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麗
【摘要】當下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在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是:形式上多是書面的,內容上主要是教材練習題的機械重復,學生疲于應付,倍感壓力.如何設計出符合小學生心理的輕松、多變、有趣的課外作業(yè),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呢?本文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以歸納出的七種課外作業(yè)類型進行了嘗試性回答.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生活性;游戲性
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是課堂內容的提升和綜合,是學科知識的應用和遷移.適當的課外作業(yè),能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觀念,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存在的問題是:現在課外作業(yè)形式上多是書面的,內容上主要是教材練習題的機械重復.這種周而復始、形式單一的作業(yè)對學生而言已成了一個枯燥而又沉重的負擔,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chuàng)造性倍受壓抑.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該如何設計好課外作業(yè),如何讓課外作業(yè)成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游戲的樂園,使課外作業(yè)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呢?我主要從以下七類作業(yè)進行設計:
一、生活性作業(yè)
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鞏固了所學新知,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完10以內數字的認識后,我要求學生在身邊找一找1~10數,說一段含1~10數的話,并請父母幫助記錄下來.結果這次作業(yè)無一雷同,精彩紛呈.這樣的作業(yè),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讓學生們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使他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在教學“認識物體”時,我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品.學習面積知識后,讓學生自己測量家里房屋的使用面積和占地面積,了解家庭居住環(huán)境.學習統(tǒng)計圖知識后,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調查小組,調查班里同學的生日,根據調查結果繪制成統(tǒng)計圖.學生獨立完成這類生活性作業(yè)時,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讓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個性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
二、游戲性作業(yè)
游戲是激發(fā)興趣的最好載體.作業(yè)如果帶有“玩”的色彩,可讓數學課外作業(yè)變得形式活潑、富有趣味.在游戲類課外作業(yè)的設計中,我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用游戲的形式,通過學生獨立行為或者與同學、家長的合作,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達到熟練程度.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讓學生在課下一起做擲骰子、玩轉盤、摸紙牌的游戲,讓學生體會可能性的大??;在教學“認識物體”后,讓學生課下做一個摸物體的游戲:把一個同學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們用手摸袋子里的東西,說出是什么形狀的,并說出是根據什么性質辨認出來的.在教學“位置”時,布置學生回家和鄰居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右的“聽反話”游戲;練習計算時,讓學生們課下進行競賽,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這樣課業(yè)比每天布置書面作業(yè)要輕松得多了.讓學生在游戲中領悟,讓學生在游戲中去發(fā)現.學生不知不覺在游戲中加深了對所學的理解,在“玩”中有了新的收獲.游戲性作業(yè)可以說既有趣味又很高效.
三、操作性作業(yè)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建構過程,其最好的方法是動手做.因此,在課外作業(yè)設計中,要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拼一拼,剪一剪,擺一擺,畫一畫,折一折,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維.
四、調查性作業(yè)
學完某個知識點后,布置一些直接在生活應用的題目,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數感和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
五、閱讀性作業(yè)
學生除了從教材中獲取信息外,還要增加大量的課外閱讀.我經常利用課外作業(yè)的機會,鼓勵學生超越教材,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廣泛地閱讀課外有關數學知識的書本.古今中外,許多數學家的故事對小學生有無窮的吸引力,引入數學閱讀材料,用數學故事、數學史、數學發(fā)現等內容豐富學生的數學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以此來推動學生的內驅力.
當然,這些課外作業(yè)類型并非是互相割裂的,而是可以有機組合、靈活運用的.每一類型課外作業(yè)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教學一個知識點時也可以布置多種類型的課外作業(yè),起到互為補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