。和詩相比,詞是可以唱的。詞起于隋,興于唐,到宋出現(xiàn)巔峰。詞的初始階段,或是推杯換盞的宴樂,或是秦樓楚館的艷辭。隨著詞的繁榮,大量樂工加入了制曲隊伍。凡是眾口傳唱的曲調,都有可能成為詞牌,供人“倚聲填詞”。
就拿上面提到的念奴嬌來說。念奴據(jù)說是唐朝天寶年間的歌女,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起來如嬌鶯百囀,黃鸝千回。唐玄宗聽說以后大感興趣,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念奴果然不負圣意,把這首曲子唱得波翻浪疊、云飛霞舞,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曲子定名為《念奴嬌》。
由此可見,所謂詞牌,不是孤零零的一個名稱,而是一首完整曲子。既然是作品,即使單獨提及,也應用書名號。這就像古琴曲《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二泉映月》,它們都沒有一個字的詞,但都是音樂作品,因此都要用書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