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華
摘 要: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之一,其傳統(tǒng)的理念是基于傳授知識點兒而展開推進的教學活動。但是,由于集體教學活動面對的對象其已有經(jīng)驗、知識接受能力、心理認知等方面并不相同,因此如何進行幼兒園的集體教學值得每一個幼兒園一線教師思考。本文結合日常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實踐,總結闡述幾點關于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集體教學 ;幼兒; 思考; 建議
一、基于集體教學活動的思考
集體教學活動在實施推進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并不沒有對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與價值有一個深刻而清晰的認知。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由于沒有深刻地認知,因此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目標設置并不明確,或者是說模糊;在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學活動形式設計多樣,但是卻出現(xiàn)了課堂“喧囂快樂”、課后幼兒“不知所云”的情況。其中基于集體教學活動的現(xiàn)狀個人做了如下幾點思考:
1.主體目標不明確
集體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在一段并不長的時間里,讓一大群的幼兒能夠在愉悅快樂的互動氛圍中,高效的學習,雖然這是最好的期待效果,但是要達到這種效果卻并不容易。其中很多教師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時,主體目標不明確,只在于集體教學活動的形式,而不去注重實質性目標的開展,導致集體教學活動沒有對幼兒的成長有任何的促進作用。
2.重難點不突出
在集體教學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由于主體目標沒有精準定位,從而導致了整個教學活動沒有恰當?shù)亩ㄎ唤虒W活動重點與難點。雖然教師與幼兒都在多樣化的形式中表面互動良好,但是沒有真正的將重點教學目標落地,沒有突破難點,可以說這樣的集體教學活動就是一場短暫的“煙花”,雖然美麗,但是卻沒有對幼兒產(chǎn)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3.幼兒實際學情沒有摸準
集體教學活動可以說是一種難度較高的教學活動方式,其中需要教師要對幼兒的實際學情、已有經(jīng)驗、心理接受能力、知識接受能力等要明確清晰。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對幼兒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做一個透徹的分析,因此導致集體教學活動并不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4.選擇教材沒有吃透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雖然為一種啟蒙式、引導式的教育,倡導自由選材,在一定程度個給予了教師更多的選擇。但是在實際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對于選擇的素材,本身就沒有進行吃透,沒有深入了解,因此在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時,效果并不好。
二、集體教學建議
對于集體教學活動的思考內(nèi)容是本人結合教學活動實踐進行總結的,其中針對這些思考總結了幾點針對性的建議,總結如下:
1.設置明確的主體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最終立足點,集體教學活動亦不例外。因此,要想集體教學活動能快速、高效、師幼互動良好,又能夠將教學目標落實到位,幼兒學有所獲,需要教師要針對此次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要進行精細化研究。其中主體目標的落實,需要綜合幼兒的實際學情、教材等多種因素主體目標落實完成后,才能夠讓集體教學活動有的放矢,才能夠為促進幼兒的成長,打下基礎。
2. 重難點突出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不僅僅需要注重目標,還需要注重設置重難點及重難點的實現(xiàn)及突破的方式。如此,在集體教學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才能夠不會只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而會真正的綜合考慮到教學活動重、難點的實現(xiàn)上。因此,集體教學活動的實現(xiàn),必須要注重重難點的設計,及其實現(xiàn)方式,進行多方位、多維度的思考與研究設計。
3.了解幼兒實際學情
無論何種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圍繞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因此集體教學活動開始設定目標及選擇教材的前提是對幼兒的學情有一個深層次的掌握。只有對接受對象幼兒的實際知識接受能力、心理認知能力、已有經(jīng)驗、喜歡的互動方式等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才能夠保證教學主體目標的安全落地,重點的實現(xiàn)與難點的突破。在了解幼兒的實際學情時,教師要注重日常教學過程中,一日活動中對幼兒的觀察記錄,從而對幼兒的實際學情有一個充分而全面的認知。
4.吃透教材
雖然幼兒教育不設限教材,給予了幼兒教師更多教材選擇的自由,但是要想保證集體教學活動行之有效。教師必須要對選擇的教材吃透,深刻地了解,在結合幼兒實際學情的基礎上進行再次設計改造,轉變?yōu)檫m合集體教學活動,能夠讓幼兒所熟悉的教材,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從幼兒感興趣的游戲等方面進行設計改造。其中最有利的方式是可以提前試講,看一下幼兒對教材的理解情況,在進行改造。
三、注重互動與回應
集體教學活動由于是面對的一大群幼兒,因此要想取得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教師的觀察能力、互動能力、回應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敏銳地去觀察孩子們的表現(xiàn),基于孩子們的表現(xiàn)去改變自己的語言節(jié)奏、或者是表達方式,從而最大化的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性。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觀察幼兒的表情、動作及語言,給予幼兒及時的回應。通過提問、追問、激問、詰問、反問等不同的方式,去引導幼兒思考、探索,從而將幼兒的注意力鎖定在教學活動中??梢哉f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夠有效地與幼兒進行互動,給予有效地回應,是保證教學目標安全落地的必要條件。
四、形式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
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的成長,或者是培養(yǎng)幼兒的某種習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雖然強調要以游戲化的課程為主,但是卻不能顧此失彼,為了游戲而游戲,忘去了主體目標的設定。因此,在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對于活動環(huán)節(jié)與形式,要設計的簡潔有效、又有趣味化。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提出了更強的要求,需要教師綜合多方面去進行精細化的設計,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效,卻也能夠始終抓住幼兒的視線,激發(fā)幼兒的參與。
總之,集體教學活動,雖然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利有弊,如果想發(fā)揮其最大的價值,需要教師精心的去思考,去研究,去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推進。
參考文獻:
[1]何潔.讓集體教學活動更有趣、更有價值.《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