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湖榕
摘要:湛江儺舞面具是湛江儺舞的重要構成元素,是特殊的民間藝術形式,湛江儺舞面具色彩的高純度、強對比的色彩關系,產生引人注目的效果,是現(xiàn)代設計中非常值得借鑒的色彩表現(xiàn)手法。
關鍵詞:湛江 儺舞面具 色彩 現(xiàn)代設計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9-0173-03
一、儺舞的起源
儺舞,神秘而古老,由遠古社會驅鬼逐疫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動發(fā)展而來,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生產力低下的遠古時期,人類力量渺小,出于對未知大自然的敬畏,想象出力量強大的鬼神,制作了種種模擬動物、妖魔的面具戴在臉上,莊重祭祀,敬神怯鬼,以求驅邪護正保平安。在漫長歲月里,儺舞逐漸演變?yōu)槿诰瓷衿砀Ec驅除魔疫為一體的,同時結合了“娛神”與“娛人”的一種民間藝術儀式,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原始自然崇拜與宗教、多種民俗與多種藝術相結合的文化形態(tài)。
二、湛江儺舞發(fā)展概況
湛江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上,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便已有了人類聚居。雷州自古多雷,時常傷害人畜,強大的自然力量使人敬畏,因此先民造雷鼓、雷車,宰殺三牲,擂鼓狂舞以供奉、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而后歷代因戰(zhàn)亂、貶謫、移民墾荒等原因中原人與閩南人大量遷徙進入,帶來中原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儺儀。悠久的中原儺文化與本土崇雷信仰、民俗風尚在這片紅土地上交融匯聚,孕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從而產生出“湛江儺舞”并歷代傳承發(fā)展至今。
湛江儺舞在不同鄉(xiāng)鎮(zhèn)的祭儀內容形式因發(fā)展演變而有所不同,如舊縣村的《考兵》,吳川的《舞二真》《舞六將》,松竹鎮(zhèn)、南興鎮(zhèn)、東市村等村鎮(zhèn)的《走清將》等。盡管各鄉(xiāng)鎮(zhèn)祭儀風格內容有所不同,但都以雷首公、五雷公將作為主體,兼以艄公婆、土地公婆等,表現(xiàn)目的均為驅邪迎吉,祈求平安。
湛江儺舞是湛江人民敬天崇雷的祭祀儀式,它包括了儺面具、儺儀、儺壇、儺服、儺歌、儺戲等內容,來源于民間生活,兼收并蓄多樣民俗,滿足著民眾精神上的需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多元文化背景的當代迎來新的發(fā)展。
三、湛江儺舞面具的色彩造型分析
儺面具源于遠古人類對頭顱的崇拜,是儺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號,不可或缺。在儺舞中,儺面具被賦予了神圣意義,“帶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它是神靈的象征和載體。
湛江儺舞面具一般以整塊樟木雕刻而成,面具造型神秘夸張,一般特征為:一雙圓突巨目,往往額頭正中間有一只“縱目”,雙眉火焰紋揚起,呲牙咧嘴、獠牙尖翹、大鼻鼓腮,耳上長角,部分面具裝飾有胡須。湛江儺舞面具以這種威武、兇悍、猙獰甚至恐怖的樣貌威嚇著妖鬼疫病,與儺舞古樸的舞步一起驅鬼逐疫。
在猙獰夸張的面貌上,湛江儺舞面具大多以紅、黃、藍、綠、黑五種顏色作為主色,色彩鮮艷、純度高。在面具主體色彩和輔助色彩的配置上,大量使用了對比色或互補色進行色彩搭配,面具整體色彩因此呈現(xiàn)出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紋飾粗獷夸張、稚拙樸實,裝飾性強的特點。當儺面具整體色彩以靛藍色為主,再以黃色紋飾作為對比添加其上時,藍色與黃色,明度跨越大,色彩對比顯得鮮明跳躍,并由于藍色占主體而強調出陰森肅殺威懾恐怖的效果;當面具色彩以黃色為主色,藍、紅、白、黑四色作為輔色時,由于黃色面積較大而且明度高,面具具有威武軒昂、粗獷奔放、勇武兇悍的氣概。而紅色與綠色作為一對補色關系,用在面具中對比最為強烈,沖擊性最強,為了避免視覺感受過于刺激,在具有紅綠色彩搭配的面具上添加了黃色與藍色,由于紅色與黃色、藍色與綠色在色相對比里屬于中差色對比,色彩關系相對比較協(xié)調,所以此時面具色彩兼具對比與協(xié)調,具有引人入勝的效果。當面具色彩以黑色為主色,搭配的紅、黃、白三色在漆黑的襯托下,色彩既艷麗又深沉,帶著詭異神秘和遠古的氣息。
夸張、獰厲、兇猛的造型,濃烈、絢麗、對比的色彩,這正是湛江儺舞面具給人留下的強烈印象。
四、湛江儺舞面具色彩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在生活中,只要涉及到設計,往往離不開色彩,儺舞面具藝術同樣也包括了色彩的表現(xiàn)。湛江儺舞面具不但追求表達對人類情感的傳神描繪,而且其色彩的高純度、強調對比的色彩關系,能發(fā)揮出色彩的沖擊作用,產生引人注目的效果,這恰恰是現(xiàn)代設計中非常值得借鑒的色彩表現(xiàn)手法。
