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通過手指上的數(shù)學游戲,讓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形象化,并借助手指這一數(shù)學模型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關鍵詞】手指;數(shù)學;游戲
生活中的一些數(shù)學問題比較抽象、不易解答,我們通過手指上的數(shù)學游戲,讓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再借助手指這一數(shù)學模型,就能正確快速地解決問題.
一、時間問題
關于時刻與時間,小學生不易解決,我們可以采用手指上的數(shù)學游戲幫助學生正確地解答時間問題.
如圖,伸開左手,手背朝向自己,中指和無名指彎曲,其余三指自然分開伸直.小手指表示“開始時刻”,大拇指表示“結束時刻”,食指則表示中間經(jīng)過的“時間”.
根據(jù)加減法的關系(左手法則),就能得出時刻與時間的關系.
經(jīng)過的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
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jīng)過的時間;
開始時刻=結束時刻-經(jīng)過的時間.
例如,1.媽媽8:45出門上街買東西,10:20回家,媽媽這次上街買東西共用了多少時間?
10:20-8:45=1時35分.
答:略.
2.我們8:10開始上第一節(jié)課,每節(jié)課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請問第二節(jié)課該什么時候下課?
二、間隔問題
植樹、鋸木頭、上樓梯及敲鐘問題都是一個個典型的間隔問題.
正確解答植樹問題,關鍵在于搞清間距的個數(shù)與棵數(shù)的關系.伸出自己的手指,觀察“手指與指縫”的關系,每只手上5根指頭,大家能發(fā)現(xiàn)“手指數(shù)=指縫數(shù)+1”這一數(shù)量關系.用手指當樹,指縫當間距,采用對應法可得出:植樹的棵數(shù)=間距個數(shù)+1.
“十根手指幾個指縫?”有的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九個.”有的人感覺有些不對,會說:“左右手各在一邊,是八個指縫.”又有人說:“把十個手指圍成一個圈,是十個指縫.”這不正是植樹問題的那幾種情況嗎?最后,你能總結出在什么條件下應該用什么樣的解答方法嗎?
1.一條河堤長100米,從頭到尾栽樹,每隔10米栽一棵,這條河堤可栽多少棵樹?
2.在一個周長是100米的花園四周栽一圈樹,每隔10米栽一棵,這個花園四周可栽多少棵樹?
三、重疊問題
數(shù)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遇到重疊問題.解答重疊問題時必須從條件入手,借助手示,找出哪些是重復的,重復了幾次?明確求的是哪一部分,從而找出解答方法.
伸出自己的手掌,手心朝自己,拇指上翹,其余四指并攏伸直.左右手四指重疊為重疊時的情形,左右手中指挨攏為拼成時的情形.重疊時兩拇指間的距離為重疊時的總數(shù),拼成時兩拇指間的距離為拼成時的總數(shù).四指間的長度為重疊部分.兩種情形對比可以得出:重疊部分=拼成時的總數(shù)-重疊時的總數(shù)
上述關系,我們用“兩數(shù)間的大小關系(左手法則)”來表示.
一次數(shù)學測試只有兩道題,全班有36人至少做對了一道,做對第一道題的有21人,做對第二道題的有18人.問兩道題都做對的有幾人?
四、行程問題
用右手比畫“非常6+1”標志動作,小手指代表“速度”,食指則表示“時間”,大拇指表示“路程”.
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就能得出行程問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
速度=路程÷時間;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利用手指很快地記住行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用它正確地解答相關的題目.
想一想:你能用手指表示價錢問題、工程問題嗎?
只要我們肯動腦、勤動手,借助手指上的數(shù)學游戲,一定能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