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 要:將交際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讀寫課堂已成為一種新趨勢。為了實現(xiàn)英語讀寫教學的互動性和對話性,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大學英語讀寫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如何有效實現(xiàn)雙向交流。交際教學法因此有了更為寬廣的應用空間。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大學英語;讀寫課堂
交際教學法的語言觀認為,表達意義的體系是語言,更確切地說,是社會交際。語言學的研究范圍不僅涵蓋語言的形式,還包括實現(xiàn)語言的社會功能。因此,語言教學既要訓練學生研習基本的語言規(guī)則和地道的表達方式,更要幫助學生在習得語言之后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和應用。
將交際教學法融入大學英語讀寫課堂,筆者認為可以嘗試采取以下幾種有效的途徑。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情感的融合是實現(xiàn)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只有師生情感達到完美契合,師生才能有效地溝通。教育成果的有效性取決于師生之間情感融合的程度,師生溝通越順暢,教學成果越顯著,學生會因此積極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師生互動可以自然地引出課文的中心主旨,提升課堂學習的效果。例如,筆者曾經教授過下面這篇閱讀材料,訓練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的開始段落并預測文章中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走向。
英文原文:
Anna gripped the handle of the heavy glass pitcher and lifted it from the shelf of refrigerator. She didnt understand why her father thought she was too young to pour her own juice. As she backed away carefully, the rubber seal of the refrigerator door caught the lip of the glass pitcher, which caused the slippery handle to slip from her hand. As she watched the pitcher crash into a thousand pieces, she saw the figure of her father appear in the kitchen doorway.
中文譯文:安娜握著沉甸甸的大水罐把手,把它從冰箱上拿下來。她不理解為什么她爸爸覺得她太幼小而不能倒果汁喝。她小心謹慎地退后,但是冰箱門的橡膠圈卻碰到了水罐的蓋子。安娜手一滑,水罐掉落,摔得粉碎。這時,她看到爸爸走進了廚房。
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預測故事發(fā)展的方向和故事的主題思想。這種交際互動的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不妨假設自己是文章的作者,以作者的思維模式安排這段話的角色扮演。學生一邊表演,一邊構思,最后猜測安娜的爸爸究竟是會怒發(fā)沖冠還是狂笑不止。當然,學生的視角不同,答案會有所不同。英語閱讀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學生可以與作者互動,可以與文本互動,還可以與同伴互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獨立思考,精心假設,在交際學習中應用語言信息,積累語言知識。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帶來新的生命力。如果將多媒體語言環(huán)境與交際教學完美結合,將畫面精美的視頻、聲音美妙的音頻和五彩繽紛的圖像融合在一起,將會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激發(fā)其習得語言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關于大學英語學習的主旨中,通過播放留學生在英國學習的視頻片段,學生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留學生在國外學習的真實畫面。教師可以針對視頻中與主旨相關的內容提出問題。例如,How do oversea students study in Britain?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British educational system?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中反映出的真實學習語境,很快便會對問題做出回應。當學生成功回答完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答案給予評價和總結,從而引出本單元的主題: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only preparation for a career, its also preparation for life。視頻和音頻完美融合的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的圖片展示教學法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與視頻、音頻、教師的交際也顯得更為自然。在文章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教授學生一條英文名言共勉:knowledge is power。
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要設計出富有活力的教案,把每一節(jié)課都安排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授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七單元Adversity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是Helen Keller或Ludwig Van Beethoven,你會怎樣去應對人生的挫折?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立刻假設出兩種應對態(tài)度。一種是勇往直前,笑迎人生,另一種是選擇逃避。學生最終通過小組討論和激烈辯論得出結論:堅強面對挫折才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討論完畢后,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記憶名言警句。如Try to be a sunflower, keep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and you cant see the shadow.
教師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下講解各種語言現(xiàn)象;學生可以在學習各種語言現(xiàn)象的同時,拓展思維,進一步思考人生哲理。教師在備課時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選擇和教學的對象層次,精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會creative thinking或critical thinking,這樣學生既能學習新知識,又能提出新觀點。一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受益頗豐。
英語不僅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接觸世界的一種新途徑。通過精心設計,教師可以巧妙地將交際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讀寫課堂中進行實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因此產生質的飛躍。