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菊英
引導學生識字,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后續(xù)發(fā)展的奠基石?!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規(guī)定,小學階段要求認識3000個左右常用漢字,而一二年級要求認識1800個常用漢字,占整個小學階段識字量的60%。這對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是件難事。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來源于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在識字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奮點,從而增強他們識字的欲望,提高他們識字的能力和教學的效率。
一、創(chuàng)設加減情境,在算中識字
剛步入小學殿堂的學生,他們的識字量非常有限。在他們有限的識字量中,大部分又都是一些簡單的獨體字。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孩子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將數(shù)學中的加法、減法運用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讓學生們把他們已經(jīng)熟知的獨體字,利用加上或減去一筆、幾筆的方法,轉變成要學習的新字。這樣設計既能大大地降低他們識字的難度,又能有效地激發(fā)他們識字的欲望,提高他們學習漢字的積極性。當他們的識字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同時對漢字的偏旁部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再次利用這種方法,把要學習的新字和已經(jīng)熟知的字關聯(lián)起來,加大知識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效率。例如,“人+云=?”(會) “我+鳥=?”(鵝)“爸-巴=?”(父)“機-木=?”(幾)。以此同時,還可以進行加減混合運算。如“燈-火﹢扌=打”,“漂-氵﹢風=飄”等。當學生掌握這些方法后,還可以讓學生互相編題來考對方,或者在課堂中開展競賽,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熟記漢字,還有利于學生掌握字形,輕松學習生字。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讓低年級的學生進行簡單的加法、減法,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字形結構,區(qū)分形近字,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在玩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注意力不能長久集中。課堂教學如果不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而是單純地“機械注入”,學生必將感到索然無味,毫無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煩情緒,識字效果可想。游戲中識字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自由。在教學設計時,盡可能使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奮點,使學生對漢字的學習不再感到無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做的識字游戲有“爭當小老師”“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玩接龍”“摘果子”等。比如,“爭當小老師”游戲,我先把寫有生字的各種圖形卡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先在座位中把這些生字讀一讀,并嘗試著組詞。接著讓想當“小老師”的學生上臺讀,學生讀對了,其他學生跟他讀兩遍,并可以繼續(xù)帶讀;讀錯了,其他人不跟他讀,并要回到座位上,失去當“小老師”的資格,再請別的學生上來當。上臺的學生盡職盡責,生怕失去這表現(xiàn)的機會。其他學生也很專注,希望能有機會上臺當“小老師”,教學效果自然不差。
三、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在聽中識字
故事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根據(jù)字形結構編故事,不僅能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讓學生對所學漢字形成永久的記憶。比如,教學 “飽、袍、泡、抱、跑、炮”這六個生字時,我由學生已認識的漢字“包”入手編故事:今天,天氣不錯,小“包”到外面交朋友。它走啊走,在路上碰到了“饣”。小“包”說:“食字旁,咱們交個朋友吧!”食字旁說:“可以??!”于是,他們碰在一起組成了“飽”字。學生認讀“飽”字,并說:“我是飽,有飯能吃飽,吃飽的飽。”小“包”接著往前走,它又遇到了誰?變成了什么字呢?出現(xiàn)“衤”,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前面的例子接著編故事……就這樣把學生需要理解記憶的偏旁、結構、字意、詞語等教學內容,全部寓于編故事的過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有一些字,在教學時可以抓住它的字形特點, 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教“滾”字時,我跟學生講:“下雨了(氵),有個老公公(公)沒帶雨傘,只好躲進衣服里(衣),馬上‘滾回家。”通過編故事,原本枯燥無味的識字活動變得趣味無窮,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主動,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四、創(chuàng)設字謎情境,在編中識字
識字教學中除了編故事以外,還可以利用“編謎語”使學生掌握漢字?!白种i”法形象直觀、朗朗上口,學生們很是喜歡,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識字教學中。 如教“美”字時,我編成字謎“大尾巴的羊愛臭美?!睂ⅰ懊馈弊值囊簟⑿?、義巧妙地融入字謎當中,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它。又如“量”字,我編成字謎“一日行一里”,簡單形象,一目了然。為了使學生記住生字,教學時,不僅可以由教師根據(jù)所教漢字編成字謎,更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利用編字謎來記生字。例如,教學“春”字以后,可以引導學生編字謎“三個人的一天”;“朋”可以編成字謎“兩個月”或“六十天”。當然編字謎不像編故事,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不小,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訓練后,編字謎的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課前設計時,教師如果能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化抽象為具象,使課堂妙趣橫生,自然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奮點,促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