(一)湛江儺舞面具色彩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招貼屬于街頭廣告,是粘貼在公共場合,用以傳遞信息達到宣傳目的的一種廣告形式?,F(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速交通繁忙,要讓受眾在隨意一瞥的瞬間就能注意到招貼的存在,離不開色彩的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招貼設計中就有“先看顏色后看花”“七分顏色三分花”等說法。美國廣告家托馬斯·比·斯坦尼在廣告運用色彩的七條要點中,首先就強調出色彩應用的重要性,認為色彩能使消費者注意到廣告,能夠突出產品或廣告內容的重點部分,還能在消費者記憶里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招貼設計中,色彩是相當重要的傳達要素,而湛江儺舞面具顏色鮮艷奪目,巧妙運用了色相對比中的對比色對比和互補色對比,色彩配置顯得生動、強烈、跳躍。對比鮮明的色彩讓招貼在繁雜喧鬧的公共場合也能醒目突出,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正滿足現(xiàn)代招貼對色彩先聲奪人的要求。
(二)湛江儺舞面具色彩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包裝是溝通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梁,因為包裝直接面對消費者,當人們在購物中面對眾多不熟悉的品牌時,一般就會通過商品的外包裝來進行選擇。在大賣場琳瑯滿目的貨架上,優(yōu)秀突出的包裝更易于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增加被選擇的機會。對人類視覺方面的有關研究表明“人在最初20秒里對色彩的感覺占80%,對形體的感覺占20%”。在構成產品包裝的色彩、造型、文字等因素中,色彩是能夠最早、最愉快地打動人,直接作用于消費者,刺激起人們的購買欲望。
湛江儺舞面具的色彩搭配易于被消費者在眾多商品中發(fā)現(xiàn),而且湛江儺舞面具中的傳統(tǒng)配色紅、黃、藍、綠、黑再加上少量的白,不同的色彩搭配比例及紋樣或色塊的變化,使包裝的畫面效果兼?zhèn)淞藗鹘y(tǒng)與現(xiàn)代氣息,非常適合運用在文化、民俗、藝術類的商品包裝上。
(三)湛江儺舞面具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服裝設計的三要素:造型、色彩和面料,而其中的色彩因為豐富、生動、易見度高,對服裝的整體效果具有重要影響作用。色彩作為服裝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從心理上影響人的觀感和表現(xiàn),色彩心理學研究表明,色彩能誘發(fā)心理感知,產生不同的感受和聯(lián)想,不同色彩所產生的聯(lián)想也不同。以湛江儺舞面具中的傳統(tǒng)色彩來說,紅色讓人聯(lián)想到火紅熱辣的太陽和夏天,是一種能給人帶來激情和振奮的最具視覺沖擊力的色彩;黃色明亮輝煌,帶來明朗和愉快;藍色會使人感受到寬廣、深遠和寧靜,同時具有理性和冷靜的特征;綠色能讓人放松,有清爽、希望的精神訴求;黑色是威信、莊重、詭異、恐怖的象征。湛江儺舞面具色彩以鮮艷的純色為主,并且使用對比或互補的色彩搭配,應用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產生不同的色彩心理:黃色上的綠,帶來明快的感覺;藍底配上紅和黃,極冷色與極暖色的沖擊強調出生動和活力;紅色、黃色與黑色的搭配,顯得生動而有份量。色彩的心理效應對服裝具有很強的心理暗示作用,湛江儺舞面具色彩應用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能達到對比強烈的明快的效果,并形成豐富的視覺感受。
五、結語
湛江儺舞作為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是湛江特有的用以祭雷、酬神的一項民俗活動,同時也是生動古老的民間藝術,而湛江儺舞面具是湛江儺舞的重要構成元素,是特殊的民間藝術形式。湛江儺舞面具用自己獨特的色彩造型詮釋著古老儺舞的語言,是湛江民眾智慧的結晶。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和發(fā)展,湛江儺舞原始的圖騰崇拜已逐漸模糊,但這些在儺舞儀式中傳承下來的面具卻保留了其攝人心魄的部分——色彩造型。湛江儺舞面具在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其大膽獨特的色彩搭配給予現(xiàn)代設計以啟發(fā),在設計各領域具有極高的設計價值與文化價值,通過對其表現(xiàn)手法、藝術形態(tài)的分析,將會給現(xiàn)代設計提供十分有借鑒意義的思路和方法,其藝術價值值得我們更進一步去深思和探討。
參考文獻:
[1]祝宇,龐德宣.湛江儺舞[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
[2]孫欣.面具[M].合肥:黃山書社,2015.
[3]錢茀.儺俗史[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
[4]林春.雷州半島民俗文化及其現(xiàn)代意義[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04):86-90.
[5]張莉娜.民間色彩的“現(xiàn)代”特征[J].中國裝飾雜志社,2003,(08):66-67.
[6]婁振娥.簡述服裝的整體美感[J].山東紡織經濟,2008,(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